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缁夊秶灏撻崗缁樼暫|绉嶇尓鍏绘畺|璇疯緭鍏ュ叧閿瓧|閲嶅簡|请输入关键字|

您的位置: >首页 -> 流通企业 -> 合作社

推荐企业
杭州市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

简介:杭州市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生产资料为主的商贸企

网址:http://www.hz-tt.com

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简介: 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宁波市社)已具有近50年的

网址:

山东胶南珠山绿洲农资超市

简介: 我公司立足农村,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广大农民提供优

网址:http://www.ampcn.com/show/index.asp?id=160667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简介:贵州省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4年7月,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

网址:http://www.gzcoop.gov.cn/

天宇农资商店

简介: 黑龙江马铃薯大豆总经销克山县天宇种业于2000年成立,位于

网址:

湖南省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 所在城市:
  •  
  •  
  • 企业性质:
  • 所属行业:
  • 成立日期:
  • 所在城市:
  • 企业法人:
  • 公司地址:
  • 员工人数:
  • 公司网址:
  • 注册资金:
  • 公司联系人:
  • 公司电话:
  •  
  •  
  • 更多联系信息
公司简介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时间,这位巨人一定会将安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格为益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不朽的史诗,而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在其间发挥的作用也一定会成为史诗中的神来之笔。该社自2000年10月成立至今,以双赢为理念,努力打造品牌,抢占全国市场,切实帮助当地农民解决柑桔“卖难”问题,大大提高了柑桔的商品率,为农民直接增加了收入。合作社不仅为当地政府和桔农所喜爱,也受到农业部的青睐,2003年12月被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先进单位”称号。那么,合作社用什么方法解决柑桔销售难题?又是怎样服务桔农的呢?暮春四月,我们沐着杨柳风浴着杏花雨走进安化乡村,走进合作社创办人的内心世界,从他们匆忙的脚步声中、从他们如雨的汗水中捕捉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柑桔40%的商品率、8块钱50公斤的贱价、一年有1.2万吨卖不出去,政府殷切的企盼、桔农焦虑的眼神,呼唤着合作社的诞生。

    四月的安化,春暖花开。站在从东坪到平口轮船的甲板上,披襟当风,遥望两岸的山坡,桔园林立,桔农们正在给桔树施肥杀虫。安化的一位同行指着繁忙的桔农告诉我,这繁忙是合作社带来的。

    一句话,惹起无数联想。

    位于雪峰山麓的安化,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它以恶劣的自然条件而闻名三湘四水。大自然在赐给当地人们穷山恶水的同时,也赐给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适合种植水果,尤其是柑桔色泽美、味道鲜、糖分高,曾多次获省优、部优称号。1991年,该县南金乡宝塔山蜜桔还被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水果,2006年该县被国家列入“丹江口——宜昌——邵阳宽皮柑桔优势产业带”。安化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自然优势,将水果特别是柑桔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以求解决自然资源不足、居民生存环境容量小的难题。柑桔生产由“一村一品”发展到“一乡一品”再发展到“一方一业”,到上世纪末,全县柑桔种植面积达4 .3万亩,年产量2万吨,成为湖南柑桔生产大县,其中柘溪库区10个乡镇(场)的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农民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源于此。

    然而,安化柑桔商品率低。从结构上来讲,柑桔基地零星分散,50亩以上的基地只有100多处,其余多则几亩,少则几株,有的一片果园多达10多个户主。同时,它没有统一的品种,有的果园十几个品种,同一梯级也有几个品种,品质混杂和退化现象严重;加上桔树更新换代少,全县有上万亩桔树老化,有40%的低产果园,产量和收入不到高产果园的三分之一。从产品上讲,由于采收时间过于集中、上市时间短,产品加工跟不上、档次不高,没有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弱;再加上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桔农商品意识缺乏等因素,柑桔商品率只有40%左右,价格只有六七角钱一公斤,每年有1.2万多吨难以出售,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1997年风调雨顺,全国柑桔大获丰收,但对安化桔农来说无益于灾难年,柑桔根本无人问津,有近2000吨无人采收,烂在园里。为了销售出去,不少桔农以每公斤0.16元的贱价让顾客入园采摘。大量桔园被荒芜,许多桔农砍掉桔树改种其他作物。

    柑桔卖不出去,是不是市场供过于求?

    答案是否定的。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柑桔市场供不应求,仅黑龙江一省年需求量就在2万吨以上,市场实际供应在1万吨左右,而且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洋”货,其零售价每公斤16元,国货每公斤只有2元,只要有好产品,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

    一边是卖不出去货的桔农,一边是买不到货的顾客。如何在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桥,让双方达成心愿,让安化的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

    当地桔农在期盼着!

    父母官们在思索着!

    有识之士在探索着!

    终于,所有的目光聚焦在一起:建立中介组织,架起购销金桥。

    世纪末的金秋十月,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诞生了,当年就外销柑桔1500多吨,还牵线搭桥帮助桔农推销柑桔1200多吨。其意义远不只是这一点,在它的带动下,全县相继成立了20多个水果协会组织,共同为安化柑桔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每年推销柑桔1600多吨。

    4年外销柑桔20000多吨,为农户直接增收2500万元,柑桔的商品率提高到80%。政府大力扶植,开拓者不懈追求,合作社不辱使命

    2000年10月,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在交通要冲平口镇宣告成立。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牵头人夏绪平踌躇满志地宣布:将解决柑桔难卖的难题。这句带着政府和桔农双重憧憬的语言却没有博得太多的掌声。因为,桔农心里有“疙瘩”,能行吗?

    桔农的怀疑是有理由的。柑桔难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它有着三四十年的沉淀,成百上千的人几十年想解决的问题,一个合作社就能解决?

    夏绪平和他的合伙人,都是从安化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有着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他们曾无数次目睹过柑桔无人收购烂在果园,群众跪天拜地、痛哭流涕的绝望神情。他们揽了这个“瓷器货”,有金刚钻吗?人们在心里捏了一把汗。然而,兑现自己的承诺,容不得他们多想!

    关键是品牌。在镇企业办主任的位置上工作多年的夏绪平立即找到症结。安化不是没产品,而是没商品,尤其是没有形成品牌的商品。没有品牌就打不开市场,打不开市场又怎么能够解决柑桔难卖的问题?

    于是,发汗——初选——洗果——打蜡——烘干等工艺程序出现了,柑桔按大小、色泽、光度等5个等级分类的包装也出现了,柑桔的档次大大提升了。

    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贷款30万元建立起了3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了45吨,规模生产形成了。

    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解决柑桔保质技术的攻关小组成立了,保鲜储存120-150天,保鲜合格率在96%以上的新方法发明了。

    于是,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包装箱设计出来了,每箱5-10公斤的重量,安化水果包装新路子闯出来了……

    困难呼唤着真正的猛士,合作社创办人的赤子之心就是最坚硬的“金刚钻”。一年后,“阿香”牌柑桔诞生了。无论色泽、味道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酒香也怕巷子深。“阿香”牌产品虽然质好品优,但“养在闺中人未识”。如果不让它走出大山,就只能变成“老晚女”。合作社一班人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提出了“阿香蜜桔、贵在品质”的口号,投资50多万元宣传自己的产品,并在哈尔滨市成功地举办了湖南安化“阿香”牌柑桔展示会,在寒冬腊月,砸开了黑龙江市场的“冻土”,抢滩东三省。随后,他们又将自己的品牌引向西北、华北地区,在全国20多个省市70多个县(市)设立了销售网点,辐射三分之二个中国。尤其在东三省已完全站稳了脚跟,成为黑龙江果品集团公司以及沈阳、长春、大庆、鞍山等地水果批发市场的主要客户,并打入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际市场。从山村通向全国、通向世界的金桥被“阿香”架起来了。去年,该社销售柑桔6670吨。

    每年10月下旬到春节前夕,一支由10辆卡车、20艘机帆船、200名精壮劳力组成的柑桔收购队伍,活跃在安化县的高山之中绿水之上。这是合作社兑现承诺的又一举措。销售渠道打通后,合作社敞开收购社员和联系点的柑桔。然而,安化交通不便,桔农如果将柑桔送到平口镇来,要增加三分之一的生产成本。为解决这一难题,合作社组织队伍上门收购。仅此一项,合作社每公斤柑桔就要增加成本0.18—0.24元,但合作社从没打半下“退堂鼓”。2001年,柑桔成熟时,老天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鬼天气对未加工柑桔的打击是致命的,放几天就烂了。当时,外来收购商全部停秤,打道回府。合作社收购了有联系农户的柑桔后,遇到一个难题,没有联系的农户也请求合作社收购。说句“收”很容易,可一计算要亏30万元。董事会上,夏绪平说,30万我们背得起,可农民兄弟背不起,有的会倾家荡产。于是,合作社硬是收了15火车皮,尽管多方抢救,还是亏了21万元,但他们的行为赢得了桔农的拥护。在收购价格上,实行最低保护价,即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去年,合作社收购柑桔6000多吨,其价格比市场价每公斤要高0.4元。桔农尝到了甜头,种柑桔的劲头更大,柘溪库区10个乡镇(场)的产量四年增长一倍,桔农增收500多万元。

    四年发展无公害柑桔基地18000亩,为桔农贴息垫付生产资金200多万元,培训桔农10000人次,更新组织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合作社成为最受欢迎的组织。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这龙头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感人肺腑的插曲。

    合作社成立之初,可以说是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组织,柑桔收进来,加一下工就卖出去,实现了“解决柑桔难卖问题”承诺。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他们将这一承诺升华,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合作社的根植在本地,将合作社的命脉捏在农户手中,使其成为各家利益的共同体。这样一来,“阿香”这个品牌有了自己的基地,也就等于有了稳定的优质货源,有了生存的基础。同时,合作社与桔农联在一起后,如果不考虑桔农的利益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合作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不断拓宽服务的渠道,为桔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达到利益均沾的双赢目的。

    资金是桔农从事生产的血液。安化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平年收入只有1400元左右,仅只能养家糊口;有几万人连口都糊不上,哪有多余的钱来发展柑桔种植?针对这种情况,合作社采取3项扶持措施。

    ——贴息提供生产资金。从2001年起,合作社每年根据农户的经济、桔园面积等情况,向农户提供生产资金。生产大户由合作社直接投资,分散的小户则采取联户担保的形式给予扶植。4年来,合作社贴息向植农提供生产周转资金200多万元,扶植农户1000多户。2001年,合作社在南金乡田口园艺场投入资金8万多元用于品种改良。两年后,该场柑桔的优质率大大提高,商品率由30%提高到80%,优果率由零提高到20%。

    ——成本价提供生产资料。合作社每年要投资四五十万元直接从厂家购进柑桔所需的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并按成本价赊给桔农,以保证生产的必要投入。去年,还千方百计争取资金21万元为社员安装频振式诱杀灯702盏。

    ——盈利返回。合作社每年要从盈利中提出10%返回给社员。四年来,共返回盈利66万元,其中,2006年就返利35万余元。

    资金扶持让贫困户种柑桔有了劲头,田口园艺场的陈善明、程大华得到扶助后,果园扩大了一倍,年收入一万多元。在他们的影响下,周围40多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尽管安化有着悠久的种柑桔的历史,但真正懂得现代种植技术的人不多。撤区并乡后,各乡镇撤销了多种经营办,经作专干退的退休,调离的调离,乡镇已没有经作专业技术人员了。而县里的4名技术员也由于工作经费不足,难以下乡向果农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为解决桔农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合作社常年聘请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干生为顾问,成立了10个技术小组、62名技术人员经常走村入户,指导桔农配方施肥、防病治虫、打枝嫁接。桔农说他们是财神爷,来了就不准走。2003年,连湾村300多亩桔园因管理不到位,桔树挂果后成活率低,果熟后商品率低。合作社派技术人员3次进行现场指导,并为100多名桔农举办了4期培训班,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去年,该场桔树挂果成活率达98%,柑桔商品率也由30%提高到90%以上。桔农高兴得杀了生蛋的老母鸡招待技术员。为扶植桔农发展无公害柑桔,去年,合作社投入扶植生产资金30万元,并在18个基地循环举办技术培训班。据统计,四年来,合作社共培训桔农10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1000多份。

    不愁资金、不愁技术、也不愁柑桔难卖。这样的甜头当然让入社的桔农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桔农要求成为社员,成为常年联系户,要求将桔园纳为生产基地。合作社成立之初,仅联系了300农户、1000亩桔园,如今,拥有社员2684户,基地19200亩,联系农户3278户。南金、探溪、建新、丛阳等地8000多亩老化桔园,均按要求完成了改土、改肥、改种、改管、改水,成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桔农收入也稳步增长,首批社员入社时年平收入3100元,去年上升到6900元,四年翻了一番。合作社柑桔产量和销售收入也一年上一个台阶,四年分别增长了四倍和五倍。

公司注册地位于:

主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