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展服务 -> 会展招商
试点城乡一体化 加速新型城镇化
时间:2010-03-16 15:00:37来源:作者:
近日,我市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今年,我市将从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选择一个县区试点城乡一体化
  我市将积极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按照“少取、多予、放活”的要求,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契机,力争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配套政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改革。选择一个县区先行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深化改革、统筹兼顾的原则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我市重点打造莲塘、长堎、民和、龙津等四个县城所在地镇及向塘、乐化、生米、李渡、罗家、招贤、麻丘、桑海城等12个特色示范镇,构建示范镇建设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镇区规模与产业特色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积极探索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订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小城镇规划区内商品住房的有效办法。
  推进鄱阳湖土地整理重大项目
  我市将积极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农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组织实施好各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专项和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建设等项目;继续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规模农业综合开发;整合各方涉农资金,大力推进纳入鄱阳湖土地整理重大项目180万亩土地整治工作;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5000亩;推进水稻机插秧,建设配套工厂化育秧基地;开展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工程建设,挖掘已开发和利用土地的最大效益,提升未充分利用土地的利用率,对“四荒地”和闲置地进行开垦改造,发展多种农业生产经营;继续实施村干部“双带”工程,着力打造100个“双带两服务”示范村。
  实施推进“农超对接”工程
  我市将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办好农产品网上展厅、农产品交易会;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高营销主体素质;推进“农超对接”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直接进超市的销售模式;鼓励、支持大型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推行农产品超市经营和连锁经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组建配送公司和物流中心。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集中财力加快现有条件较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和通信设施发布供求动态信息,搞好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户对接。
  创建3-4个高科技农业科技园区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继续打造蒋巷、黄马、安义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继续开展“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选择一些养殖规模较大、设施较完善、管理水平较高、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养殖场(小区)进行试点。实施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培育和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建5-6个规模大,质量优、效益高的种养业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3-4个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业科技园区。
  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产品科技含量高、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中小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扶持;整合一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行企业横向联合,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我市主导产业;对已具备上市条件的龙头企业重点培养、积极推介、搭建平台,促其早日上市。继续以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着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对50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农民专业协会给予补助;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抓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3月底前制定完成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相衔接的水利建设实施规划。汛前全面完成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24座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列入国家中部四省规划的青山湖、康乐等1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启动41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小型水库坝下涵管改造。推广生态自我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万亩。
  解决全市“十一五”规划内95.6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启动2010年-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建设。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乡村公路和改渡建桥项目建设,在实现农村行政村100%通水泥(油)路的基础上,大力提高自然村通水泥(油)路的比率。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广播电视、计算机宽带网络“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50%以上。
  力争新增转移3.2万农村劳动力
  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容量,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继续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扶贫“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落实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稳步扩大培训范围和增加培训数量。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环境,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开展好各项专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引导设立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我市将大力发展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准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农村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和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信贷需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对全市公益林实行火灾险统保,继续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和相关农业政策性保险;对商品林实行火灾险和综合险试点,大范围开展水稻、油料作物保险试点。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工信部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国商务部中国发改委中国农业部中国工商总局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卫计委中国乡村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