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入机构
市质监局简介
伴随着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豪迈进程,伴随着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铿锵步伐,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发展的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为宗旨,以提高广州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为目标,为促进广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着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
我局作为市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担负着全市标准化、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行使执法监督职能。局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机关内设10个处室,下属13个分局、1个稽查大队、7个技术机构,共1088人,其中公务员349人。
我局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广州市度量衡检定所和1951年成立的广州市工业产品检验所,1983年组建广州市标准计量管理局,1996年机构改革后改名为广州市技术监督局,2000年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更名为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并成立分局。
2001年5月,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在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质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局党委提出了坚持“五个服务”、着力“三个转变”、实现“十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实践表明,这个指导思想是符合实际的,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质监工作的客观要求。
风雨铸辉煌,实干结硕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服务纳税人的思想,在工作中努力实现由一般的监督检查向行政、法律、技术手段相结合,全方位抓质量转变;由应付登记备案、报装报批向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主动抓质监工作转变;由一般的举报打假向主动出击、明查暗访、发动群众、群防群治转变,取得了“十个一批”的显著成绩,开创了新的局面:一批企业实现了质量、标准、计量体系“三个完善”;一批名牌产品诞生;一批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一批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一批企业获得“双信”称号;一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增强;一批集贸市场、加油站得到有效整治;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一批假冒伪劣窝点被铲除。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和支持。我局先后被评为“依法治省先进单位”和“广东省质监系统先进单位”;去年,在广州市行风评议中,成为首个全部满意票通过的单位。
质量――让名牌从这里崛起
以抓准入、强监管、推名牌为重点,努力使质量工作做到事先保证与事后监督相结合,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
一抓市场准入。大力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强制性产品认证和生产许可证制度,使全市近200家“五类食品”生产企业,300多家“3C”骨干企业、近千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企业迈入了市场准入门槛。
二抓质量整顿。有针对性地对食品、化妆品、眼镜、危险化学品四大行业近1600多家企业开展了质量普查整治,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体系“三个完善”,摸索了一套帮助企业实行质量管理规范化的模式。
三抓监督抽查。制定质量监督重点产品目录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大了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的质量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力度,督促企业完善了产品质量自律机制,2002年处理了1500多家不合格企业,较好地提升了全市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
四抓名牌推进。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扶优扶强。制定《广州市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通过规划培育、帮扶指导、评价宣传,使一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广州市目前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8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1个国家免检产品,数量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计量――让消费者放心满意
计量工作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复杂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以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为核心,一抓法制计量。在全面落实强制检定的基础上,重点打击以破坏计量器具为手段的短斤缺两欺诈行为,对全市16000台出租车计价器、535家加油站和386个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法制计量的覆盖面由过去的65%上升到95%,并摸索出一套计量管理和监督的模式,被国家总局向全国质监系统推广。二抓工业计量。以帮助企业提高计量保证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计量保证体系的建立,2002年完成了近800家企业的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三抓“双信”评比。在商业、饮食、医疗卫生等行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价格、计量信得过”评比活动,北京路、上下九路的“双信”认可工作在全国开创先河。
在今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局计量所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各大医院对医疗器具进行强制检定,确保使用安全,被国家质检总局和广州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标准化――让产品接轨国际市场
标准化是提高全市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基础。我们坚持把消灭无标生产、推动采标、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工作重点,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一抓消灭无标。在消灭无标生产工作中,处、所、分局联动,结合行业质量整治形成合力,全市无标生产企业大幅减少。
二抓强制性标准实施。突出了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建材、食品、抗非典用品等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产品标准实施监督检查。
三抓采标工作。研究制定采标工作优惠政策和措施,指导663家企业、1090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建立了广州市主要出口产品技术标准预警机制,以纺织服装产品和机电产品为切入点,开展WTO/TBT咨询工作,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出口。
四抓农业标准化。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制定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十五”计划,发布了100多项大宗农产品标准规范,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其中国家级示范区4个、省级3个、市级25个,促进了广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
特种设备――让生产筑起安全屏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关系到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重点设备、重点环节的安全监察工作。一是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督管理体系。250名专兼职安全监察员组成了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全市9万多台特种设备及1万多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现了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行政部门、检验机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措施到位,安全防事故工作扎实有效。三是切实提高了特种设备登记率、定检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四是建立了事故预警机制。制定了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危险源排查监控制度,对835个有重点危险源的单位及场所实施远程监控;建立与110联动的电梯紧急救援中心,完善了全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措施。
稽查执法――为市场树起坚盾利剑
稽查执法工作努力实践“三个转变”的要求,着力从源头上抓打假,积极推进打防治相结合,我局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力军。一是确立了新的打假思路。稽查执法转向主动出击、内外联动、群防群治、综合治理。建立了品牌企业、协管队伍、调查公司和行政执法部门四个协作网,形成长效打假机制。二是突出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大案要案,抓紧了食品、农资、日化、建材、汽配、卷烟、成品油、化学危险品八大战役和加油站、集贸市场、旅游市场三个专项整治。2002至2003年,查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3000多宗,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近2亿元,捣毁窝点900多个,移送公安部门9宗,已判刑7人。三是全面推行打假工作属地化管理责任制。各区(县级市)在51个街镇开展了试点,740多个居委会、行政村层层签定了责任书、建立了由1200多名兼职协管员组成的基层质监队伍,13个分局的内部责任制得到完善。坚持“四个到位”(宣传教育到位、摸查工作到位、综合整治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以及确保不发生引起国家和省关注的制假售假大案要案,不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制假售假问题,不发生成规模、成区域、成行成市的制假售假行为,成片成区域地消灭制假窝点的“三不一消灭”思路和做法,得到了国家总局和广东省局的充分肯定。
技术机构――为质监事业提供技术保障
紧紧围绕做强做大的目标,一手抓技术机构建设,一手抓技术保障和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技术机构办公、实验室改造。努力筹集资金,改善7个技术机构的基础建设,总面积由1.3万平方米增加到3.9万平方米,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增强了发展后劲。目前,拥有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六个省级检测中心,三个所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技术实力居全国前列。二是在圆满完成质量技术监督必须的技术保障外,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配套服务。各技术机构针对中小型企业缺乏检测手段、检测能力较低的情况,主动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检定、校准、咨询等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的批次、服务的企业数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走出了一条技术机构通过服务做强做大的路子。
自身建设――让发展的基石更加坚实
局党委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要求,狠抓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建设,以处级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带动全体干部职工政治素质的提高,确立为质监事业共同奋斗的目标;二是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班子、创新型团体、实干型集体”的思路,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狠抓行风和作风建设,把行风建设当作“生命工程”来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实现“六个规范”(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行为,规范检验检测行为,规范审批审核行为,规范人财物管理,规范实验室、办公室管理),把质量技术监督局建成让群众满意的行业“窗口”;四是推进了机关业务“三全两化”建设,做到了制度全、资料全、登记全、业务管理信息化、业务检查规范化;五是积极推动质监文化建设,提出了叫响一个口号、制作一面旗帜、唱响一首歌曲、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一套信息化体系、编制一本宣传画册、制作一个宣传片、建立一支业余文体队伍的“八个一”工程,组建了5支球队和1支文艺队,在2003年全省质监系统文艺汇演中获得第一名,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质监工作,真正为经济建设和发展作贡献,就必须在指导思想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质监工作,以促进广州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以“五个服务”为根本宗旨;必须在质监业务上突出重点,狠抓源头,加强监管,实现成批成行业见成效;必须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服务)和“三先一严” (宣传教育在先,检查指导在先,服务帮扶在先,在此基础上严格执法);必须在队伍建设上把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作风建设作为生命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质监工作找准促进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服务社会的切入点、推动事业进步的突破点,才能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回顾昨天,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是开拓者的事业,奋进者的事业!我们将在国家总局、省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水平,继续加大从源头抓质量、抓安全、抓打假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提升广州的社会信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