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
康 德(Kang De)
康德(1902~1967.1) 笔名庵真、懒残,湖南衡东县人。湖南大学毕业。北伐时期参加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投身新闻事业,先后任长沙《市民日报》、《中山日报》编辑,《力报》总编辑,《晚晚报》副社长。主编过《洞庭波》、《力报》(半月刊)等杂志。1949年参加长沙和平解放工作。建国后,历任《大众报》副社长、民盟长沙市主委、长沙市文化局局长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平反。创作有备受田汉赞赏的湘剧《追鱼记》、《白兔记》等。
费希特
出生: 1762年5月19日(德国拉梅诺,Rammenau)
去世: 1814年1月27日(德国柏林)
学派/流派: 前康德主义、德国唯心主义
主要领域: 认识论、道德哲学、政治哲学
著名思想: 绝对自我
受影响於: 康德、莱因霍尔德(Karl Leonhard Reinhold)、迈蒙(Salomon Maimon)
施影响於: 谢林、黑格尔、叔本华、诺瓦利斯(Novalis)、亨利希(Dieter Henrich)
谢林(1775~1854)
Schelling,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von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一生的思想发展过程通常被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主要阶段。在早期,他批判过封建专制制度,表达了实现资产阶级法治的要求;把I.康德与J.G.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变为客观唯心主义,把他们的主观辩证法推广到外部世界,为后来G.W.F.黑格尔(1770-1831)哲学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时,黑格尔、荷尔德林和谢林住在一个宿舍。在晚期,从资产阶级法治的倡导者转变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从包含合理内核的客观唯心论走向天主教神学。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费尔巴哈是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1804年7月28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1872年4月13日。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着、经历着、感知着,,每段故事的发生都是一个话题的由来, 大胆说出你对不同人生话题的不同看法,发表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快加入我们吧!
你来评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