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救”了2亩多玉米
7月上旬,雨水充沛,杂草长得正疯。12号这天下午,寿光市孙集镇老汉于忠义正在玉米地里锄草。2亩多地,锄了一下午还不到1/3。这样锄,太慢了!他想起了种苹果的邻居提过“农民乐”除草剂效果不错。于是,剪直向坐落在附近胡营村的寿光市德农农资超市走去。
买了4包“农民乐”,于老汉着急往外走。
“大爷,这药只能用于果园,不能打到农作物上,千万记住!”售货员张艳华嘱咐道。
“玉米也不行吗?”
“这种药打到玉米等农作物上,会绝产。40%的乙·莠悬乳剂是玉米专用除草剂,您可以用。”
于老汉心里暗自庆幸:幸亏超市给提醒,要不这些玉米都得玩完。
农资超市开到地头:假货少了,农民乐了
也就是从去年10月起,于老汉和寿光这个蔬菜之乡的其他农民发现,自己购买生产资料时除了传统的供销社和农业局科技服务站外,又多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南部种植蔬菜的13个乡镇田间地陌中突然冒出了50多家经营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产品的自选超市。在这些超市里,可以像在大城市一样进行积分抽奖,并可成为会员,享受或打折或免费试用实验品等待遇。
三元朱村村民王志新是德农农资超市的第一批会员。他说:“除了和其他大部分农资商店一样,都有专家‘坐诊’、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科技讲座外,德农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是,它实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经营规范,卡住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脖子。”
引进德农超市的功臣之一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介绍:有关部门虽然对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打击力度非常大,但农资市场仍然良莠不齐,坑农、伤农事件时有发生。而德农超市作为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它的品牌和信誉及经营理念、方式,可以保证杜绝假冒伪劣。我们三元朱村就有德农的分店,老百姓从未买到过假冒伪劣产品,这实质上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德农超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农村消费”
把经营农资产品的连锁超市办到乡村,是民营企业北京德农公司的首创。德农公司首选全国农资市场的制高点——蔬菜之乡寿光市创业,旨在以此为据点,向全省扩张。仅寿光一市,不到一年,已经投产3000多万元,建成了50余家连锁店。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
专家分析,农民消费的最大特点是以生产性消费为主,约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目前农资市场现状是“供销社、农业局服务站等传统的门店式经营方式,而且缺乏和农民的互动,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农民对农资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同时,规模过小、过于分散、流通环节众多的经营格局又使假冒伪劣产品极易进入市场,坑害农民。这使德农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德农超市总经理袁志斌说,“有了这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农村消费。”
德农公司规划,到今年底,在山东12个地级市建成680家连锁店;未来3-5年,占据山东三成农资市场。
供销社:未到绝地先反击
长久以来,农村农资市场形成了“一辅二主”的格局:即以供销社为主,约占市场分额的70%;农业局系统的“植物医院”等科技服务站和厂家直销共占30%。由于后2者分别有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和销售网络作保障,所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供销社了。对德农超市的进入,寿光供销社党委书记兼主任周连昌认为:“压力巨大,未形成明显冲击;竞争也会促进自身改革。”
据了解,在全国供销社系统改制比较成功的寿光供销社,早在几年前就把门面租赁给了内部职工,原来供销社的"一体化经营"已经名存实亡。虽然销售网络完善,店铺达到576家,但由于资金、技术、理念限制,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方式也较传统。
竞争刚刚开始,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来户”德农超市,供销社已经积极求变,开始反击。记者采访时得知,供销社在所属店铺中成立了“丰源连锁超市”。目前已经有80家挂牌,准备模仿德农超市的运转模式。
政府:手心手背都是肉,哪种流通方式好,市场说了算、农民说了算
主抓农业的寿光市副市长马金涛坦言:德农超市入驻寿光,市政府“特许”结果。为此,市委书记徐振溪、市长刘中会专门召开了4次有关部门协调会。因为生资还是属于供销社专营,其他主体经营必须经过供销社和农业部门同意。供销社这是“引狼入室”引进竞争。
马金涛认为,现在农资市场现状是“种类散、渠道乱、规模小,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寿光正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80万亩蔬菜中要建60万亩无公害的,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是农资资料的标准化。德农超市的进入为农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农资产品,将会把寿光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上一个台阶。
至于供销社,马金涛说,在竞争中,供销社只会得到壮大,不会削弱。究竟哪种流通方式好,要由市场说了算,农民说了算。
他还建议,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进入农资流通市场。
公司注册地位于:云南 文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