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农历新年习俗知多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新年,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历史悠久,据传起源于殷商时期。按照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大年初一。农历节气非常准,新年到,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年时有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大扫除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农历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农历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办年货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年初一走亲访友拜年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年画、灯笼和鞭炮

贴年画和贴春联都起于贴门神。年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了。年画中以门画起源最早,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讲究工整、对偶、简洁,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愿意精选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相传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农历新年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合家团圆,熬年守岁

农历新年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年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共享天伦之乐。

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敬神佛和拜年

待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上新年新装,先敬神佛,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这天传统老板会请员工吃小年饭,而员工则要留意这天雇主是否在席上有鸡,如果雇主夹鸡头、鸡肉给雇员,此称“无情鸡”,即暗意老板即将解雇该雇员。
这天亦是“祭灶送神”日,即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民间流传用黏性很強的糖來祭灶,也是想把灶神的嘴巴封住,这种祭灶专用的糖就叫做“祭糖”。除了祭灶,这一天还有送神仪式。家中除了供奉的神明外,人们认为门、井、堂、庙也一样有神明,称为“家堂神”,这一天都要上天。送神宜早,所以一大早,家家戶戶备牲礼、果品,焚香並烧金纸及甲马,送诸神上天。把神明都送回天上之后,就可以大扫除,除旧迎新。

年三十-即除夕。古时候的这天,一定要是整个家族宗族在一起,无论是什么人都要回到宗族队伍中和大家一起过,认祖归宗,亲戚有序,同宗相聚,无论多远的游子都要回家团聚、祭祖祭神,吃团圆饭。这夜,一家人围坐一起, 谈天说笑彻夜不眠, 谓之守岁。 守岁可祈求双亲长寿, 故又称“ 长寿夜”。

大年初一-元旦,又称新岁,古时亦叫贺正,贺岁。一般传统习俗,先合家换上新衣,共聚一起,互相祝贺拜年,已婚的则必须到每位长辈房里拜年,长辈无须还礼,只是要给未行“冠礼”的小辈压岁钱,小辈则需把钱压枕头底,即为压岁,保佑平安健康成长的寓意。再来就是合家给祖先拜年,然后到庙上烧香,拜拜菩萨,祈求神明保佑来年里凡事都顺利。之后才向亲朋戚友互相拜年,有些宗族旺盛的,可能要分几天才能完成。

大年初二-女婿日。这天外嫁女儿都会带夫君回娘家小住几天。岳父母则会好好款待女婿,共聚天伦之乐。

大年初三-赤口日。这天传统礼俗中,比较容易与人发生口角,所以这天大家都不拜年,留在家中或出外游玩。

大年初四-接神日。民间流传这样的一句话“送神宜早,接神宜迟”。一般接神时辰多在近中午才开始。接神日的供品,主要是牲礼(三牲:猪肉、鸡肉、鱼)、四果(如柑橘、苹果、香瓜、葡萄等四种果)、酒、菜碗、甜料(如花生仁、紅枣、冬瓜糖、花生糖等)。 还有寿金、刈金和甲马,准备甲马是因为要犒赏负责迎接、保护神明返回人间的神兵天將,故甲马上通常印有盔甲、弓刀或马匹、马夫等图案。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

 

相关资讯

文化百科论坛

拿起笔写下,你知道的民俗故事吧!也许你读了许多书,走访了许多地方,了解了许多民风民俗,也许你只 是对某个民俗故事一知半解,没关系,加入我们会让你更加了解各地的民俗,发现世界的奇妙!

你来评论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