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李茂松研究员介绍,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了6个课题研究团队组建和研究任务分解,构建的全国突发性灾害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全国和研究区域的长年代气象资料、农情资料、农业洪涝灾情资料和研究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发生的时段、范围、强度、频率,种植模式、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性能和灾损资料以及应急防控技术、减灾技术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等资料,初步筛选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适宜区域种植的47个抗逆性品种,初步育成耐旱性强、丰产性好、配合力高的4个玉米SS群自交系,初步揭示了区域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构建了3项灾害等级评价指标和灾情监测预警数据库,初步提出了适宜不同区域的避灾减灾种植模式、防灾避灾技术、灾后补救技术,初步试制了部分设备、机具、研制了抗逆制剂配方。项目已申请国内专利1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5项,制定湖南省地方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21篇,培养研究生10人,培训农民500人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