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兽药
柑橘疮痂病防治技术
时间:2010-04-02 09:03:37来源:作者:赵慧
  主要症状: 柑桔疮痂病又名癞头疤、钉子果,可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的幼嫩组织。畸形果。 叶片初生油胞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变蜡黄色,后病斑木栓化并向叶背隆起而正面凹陷,成为瘤状或圆锥状的疮痂。病斑多时,可使叶片畸形扭曲,受害严重的新梢和叶片常枯焦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顶部产生一层粉红色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枝梢短小扭曲。幼果谢花后即可发病,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稍大的幼果受害,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   病害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其中叶片病斑是次年发病的主要来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害当年生新梢和嫩叶,经10天左右的潜育期,病部即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落花后病菌侵害幼果,夏、秋抽梢期为害新梢,最后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带病的苗木和接穗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害的发生需要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所以在温带地区发生较重,热带较轻,春梢发病重,夏梢发病较轻,这与溃疡病发生情况相反。春雨连绵的年份或地区,春梢发病重,苗木及幼树因抽梢多、抽梢时间长,发病较重。疮痂病对柑桔不同种和品种的为害性有显著差异,桔类最感病,柑类、柠檬、柚类中度感病,甜橙抗病性很强。   防治要点: 结合早春修剪,清除病梢和病叶,消灭越冬菌源。 保持园内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轻发病。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树势健壮,新梢抽生整齐,成熟快,可缩短疮痂病的为害时期。 对外来苗木要经过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及时淘汰和处理,来自病区的接穗,可用苯来特或甲基托布津浸泡消毒。 春芽萌动时(芽长1-2mm)喷第一次药,落花70%时喷第二次药,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第一次使用浓度为0.5%-0.8%,第二、三次为0.3%-0.5%)、或春雨1号(***头、胶囊)+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