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营销策划
兰玉彬:脚印里的梦想,让中国农业航空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
时间:2017-09-14 14:00:40来源:作者:

“人一生就是一个脚印,两个脚印,我回到祖国,就是希望能做一些大事,让中国农业航空不仅跻身到世界的大舞台,而且还要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兰玉彬

前几日的世界无人机大会上,传来令人激动的消息,兰玉彬教授荣获“首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

认识兰玉彬教授是在2016年国家航空植保科技联盟成立的会议上,他不仅是以重量级的嘉宾身份出现,而且还是航空植保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彼时我们还不熟悉,对兰老师的初印象就是:大咖、谦和。

随后笔者就去了解兰老师的事迹,之后多次在植保飞防的行业会议上遇到兰老师,也常在飞防人的朋友圈看到兰老师带领团队在田间一线做农业航空精准施药试验,这时对兰老师的印象是:奔波、忙碌、农业航空界灵魂人物。

一直想对人们眼中“中国农业航空领域第一人”的兰老师做一个采访,不是匆匆错过,就是行程紧迫,时间不允许。在2017全国植保工程暨静电喷雾施药技术发展论坛上,很幸运地采访到了兰玉彬教授,在采访中,我逐渐认识到,朴实谦和的兰老师,把他的精准农业航空梦想留在了过往岁月那些走过的脚印里。

因为他,才有了精准农业航空的概念

很多人都知道兰玉彬教授,但未必能清楚他的身份,又如不少人提起精准农业航空,会首先想到兰玉彬教授,但为什么?却知道的并不详细,只知道兰老师很厉害。

兰玉彬教授目前的主要头衔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领军人才等,而除此之外,他还是美国农业部研究服务署兼职高级研究员、美国德州A&M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农业生命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员。

兰玉彬教授,1989年来到美国,通过自己的勤奋能力和才能,于1994年获得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德州分会首届年轻农业工程师奖;2002年成为美国佐治亚大学福谷分校终身教授;2012年获得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德州分会年度农业工程师称号;2005年,他成为美国农业部南方平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在美国农业部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中心工作,当时主要做施药技术的研究,开启了自己在农业航空应用的探索历程。

在2005年,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精准农业航空的概念,兰老师主要是做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做遥感技术、地面农作物信息监测等工作来指导施药;2006年主要做农业航空施药的漂移研究;2007年的时候,兰老师想到把遥感技术、地面信息检测技术和施药技术结合起来,这时候在心里已经有了精准农业航空的概念,不过是在小范围的,还并未在外界得到认可。

2008年,兰老师发起了“首届精准农业航空国际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目前已在美国、中国连续举办了五届,该研讨会现已成为农业航空领域知名的国际学术交流论坛。

2010年,兰玉彬教授在跨越农业、生物、食品、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权威性的杂志《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上发表了文章“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precision aerial application for site-specific crop management in the USA”,正式提出精准农业航空的概念,精准农业航空创始人的称谓也由此而来。

兰玉彬老师是精准农业航空世界领航科学家,并率先开展了农业航空遥感和精准航空施药相结合的研究,是美国最早开展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移动平台进行农田信息采集研究,并且是最先将所采集的信息用于指导航空施药的开拓者之一,并在国际同行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荣誉在身的兰玉彬,在美国人生轨迹近乎完美,但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他的下一站,选择了回到祖国!

携梦回国,他希望留下自己的脚印

“回国看起来容易,但真的不是件特别容易决定的事情……”兰玉彬老师说。

2014年7月,兰玉彬老师和爱人王十周毅然双双辞去美国农业部的工作,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全职回到国内工作,专门从事精准农业航空、航空施药技术和航空遥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2年,国内植保飞防“小荷露出尖尖角”,那时国内就有农业航空单位邀请兰玉彬回来工作。在美国做精准农业航空研究的同时,兰玉彬也与国内的植保农机人士交流,一直关注着国内农业航空的发展,2014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农业航空列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这一切,让兰老师有了新的考虑,萌生了新的抉择。

“美国的农业航空应用相对成熟,而中国农业航空才刚刚起步,有更多的事可做,我十七岁离开家乡,儿时对于农民打药辛苦的印象非常清晰,如果农业航空植保能够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那就是造福亿万农民的大事。”兰玉彬说:“我希望能为国内的农业做一点事情。”

经过近两年的思考,兰玉彬终于下了回国的决定,尽管美国原单位一再挽留,但他没有给自己留什么后路,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同时内心更希望在祖国留下自己的脚印,真正做一些事情!

无疑,在农业航空刚刚起步的中国,会有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来支撑和助力他农业航空的梦想。

奔波忙碌,他所做的一切有目共睹

回国后的兰玉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忙碌”。从精准农业航空团队的组建到研究方向的确定,再到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他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出差,不出差的时间也在办公室工作,没有节假日。

2014年11月“国际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中心”成立,在团队的组建上,兰玉彬非常的严谨与认真,他根据遥感、施药、药效评估、监测、传感器、大数据等几大研究方向,来精选人才,与每个人深入交谈,因材施用。截至目前,该团队拥有老师53名,研究生60多个,百余人团队。

2016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研究中心。根据当前国内农业航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兰玉彬团队选定了农用无人机航空施药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农用无人机低空遥感的农情信息获取与解析、农用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农用无人机精准施药关键部件、控制技术与控制装备及农用无人机性能检测平台等几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

兰玉彬老师知道,要想真正的推动国内农业航空的应用与发展,仅仅靠自身埋头科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团队特别注重产学研的结合。

自2014年11月后,中心先后与安阳全丰、广州极飞、深圳高科新农、北大荒通用、山东瑞达、北京韦加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了包括技术开发、联合施药试验等实质性合作,并联合在国内十几个省与自治区等地进行了有人机/无人机航空遥感与施药、北斗卫星导航等合作试验与技术研发。回国后,他牵头组织国内38家相关优势单位共同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英文介绍

“我们这个平台,一定要在国际上发挥作用,一定要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立足中国,在全世界来做这个事情。”兰玉彬老师说。

此外他所带领的团队积极展开国际合作,2015年分别与美国USDA AR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药应用及安全性研究中心等签署了5年合作协议,中方与外方在中方人员培训、航空施药联合试验、农业航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为了让大家更快地认识农业航空,推动国内植保飞防的发展,兰玉彬有很多事情都事必躬亲,近三年来,农业航空学术报告、论坛研讨会、田间施药测试、行业标准推进等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从领导学者到无人机厂商及植保服务组织,再到普通的飞防队、从实验室到行业会议论坛再到田间地头……

他是一个头顶着光环的教授专家,又是一名勤勤恳恳的一线科技工作者。

兰玉彬教授带领团队在农业航空领域所做的一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2015年11月兰玉彬获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颁发的“农业航空发展贡献奖” 。

2016年3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业航空技术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的称号。

2016年6月凭借农业航空获得了“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同年11月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同年还获得“2016中国农村科技”年度十大人物称号;

兰玉彬教授荣获“首届全球无人机贡献奖”

2017年6月获得世界无人机大会颁发的“全球无人机贡献奖”,该奖在全球无人机行业知名人士中遴选,每两年仅颁发4-6名。

从2014年底开始,中国的农业航空植保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参与到植保飞防事业当中,无人机植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认可和接受,从演示阶段成功进入到一线应用飞防作业阶段,这一切与兰玉彬教授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

走向世界舞台主角的路,还很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短板是植保机械化,而如今,农用植保无人机已经开始小规模化地服务农民了,这让人十分欣慰。

当下,中国的植保飞防应用还远比不上日本、美国等国家,但是中国农业航空在电动无人机、自动化喷药、导航等技术方面已经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国内一些领先的植保无人机也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风洞实验室即将建成

兰玉彬老师是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他谈到联盟对于行业的发展的作用时说:“联盟是一个开放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技术交流分享平台、引导整个飞防行业有序规范发展。植保飞防在发展初期,要抱团发展,抵制行业不良现象,推动行业标准、无人机检测、作业规范、农机补贴等的进程,服务每一个用心耕耘植保飞防事业的联盟成员单位。”

“就当下来说,植保飞防行业门槛低,无标准,人员素养参差不齐,不负责任的价格战等,都扰乱了行业的有序发展。”

“当前飞防发展很大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是飞防应用者的问题,飞手的培训不是简单的无人机会飞的培训,而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这包括飞手的责任心、植保知识、维修保养、一线作业问题注意事项与突发应对等等,飞防进入真正作业的阶段,但缺乏系统的作业解决方案,这些是大家下一步要共同努力做的事情。”兰玉彬老师说。

谈及对行业的期许和建议,兰玉彬老师说:“行业要想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负起责任,要有责任心,无论是造飞机的,用飞机的,还是做药剂的,大家真的需要踏踏实实的来做这件事情,如果太多不负责任的游击队、害群之马、只是想忽悠着赚钱,那么就会极大地伤害整个行业,阻碍行业的发展。此外,大家要有一个合作开放的心态,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要精诚合作;不要相互拆台、恶性竞争,要抱团取暖。”

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只有整个植保飞防行业成功了,我们置身于其中的每个人才能留下脚印!

兰玉彬老师的梦想就是让植保飞防真正服务于辛苦的亿万农民,让中国农业航空成为未来世界农业航空大舞台的主角,希望“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未来具有全球的影响力,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在农业航空领域留下深深的“脚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