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入机构
芷江县农业信息
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西汉高祖五年置无阳县,为芷江建县之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
芷江总面积2098.8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其中耕地面积25.71千公顷,占12.72%,林地面积129.06千公顷,占61.48%,水域面积4.89千公顷,占2.33%。辖5个镇,23个乡。有300个行政村,3217个村民小组,9个居委会。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35.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7.7人。有侗、汉、苗、土家、回、瑶、壮、满、白、蒙古、布依、水、维吾尔、黎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9.97%。
芷江交通便利。湘黔复线铁路、320国道和即将开工的上瑞高速公路都自东向西贯穿全境,芷分省道自芷江镇向西南直达贵州省天柱县城,上万公路成为芷江上坪与贵州万山之间最短的交通连线。抗日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芷江机场将于2004年复航。铁道、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众多的县内公路与空中走廊组成了芷江不断发达完善的交通网络。
千年的建治历史,为芷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平文化和宗教文化底蕴。县内风景名胜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有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远东的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的"芷江受降纪念馆",有熊希龄、沈从文故居,有侗族浓郁民俗风情的世界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有公坪侗文化城,侗乡吊脚楼,景星寺,文庙,奎文阁等;自然景观:有秀美的明山叠翠,秀水拖蓝,杨溪云树,花山仙姿等,有迷人的"蟒塘溪库区风景区"、"五郎溪林?quot;等,有神秘的"槐木洞"、"鼓桑洞"、"水山洞"等。芷江人民勤劳朴实,自然资源齐全,物产丰富。主产稻谷、薯类、油菜籽,经济作物有柑桔、葡萄等26项400余种。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形成了优质稻、畜牧、柑桔、蔬菜、烤烟五大农业支柱产业,"芷江米"、"芷江鸭"、"芷江冰糖橙"、"高山葡萄"等一批特色品牌俏销全国各地。
(一)研究拟定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拟定全县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二)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
(三)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指导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监督耕地保养、保护与改造;参与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和耕地使用权流转工作。
(四)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与发展规划,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建设;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参与指导菜篮子工程建设;预测并发布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
(五)组织全县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宜农荒滩、宜农湿地、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在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督指导下,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六)拟定县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重点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及实施;指导农业教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七)组织实施农业产业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农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产品的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对农作物种子、农药、有关肥料等产品的登记。
(八)负责组织全县范围的农作物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
(九)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国家、省、市、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负责农业系统各项资金的使用、审计、财务管理与指导;监督局属各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权限管理局属单位干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机构编制等有关工作。
(十) 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