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入机构
衡山农业信息
1、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处东经112°27′—112°57′,北纬26 °58′—27°28′之间。地理区域优越,交通便捷。紧靠长株潭城市群,距衡阳市60公里、湘潭市70公里、株洲市80公里,地处三大城市金三角地带。县内107国道、314省道、京广铁路、京广高速公路、湘江水道、千吨级轮船航运、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复线穿境而过。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9℃,年均日照1473.5小时。年均无霜期290天,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利于农作物生长。衡山“五岳独秀”,自古为“文明奥区”。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湖南省第一批“家庭小水果县”和著名“鱼米之乡”。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逐步形成了优质稻、超级稻生产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席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油菜、油茶生产基地,西甜瓜生产基地,小水果柑桔、桃李枣生产基地,经济林、楠竹生产基地,衡山黄鸡、瘦肉型猪生产及出口基地,属典型传统种养型农业强县。
2、全县辖17个乡镇,其中镇8个,乡9个,319个行政村。总面积933平方公里。总户数9.36万户,农业户9.12万户。总人口42.6万人,乡村人口37.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53万人。乡村劳动力23.3万人,乡村从业人数21.25万人,男性11.52万人,女性9.73万人,农业从业人数14.1万人。耕地面积24.27万亩,常用耕地24.06万亩,临时耕地0.21万亩,水田23.445万亩,旱地0.825万亩,新开荒耕地1.63万亩,其中新开水田0.655万亩。全县总耕地面积25.9万亩,水田24.1万亩,旱地1.8万亩,林地7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8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9.08万亩,机电排灌面积4.68万亩。年需化肥6.85万吨,其中氮肥4.57万吨,磷肥1.57万吨,钾肥0.51万吨,复合肥0.2万吨。年需薄膜510吨,其中地膜413吨,地膜覆盖面积7.7万亩。年需农用柴油980吨,农药1320吨。
3、2007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115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44.49万亩,单产463.33公斤,粮食总产20.614万吨。谷物播种面积42.765万亩,单产474.8公斤,谷物总产20.306万吨。水稻播种面积42.645万亩,单产475.1公斤,水稻总产20.262万吨。早稻面积19.21万亩,单产440.0公斤,总产8.448万吨。一季稻面积3.825万亩,单产545.0公斤,总产2.085万吨。双季晚稻面积19.62万亩,单产495.93公斤,总产9.73万吨。玉米0.09万亩,单产440.0公斤,总产0.0396万吨。豆类0.855万亩,单产131.13公斤,总产0.1121万吨。其中大豆0.42万亩,单产147.87公斤,总产0.0621万吨。薯类0.87万亩,单产225.27公斤,总产0.196万吨。糖类0.03万亩,单产2750公斤,总产825吨。油料3.705万亩,单产94.47公斤,总产3500吨;其中花生0.285万亩,单产200公斤,总产570吨;其中油菜3.39万亩,单产83.5公斤,总产2830吨。棉花0.015万亩,单产133.33公斤,总产20吨。其他农作物16.905万亩。蔬菜瓜果面积8.76万亩,单产2390公斤,总产209359吨。蔬菜面积7.44万亩,单产2370公斤,总产176328吨。其中叶菜2.475万亩,单产1247.6公斤,总产30878吨;其中大白菜0.825万亩,单产1471.2公斤,总产12137吨。其中瓜菜1.5万亩,单产4390公斤,总产65851吨。其中块根茎菜0.945万亩,单产3193.5公斤,总产30179吨。其中茄果菜1.14万亩,单产1991公斤,总产22698吨。瓜果面积1.32万亩,单产2502.3公斤,总产33031吨。其中西瓜0.99万亩,单产2500公斤,总产24750吨;其中甜瓜0.315万亩,单产2600公斤,总产8190吨。席草面积5.0万亩,单产900公斤,总产4.5万吨。青饲料1.425万亩,绿肥2.55万亩。
4、2007年全县柑桔面积6.28万亩。其中柑桔园0.375万亩,柑桔1709吨。茶叶270吨,其中绿毛茶110吨。桃995吨,李1075吨,鲜枣410吨,梨120吨,其他97吨。食用菌80吨。
5、2007年衡山水田三熟制7.35万亩。其中油-稻-稻2.415万亩。水田二熟制19.47万亩。其中稻-稻13.545万亩,油-稻5.895万亩。水田一熟制1.17万亩。推广旱土分厢间作套种面积0.48万亩。推广旱育秧面积3.015万亩。推广抛秧面积15.765万亩。中低产田改良面积0.915万亩。农地膜覆盖栽培面积4.27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47万亩。推广微量元素(Zn.B)施用面积8.43万亩。推广化学除草面积41.445万亩。推广生物防治面积40.56万亩。秸秆还田面积23.685万亩。
6、2007年衡山推广杂交水稻面积13.5万亩,单产438.8公斤,总产59238吨。其中杂交早稻4.95万亩,单产410.0公斤,总产20295吨。其中杂交一季稻1.2万亩,单产489.0公斤,总产5868吨。其中杂交晚稻7.35万亩,单产450公斤,总产33075吨。优质稻面积29.145万亩,单产492公斤,总产143384吨。优质早稻14.25万亩,单产450.4公斤,总产64185吨。优质一季稻2.625万亩,单产570.6公斤,总产14978吨。优质晚稻12.27万亩,单产523.4公斤,总产64221吨。双低油菜3.15万亩,单产83.5公斤,总产2830吨。无公害蔬菜4.29万亩。
7、2007年衡山自然灾害发生面积40.11万亩。其中水灾2.715万亩,旱灾24.855万亩,病虫灾害12.195万亩。自然灾害成灾面积5.64万亩。自然灾害减少粮食8658吨。其中病虫灾害减少粮食2531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480万元。
8、2008年年初,衡山特大冰冻灾害发生面积25.02万亩,成灾面积19.92万亩,绝收面积4.893万亩,经济损失7716.6万元。
9、店门席草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量4.5万吨,鸳鸯牌草席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市场,年出口100余万件,创产值100多万美元。贯塘茶场面积1500亩,年产绿毛茶等300吨,岳北大白、狮口雪芽、新桥毛尖茶享负盛名,年出口优质茶10多吨,创产值6万美元。春发食用菌年出口优质食用菌100多吨,创产值10多万美元。
10、衡山县贯塘茶场片0.8万亩茶叶,开云镇、永和乡片2.0万亩柑桔,开云镇、永和乡片1.0万亩九龙李,贺家乡、永和乡片1.0万亩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7年7月已顺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复查换证工作。沙泉乡种福村片0.32万亩早白薯,2008年3月顺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衡山县贯塘茶场片优质茶叶“岳北大白”、“狮口雪芽”等10个品牌,2008年3月顺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萱洲镇天水村片0.2万亩蔬菜(南瓜、黄椒、香芋等)正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11、2008年全县计划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2.73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45.53万亩。谷物播种面积43.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3.0万亩,水稻总产20.5万吨。早稻面积19.5万亩,其中优质早稻10.0万亩,超级早稻5.0万亩。一季稻面积3.0万亩,全部种植优质稻、超级稻。双季晚稻20.5万亩,其中优质晚稻12.0万亩,超级晚稻8.0万亩。玉米0.2万亩,豆类1.13万亩,其中大豆0.5万亩,薯类1.2万亩。油料花生8.1万亩,其中冬春油菜7.8万亩,花生0.3万亩。棉花0.3万亩,糖料0.03万亩。蔬菜菜地2.4万亩,其中基地1.6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4万亩。瓜果2.0万亩,其中西瓜1.5万亩,甜瓜0.5万亩。席草5.0万亩,绿肥2.5万亩,其他0.9万亩。
12、2008年全县计划茶叶300吨,桃1000吨,柑桔1000吨,李1100吨,鲜枣450吨,梨120吨,油茶1.5万亩1500吨籽,食用菌150吨,其他100吨。
13、截止2008年3月份,全县已播种农作物面积35.57万亩,完成春播计划的77%。已播种粮食面积20.15万亩。已播种谷物面积19.23万亩,水稻面积19.18万亩。早稻面积19.18万亩,玉米0.05万亩,豆类0.02万亩,薯类0.9万亩,棉花0.02万亩,花生0.02万亩,冬春油菜6.26万亩,糖料0.02万亩,蔬菜3.0万亩,席草5.0万亩,瓜果、青饲料、绿肥及其它1.1万亩。
①拟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拟定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拟定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②拟定农业的产业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研究提出有关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宗农产品流通、农村信贷、税收及农业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负责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业行政复议工作。
③研究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参与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指导监督耕地保养保护与改造。
④拟定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与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提出主要农产品、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引进的建议;预测并发布农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
⑤组织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宜农荒地、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在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指导下,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⑥拟定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科 教兴农战略;组织重大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⑦ 拟定农业产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种植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申报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种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国内生产及进口种子、农药、有关肥料等产品的登记申报。
⑧ 承办县政府授权的有关农业涉外事务,组织实施农业外援项目和受援项目;组织有关农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国家和省、市、县农业资金投入;指导局属单位工作,监督局属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权限管理局属单位干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机构编制等有关工作;指导有关社会团体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⑩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