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实践表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方法,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解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近期,我们对长春、四平、延边、德惠、梨树、乾安等18个市(州)、县(市、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良好,方式灵活多样,示范作用日渐显现,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发展较快形式多样 截止2008年末,吉林省比较规范并且登录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系统的各类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806个,比上年增加了296个,加入农户72万户,带动农户135.7万户,入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比未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高出900多元。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已经达到1976个,是2007年的19.7倍,位居全国前列。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构成方式和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组成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龙头带动型。这种形式是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基地,引导农民以会员身份加入协会,龙头企业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会员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例如:德惠市夏家店镇阔源牧业有限公司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