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棉花生产中后期管理指导,根据不同棉区棉花生产情况和特点,特制定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长江流域棉区
根据今年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基础较好,播种出苗率高、移栽缓苗期较短,棉花早发的特点,应采取以下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
(一)合理施肥
根据不同苗情合理施肥,关键是因苗制宜,准确把握施肥时间、丰富肥料品种保证施肥质量。
1.重施花铃肥。第一次花铃肥于7月上旬见花追施,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10~15公斤,第二次花铃肥在棉株下部已结2~3个大桃时施用,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
2.补充硼、锌等微量元素。结合治虫,根外喷硼和锌肥,亩施用硼肥1公斤、锌肥1公斤。
3. 施盖顶肥。于8月10~15日亩施尿素7~8公斤,增强生长后劲。采取离根开塘或垄中开(拉)沟深施的方法,杜绝撒施。
(二)科学化控
1. 长势正常的棉田,初花时每亩用纯品缩节胺1.5~2克,在打顶后一周左右每亩用纯品缩节胺3~4克,塑造良好的冠层结构,以利通风透光。
2. 发育早,搭架好,有水发旺长或旺长趋势的棉田,重点化控,初花时每亩用纯品缩节胺2克左右。
3.发育晚、架子小,生长量严重不足的棉田,则以促为主,摘除下部1~2个果枝,配合喷施生长调节剂和追施尿素等,促进植株生长。
(三)适时打顶
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生长发育情况和封行情况适时打顶,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灵活掌握打顶时机。对于棉花生长较好,立秋前果枝数量已达到要求的,可推迟至立秋后打顶。打顶以摘去一叶一心为宜。结合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中下部老叶、赘芽等,改善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无效消耗。及时去除晚蕾和无效花蕾,以减少营养消耗,充分利用最佳结铃期,多结优质桃。
(四)防治病虫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花铃期枯黄萎病、棉铃虫、盲蝽象、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工作,选准药剂,适期防治。
1.枯黄萎病防治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发病较重田块,可采用药剂灌根、拔除病株等措施,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2.棉铃虫可采用菊酯类、有机磷混合类等农药防治,盲蝽象防治可采用硫丹或毒死蜱适时喷防,烟粉虱可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虫螨克)、扑虱灵等药剂防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