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GMP管理文件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 SMP-SC-0160-00题目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编码: 制定审核批准 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办公室颁发数量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办公室、生产技术部、质量部、物资供应部、工程部 一、目的:制定生产过程重要质量控制点监测管理制度,确保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技术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者:生产技术部经理、QA检查员。
四、正文: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监督管理制度如下:
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
2.1纯化水、注射用水:澄明度必须符合标准
2.2安瓿的洗涤及干燥灭菌:在准备室脱去外包装送入粗洗室粗洗,后送入精洗室洗涤,外壁应冲洗,内壁至少用纯化水洗两次,最后经过0.45μm滤膜滤过的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洗净,干燥、灭菌、冷却,灭菌后的安瓿应立即使用或清洁存放贮存不得超过2天,洗涤后的瓶子应进行清洁度及澄明度检查。
1.3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1.4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1.5粗滤及精滤:药液经含量、PH值检验合格后方可精滤,盛装容器应封闭,标明药液的品种、规格、批号。药液配制至灭菌一般应在24小时内完成。
1.6灌封:灌装管道、针头使用前用注射用水洗净并煮沸灭菌,直接与药液接
触的惰性气体、压缩空气,使用前净化处理,其纯度及所含微粒量应符合规定,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1.7灭菌:双扉式灭菌柜,产品灭菌前,要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按规定的灭菌标准操作程序操作,灭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密切注意温度、压力、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灭菌后进行检漏,检漏的真空度在-8kpa。
1.8灯检:检查员视力在0.9以上,视力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后的半成品要注明检查者的姓名,由专人抽查。不合格品及时分类记录,标明品名、规格、代号、批号,置于盛器内移交专人处理。
1.9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2口服液
2.1配置与过滤
2.1.1配置过程中所涉及设备、容器、管道、过滤板框在使用前均用热水清洗干净。
2.1.2口服剂配置药液应在4~5小时内完成,主要是指根据生产计划而进行的连续作业。
2.1.3配置好的药液应及时过滤至稀配罐中。
2.2灌封
2.2.1灌封过程当中所涉及的灌装设备、容器、内瓶、储料罐、管道在使用前用热水清洗干净。
2.2.2按灌装岗位操作规程连续操作,口服剂的灌封应在8小时内完成。
2.2.3灭菌
操作人员进入工作间之前应开启紫外灯照射灭菌。
口服剂配制药液在配制过程中煮沸保温30分钟灭菌。
3粉散剂
3.1称量、配料:
3.1.1称量前的原辅料或中间产品,须清洁或除去外包装,必须认真校对物料名称、规格、批号,应与检验报告单、合格证相符。
3.1.2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3.1.3配好的批次的原辅料装于容器中,并附上标志,注明品名、批号、规格、数量、称量人、日期。
3.2混合:
3.2.1混合前先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等,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3.2.2量一般不超过该机总容量的2/3。
3.2.3混合具有均一性的物料为一个批量,编为一个批号。
3.3包装工序:
3.3.1包装前的准备:
3.3.1.1开始前包装区的检查:检查生产区内有无与该批生产无关的物品。
3.3.1.2在同一包装室内不应同时处理不同批的产品。
3.3.1.3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接收:对照批生产记录检查、核对包装材料和产品的代号、批号、品名及数量。
3.3.1.4批号及有效期印字的检查:在手工或机器打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过程中,应对照本批记录表认真检查纸箱、内包装袋、标签、检验合格证上印字是否符合要求。
3.3.2包装作业:
3.3.2.1开始时的检查:第一张套印上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标签以及合格证应附在批文件上,同时说明书等印刷包装材料也应被取样并归入批档案中。
3.3.2.2对照批生产记录检查第一包装单元,是否使用了应该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上是否有缺陷。
3.3.2.3检查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印刷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楚。
3.3.3包装过程:包装过程应将药品与外包装箱、说明书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包装作业。
3.3.4文件归档:
——中间控制记录填写正确无遗漏;
——印刷包装材料样品已齐全正确无误。批文件最后必须送交质量部。
3.3.5清场:
生产现场在换批号和更换品种、规格时,应按清场管理要求进行清场。QA验收清场合格后应挂标示牌。
4消毒剂
4.1称量: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格,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调换原辅料供应商时应有小样试验合格单或已经过验证的报告;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4.2配制:配制罐必须标明配制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投料时必须有人复核及做记录。
4.3灌装:灌装量按有关规定灌装。及时抽取少量半成品检查澄明度、装量、封口等质量状况,半成品盛器内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日期、灌封机号及顺序号,操作者姓名。
4.4印字包装:操作前应校对半成品的名称、规格、批号及数量是否与领用的包装材料一致。印字、包装、装箱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品名、规格、批号,包装结束后统计好包装材料的实用数、损坏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结束后送待检区待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5各剂型质量控制要点见附表。
6工序管理:
6.1工序质量管理由公司质量部负责管理。
工序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使生产过程中构成工序质量的要素,即人、设备、物料、工艺方法及环境等五个方面均处于控制状态,为此分析找出其中主导要素。
对影响工序质量的主导要素,提出管理控制方法并加以实施。
6.2管理内容与要求:
6.2.1管理内容:
6.2.1.1决定管理项目即质量、成本、数量、安全、设备和人等。
6.2.1.2决定管理目标及其控制点。
6.2.1.3决定达到目标的方法并进行制度化。
6.2.1.4确定设备、检验器具。
6.2.1.5确定操作方法、环境及其程序。
6.2.1.6确定物料的质量要求。
6.2.1.7确定计量、检验、考核、试验等方法,以及工序质量审核和产品检验方法
6.2.1.8决定检验及评价方法。
6.2.1.9决定处理方法。
6..2.2管理要求:
6.2.2.1工序质量管理由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6.2.2.2工序质量管理工作经常进行活动,计划和方案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6.2.3检查:
6.2.3.1检查各部门有无工序质量管理制度、原始记录、检查结果及措施。
6.2.3.2检查措施实施情况。
7附表:
7.1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质量控制要点
7.4消毒剂质量控制要点
2.洁净度符合要求。
2次/班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