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详细>>

野庙的神台上坐着一尊泥塑的神像,年深月久,庙既破烂不堪,栋折榱(cui)崩,神像本身也遍体斑驳,丧失了往日的光彩。 一只常栖的燕子来到破庙,对神像说:“我看你这儿一年比一年的不景气了,这个地方已不那么安全,为什...

意大利的一个小山村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观众,他们发现这个村庄的村民几乎百病不生,健健康康。山村位于威尼斯海岸之上的意大利阿尔卑斯山,村民几乎不知疾病为何物。他们的饮食习惯同我们几无差别,对红色肉类毫不忌讳,葡萄酒和格拉巴酒更是桌上美食,许多人还吸烟,不过令人吃惊的是,现代人畏惧的许多病魔似乎见到他们绕道行走。因这种饮食习惯,他们的胆固醇含量偏高,虽如此,村民们没一个患过心脏病。高血压在那里几乎是闻所未闻,只有极少人.....详细>>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象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 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心态决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 人的最高境界是抱一个平常心,无所.....详细>>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详细>>

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图上画的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虽然得靠想像力弥补动态)。这些和动画的概念都有相通之处,但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的画像.....详细>>
青春不能用年龄来衡定 &...详细>>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hen(1846—1926) 德国哲学家
鲁道夫·奥伊肯出生于德国北部东弗里西亚群岛的首府奥里希城一个邮局管理人家庭。1863年,奥伊肯考入哥丁根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师,后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德国耶鲁大学教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
奥伊肯的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精神生活哲学”。这不仅在哲学史上,就是在生命哲学中,也是旗开一面的,以致引起了学术界以外和其他国家的兴趣。他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而应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而生命是一个从自然生活向精神生活不断进化的过程。
奥伊肯企图以他的“精神生活哲学”来统一、整合哲学史上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他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齐名。
他的主要著作有: 《近代思想的主潮》、 《大思想家的人生观》、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认识生命》、 《人生回顾》等。他的著作通畅易懂,毫无康德、黑格尔式文体的晦涩,洋溢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热情。
“由于他对真理的热切探求、深邃的思想洞察力、广阔的视野和热情,雄浑的表现手法以及运用这种手法维护和发展了的生活哲学”,奥伊肯获得了1908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