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每日播报
每日播报五部曲
设为首页
回到主站

6月22日6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3天(闰年第17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2天。... 详细>>
只有这一瓶了

 从前,有一个酒鬼,谁家有事,他都前往作客。一次,他又去别人家作客,一直喝酒,不肯罢手。主人无奈,于是,坐下来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以助酒兴。主人说:    有一处山林里有许多老虎,常常出来伤人。一天,一个贩卖瓷器的人从那里经过,正好撞.... 详细>>

对联赏析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点诗文,关系更为融拾。 &nb...详细>>

部首: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笔划:


读音:wēi

五笔:

字义 1. 古代一种可移动的火炉。2. 明。3. 姓。

大宋“忠臣”

  南宋未年,湖州有个副州官,名叫蹙材望。某年,元兵进犯,湖州危在旦夕。他面向临安,慷慨发誓:“城在我在,城亡我亡。”并预先制作了一块锡牌子,上刻“大宋忠臣蹙材望”七字。另在两锭大银上镌上几行小字:“仁人君子,如果...

香菜拌蜇皮

【原料】水发蛰皮800 克,香菜30 克,黄瓜50 克,海米3 克,香油25 克,味精1 克,细盐2 克,白醋18 滴。【制法】1.将水发海蛰皮洗净,切成细丝,放入沸水中氽一下,人冷开水中漂起。2.黄瓜洗净,切成丝;香菜洗后,再用冷开水洗后切段,海米用冷开水洗后剁成粒。3.将味精、细盐、白醋、香油对.....详细>>

◆活指南     印度扁桃在南亚诸国分布很广,这种树的树枝不是向上,而是水平地向外伸展着,与树干成直角。更为奇特的是,一部分树枝始终指向南方,而另一部则朝阳北方。迷途的行人只要看到这种树,就会立即辨清方向。因此,人们称它为“活指南”。 ◆  吸尘树     在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沙漠地带种植着一种榆树。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榆树具有很好的吸尘作用,据科学家们研究,榆树之所以能吸尘,除了它的叶子.....详细>>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把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的一种学说和制度。即由议会行使立法权,君主(总统)掌握行政权,法院专管司法权,求其相互制约,权力平衡。是由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提出的。     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洛克的分权学说,主张必须建立三权分立的政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他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详细>>

昔兰尼遗址建于公元前7世纪,建于当时受迦太基王朝影响下的利比亚绿山地区。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昔兰尼经历了它最繁华的时期,工商业繁荣,也因此为亚历山大大帝看重,而免遭武力洗劫。   公元前96年,埃及国王托勒玫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昔兰尼。到了公元365年,埃及王国走向衰落,托勒玫国王的子孙后代将昔兰尼拱手让给罗马人。   公元3世纪到7世纪,统治者在昔兰尼修建了许多教堂,此时,昔兰尼(尤其是它的港口——阿波罗港),又一次经.....详细>>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寝,在埃及大约有70多座,其中以位于开罗以南大约10英里的吉萨的金字塔最为著名。金字塔实际上是一种方锥形建筑,最大的金字塔约建于公元前27世纪,因金字塔的外形很象我国汉字“金”字,所以古人把它译为金字塔。曾被古代希腊和罗马学者称谓的西方七大奇迹中,唯有埃及的金字塔独具4500年以上的历史,而且至今岿然独存。因此,埃及以“金字塔之国”闻名于世。.....详细>>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    —《吕氏春秋·去尤》...详细>>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是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昭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对十二世纪的论述也可见一斑:“凡十二世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2009年4月14日,团中央《中华儿女》杂志的高级记者王中鸿女士来鼎旌文化公司对我进行专访,期间曾经谈到有关在当今经济危机和就业压力的双重考验下,现在的年轻人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优势提炼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在3月20号去西安参观兵马俑,这是我继1997年大学期间参观12年后的再次回访,据导游说,当地盛传一句名言叫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而这里面的老杨就是1974年偶然挖掘兵马俑的发现人杨志发。由此,我.....详细>>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