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单位 -> 教育机构

鍐滀笟|璇疯緭鍏ュ叧閿瓧|a|fgfgf|鍐滀笟鍐滀笟|

推荐企业

清华农业培训网简介 简介: 清华农业培训网是培训机构门户网站,清华农业培训网主要设置:首页、新闻资讯、中国农业大学 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简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坐落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下,于1958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其前身可中国科学院 简介:中国科学院以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所为基础,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简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直属江苏省政府领导,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
广西农学院所在城市:广西 南宁市
广西农学院
  •  
  •  
  • 机构性质: 市场监管
  • 所属行业:银行业
  • 成立日期:
  • 所在城市: 广西 南宁市
  • 负 责 人:
  • 地    址:
  • 员工人数: 1-49人
  • 网    址:
  • 注册资金:
  • 联 系 人:
  • 电话:2801477
  •  
  •  
  • 更多联系信息
公司简介

广西农学院是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以培养本专科以上农业科技人才为主的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城北区秀灵路,占地167公顷,拥有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另有1个林学分院,院址在南宁市北郊邕武路二塘。

  广西农学院前身是广西大学农学院,1932年成立于广西梧州市,创始人是著名教育家马君武博士,初设农艺、林学2个系,学制4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西大学农学院迁柳州沙塘,当时沿海省份的学校纷纷内迁,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相继来院任教,如周明祥、王益滔、肖辅、程世抚、郑庚、童润之等,师资力量盛极一时,教学质量很高。学生多次在全国农林系统的学业竞赛中名列前茅,并由此形成了治学严谨的传统学风。1946年,迁桂林雁山。1949年11月,桂林解放时,全院有农学、林学、牧医3个系,在校生226人。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撒消,农学院独立建制,改称广西农学院。除保留农学、林学2个系外,其它系分别并入华中、华南和江西农学院。1958年,广西农学院迁南宁现址。至1965年,广西农学院已发展到包括农学、林学、植保、牧医、农机、园艺6个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广西农学院根据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完善了教育结构,调整改革了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并由原来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为包括本科、专科、研究生、函授班、短训班的多层次教育,提高了办学效益。

  广西农学院院本部现设7个系,59个教研室,11个研究室,15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有16个,其中7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1990年10月,各类在校生2669人,其中本科生1474人,专科生1021人,研究生60人,外国留学生53人,预科生60人,函授生394人,短训班学员657人。分院设有2个系,3个专业(林学,采运和林业机械化),4个研究室。有2个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森林生态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达180名。

  广西农学院院本部拥有一支力量雄厚,在教学和科研上均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院有在职教师53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70人,讲师193人。此外,还有农业、科研等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人员46人。

  学院紧密结合教学和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院本部除有一批专职科研人员外,有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工作,占教师总数60%。1981年至1990年,通过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119项,其中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96项。从198 4年至1990年,学院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20篇。70年代初,院杂交水稻研究室张先程副研究员主持进行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筛选出IR24恢复系,为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研究项目获国家首项特等发明奖,广西农学院是科研合作及获奖单位之一。院长马庆生教授在世界上首次从豌豆根瘤菌中分离、定位、克隆了结瘤基因和固氮基因,并选育出高效固氮根瘤菌基因工程菌,已进入生产小区试验阶段。随后又首次从青枯假单胞菌中分离,克隆了与寄主专一性有关的基因。牧医系卢克焕教授于1987年成功地进行了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验,并把此项技术应用于生产。1989年在国内用完全体外化培养的胚胎移殖给受体母牛,1990年春产下4头牛犊。今年将有15头以上试管牛犊降生。这些高技术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分院在广西植被、木材、树种生态、测树等方面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

  目前,广西农学院承担着国家下达的研究项目20项,其中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3项,星火计划项目1项,广西“七五”粮食作物育种攻关项目6项。

  为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广西农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先后与英、美、日、德、法、意、加、菲律宾、泰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其中6所正式签定协议。1986年以来接待来访外宾65批共427人次,1978年以来还相继聘请许多外籍专家来院任教、讲学、合作科研。培养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77人。1980年以来,学院共派出各类留学生、进修生87名,还派出100多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考察访问等。

  广西农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及设备。院本部有175个实验室,6个校办工厂、9个农业场站。实验实习基地基本配套齐全。院实验中心大楼内有化学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中心,电子计算中心、电化教学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1千多万元,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测试、分析、检验及实验数据处理手段。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藏书40万册。

  广西农学院是一所包含多学科的综合性农业院校,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方面,根瘤菌固氮遗传、植物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研究以及动物繁殖方面的牛胚胎工程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在杂交水稻优势利用,优质高产优良水稻品种选育,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选育,栽培加工;兽医针麻针灸技术等方面亦有其独到之处。

  建校50多年来,广西农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1.6万农业科技人才,他们遍布国内外,有的已成为农业方面知名人士,如原我国农业部长何康、台湾大学李崇道教授、香港大学嘉道理农业研究所所长黄成达教授,均毕业于广西农学院。

  专科专业设置:甘蔗、农业技术与应用推广、珍稀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果树、蔬菜、农产品贮藏加工、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汽车运用工程、生物技术、农业贸易;本科专业设置生:物技术、农业气象、机械设计及制造、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森林工程、林业与木工机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农学果树、蔬菜、植物保护、土壤与农业化学、林学森林保护、畜牧、蚕学、兽医、动物药学、淡水渔业、海水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农艺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国家重点学科、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昆虫学、微生物学、农业机械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业经济及管理、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作物遗传育种。

  通讯方式:邮编:530005,传真:204177,电话:2801477,电报挂号:5100,交通路线:乘2路公共汽车可抵达。主管部门: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校舍面积:21.4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9.58万册。

  在校人数:学生总数: 3494,专科生: 1417,本科生: 1701,函授夜大生: 293,外国留学生: 43,硕士生: 40,教师总数: 509,教授: 35,副教授: 175,讲师: 205,助教: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