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 红桃祝贺新年。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道标这美好的象征意义和祝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详细>>

渔夫一整天也没有休息。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经在岸边岩石中间,站在没膝的海水中,把捕捉到的海鲜熟练地扔进大篓子里。 夜色降临,在离大海不远的渔夫家里,一只牡蛎遇到了几条鱼。它们被扔在地上,喘着粗气...

陕西省曲江县有一个名字富有诗意的小村子———春临。春临村村口有一座道观,叫青华宫。道观并不大,前面有一座殿堂,供着道教的神像;后院就是住持的住处。就是这个小小的道观,却经常有媒体记者出入。 为什么?原来,青华宫住持黄世真道长收了一个名叫KarineMartin的法国女弟子。 黄世真道长早年曾到英国等地传播中国的道教文化,几年前,他在英国收下了这个法国徒弟。黄道长给她起了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景秀。 景秀个头不高,穿一袭藏青色的.....详细>>

出处简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讲究无为心态。是一种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即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写作手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 这句话使用的是互文的写法,也就是不以“物或己”而“喜或悲”,意思 意.....详细>>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详细>>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详细>>
生存就是斗争 &n...详细>>
约瑟夫·鲁德雅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
约瑟夫.鲁德雅德·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很有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872年,吉卜林6岁时被父亲送回到英国接受教育。1882年回到印度任《军民报》副主编。在工作中,他对印度的风土人情以及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有了相当透彻的了解,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884年,吉卜林发表了他的第一个短篇《百愁门》,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888出版了《山的故事》、《三个士兵》、《盖茨比一家的故事》等一系列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清新自然,生动展现了印度的风土人情,曾使当时英国读者耳目一新。
19世纪90年代是吉卜林的创作高峰期,他的诗集《营房谣》、《七海》为他赢得了“帝国诗人”的称号。1892年,吉卜林移居美国弗蒙特,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重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许多发明》,以丛林动物为主人公写的著名作品两卷本的《丛林之书》等。1901年,吉卜林著名的长篇小说《基姆》问世,这是他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作品,被评论家公认为吉卜林最出色的长篇小说。
“由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观察、独特的想像、雄浑的气势以及卓越的叙事才能”,吉I-林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