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兽药
中药在肉鸡无公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09-11-26 10:25:22来源:作者:刘得

摘 要: 将4.4万只同龄的艾维茵肉仔鸡平均分为4栋进行试验,其中中药实验组2栋,化药对照组2栋,地面常规饲养,使用由北京锦绣大地风华兽药有限公司按GMP标准生产的灭呼散、肠菌清纯中药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组与化药组相比较,可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了55.94%、生产成本降低了0.19元/kg,经济效益提高了78.31%;中药能显著调节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降低有害菌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增加有益菌乳杆菌的数量(P<0.01),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对使用中药后胴体及组织中农药、抗生素、重金属残留的监测表明,中药作为肉鸡生产中的药物添加剂可满足无公害养殖标准。
关键词: 中兽药;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微生态结构;药残我国肉鸡生产长期以来沿用以疫苗、环境控制为主体配合化药、抗菌素的兽医防疫体系,其结果是化学药物、激素、抗菌素残留,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及肉鸡出口生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对此,我们从2001年9月起在北京的肉鸡公司下属鸡场进行了上百万只鸡的中药添加剂与化药对比试验,以此解决肉鸡的化药残留问题,在中兽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探讨建立以疫苗、环境控制为主体配合中药主动防疫、中药早期治疗及中西混合治疗的新型兽医防疫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中药进入无公害养殖现场应用的切入点进行推广,最终提高肉鸡饲养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从中药对肠道有益菌群及有害菌群影响的角度,初步探讨肉鸡在使用中药制剂后对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饲养条件
选择相同日龄的艾维茵肉仔鸡共4栋,每栋1.1万只,共计4.4万只,其中实验鸡群2栋,对照鸡群2栋。饲养条件为全进全出制地面平养舍,常规饲养。舍内密闭,防鼠害,饲料由该公司饲料厂提供。
1.2 中药添加剂
北京锦绣大地风华兽药有限公司按GMP标准生产的灭呼散、肠菌清及瘟毒清纯中药添加剂。其中灭呼散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等。肠菌清主要成分:黄连、败酱、熟大黄、厚朴、白头翁等。瘟毒清主要成分: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白头翁等。添加剂量为1‰。
1.3 生产性能测定
按照大群生产常规指标进行评定,主要指标为存栏数、采食量、出栏体重等,计算成活率、死淘率、料肉比、兽药添加成本。

1.4 微生物培养
肉鸡出栏时每组随机抽取6只,用于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试验。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等四种肠道主要有益有害菌种菌落数量,并进行比较。其中双歧杆菌厌氧培养,特定培养基为PTYG、BBL和MRS三种培养基;乳酸杆菌采用好氧培养,特定培养基为MRS和改良MRS;肠球菌在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琼脂培养基分别厌氧和好氧培养;大肠杆菌在EMB(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培养基平板培养。
1.5 采样及处理
肉鸡宰杀后, 无菌采集直肠肠道内容物,混合后分别经对数稀释, 在特定培养基培养。称取混合后的肠道内容物1 g,置于预先配置好的装有9 ml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形成10-1稀释,震荡均匀后从10-1稀释液中吸取1 ml加入到第2支装有9 ml稀释液的试管中形成10-2稀释, 依次类推稀释到10-8, 然后分别选择3个稀释度各1 ml倒平板, 每个稀释度重复3次, 而后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24~48 h。 待菌落长出后选择菌落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计数并随机挑取30个单菌落作形态观察和生理特性鉴定,并进一步确定各类菌的数量(双歧杆菌采用厌氧滚管培养计数)。1.6 农药残留检测
将灭呼散、瘟毒清、肠菌清送中国农业大学应用化学学院农药残留分析与环境毒理研究室,分别通过添加回收率测定和双柱双检测器检测样品中六六六和敌敌畏农药残留。
1.7 兽药残留物测定
肉鸡出 后从试验组中随机抽取肉鸡鸡胸脯部位5 kg,送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铅、砷、汞、六六六、DDT和挥发性盐基氮的残留。并从实验组随机抽取肉鸡15只,取全肝送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地索辛、磺胺甲氧嗪、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喹噁啉等7种磺胺药的残留(检测限为005 mg/kg)。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兽药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1。从表中看到,出栏平均体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01 kg,出栏率增加532%,料肉比相关不大。
表 1 中兽药对20日龄后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组别(栋) 试验鸡数/只 出栏率/% 平均体重/kg 料肉比

试验组(2) 11071 98.83 2.119 2.09
试验组(4) 10788 92.67 1.668 2.10
平均值 95.75 1.890 2.10
对照组(1) 10923 92.68 1.793 2.03
对照组(3) 10902 88.19 1.784 2.13
平均值 90.43 1.790 2.10

2.2 中兽药对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日龄以后,第2栋死亡数130只,死亡率最低,为1.1%。第4栋的死亡率居中,为7.3%。
表 2 中兽药对20日龄肉鸡死亡率、发病率的影响

组别(栋) 20日龄存栏/只 20日龄后死亡率/只 20日龄后死亡率%
试验组(2) 11071 130 1.174
试验组(4) 10788 791
平均值 10930 461 4.213
对照组(1) 10923 800 7.324
试验组(3) 10902 1287 11.810
平均值 10913 1044 9.562
2.3 中兽药对肠道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组和化药组相比,其中双歧杆菌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中厌氧培养,菌落数中药组分别约是化药组的1.76、1.20、1.26倍(P <0.05);乳酸杆菌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中好氧培养菌落数中药组分别约是化药组的3.96、9.42倍(P<0.01);大肠杆菌在EMB培养基中培养,菌落数化药组约是中药组的1.61倍(P<0.01)。肠球菌数差异不显著。肠球菌属也属于乳酸菌,虽然有显著差异,但其增加的幅度没有乳杆菌大,说明中药组可显著调节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使有益菌尤其是乳酸菌占绝对优势。
表 3 中兽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目前在肠道微生态调节方面,一般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最突出的如乳杆菌,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还有嗜热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夺氧及有益菌在消化道内附着定植和对营养素的竞争,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抑制致病菌和有害菌的生长;其次微生物的代谢可产生有机酸,降低动物肠道pH值,杀死不耐酸的有害菌;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杀害潜在的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肠内胺和氨的产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明促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而增加局部免疫抗体,增强机体抗病力。从这些意义上讲,肉鸡在经过一段时间饲喂后,可使其在肠道微生物结构上趋于明显改观,集中体现在对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
2.4 中兽药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六六六在灭呼散、肠菌清中添加的平均回收率在88.6%~101.6%。在样本编号WO1Q0626001和WO1Q626002的灭呼散、肠菌清样品中未检出六六六农药残留。用双柱双检测器检测样品编号WO1Q0626001和WO1Q62002的灭呼散、肠菌清样品中敌敌畏在ppb级痕量,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5 兽药残留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饲喂灭呼散、肠菌清两种中草药制剂的肉鸡的胸肌中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的残留量均符合标准。其中铅残留量小于0.5 mg/kg、砷小于0.05 mg/kg、挥发性盐基氮为6.89 mg/g,小于标准(15 mg/g),而汞、六六六、DDT均未检出。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地索辛、磺胺甲氧嗪、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喹噁啉等7种常作为添加剂饲用的抗菌和杀虫药在鸡肝中均未检出。可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肉鸡,其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的残留量均符合标准,不存在残留问题,是很好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2.6 应用中兽药后的经济效益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从经济效益看,以平均值比较,实验平均获利1.46元/只,对照组0.83元/只,实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获利0.65元,提高了78.31%。其中实验组的第2栋最高,每只鸡获利2.64元,但同为试验组第4栋由于在试验开始时鸡群整体素质较差,发病后提前4天出栏,经济效益较差。对照组的第1栋获利1.18元。从生产成本上看,实验组平均7.745元/kg,成本平均降低0.19元/kg,降低2.4%。仅此一项,即可在相同情况下,多创经济效益7572.26元。
表4 20 日龄后经济效益比较

组别 栋号 出栏 日龄 毛利 元/栋 元/只 总支出/元 生产成本/元·kg1药费/元·只-1
试验组 2 43 28850 2.637 165853.5 7.16 0.26
试验组 4 39 2839 0.284 137230.9 8.23 0.45
平均值 41 15844.5 1.461 151542.2 7.70 0.36
对照组 1 40 11964 1.182 140504.4 7.74 0.39
试验组 3 41 4639 0.483 139420.6 8.13 0.41
平均值 40.5 8301.5 0.833 139962.5 7.94 0.40
3 结论
在肉鸡生产场使用中兽药在理论及实践中是可行的,尤其是面对当今严格的药残检测及复杂的疫情。尚需根据各场具体情况合理搭配使用,并结合疫苗的生物防治及严格的环境消毒共同建立新型兽医防疫体系。
3.1 中兽药的预防用药可充分发挥中草药治未病的优势,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发生新城疫后,使用瘟毒清对第4栋的治疗,有推迟发病、减轻发病症状的作用。
3.2 中药组与化药组相比,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了55.94%、生产成本降低了0.19元/kg,经济效益提高了78.31%。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3 中药能显著调节肉鸡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可以极显著降低有害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和极显著增加有益菌乳杆菌的数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双歧杆菌的数量。
3.4 通过使用中药前后对中药产品及畜产品农药残留及抗生素、重金属的监测表明,使用中兽药产品作为肉鸡生产的药物添加剂可满足无公害养殖标准,值得推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