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夏季高温季节,生猪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造成极大的损失。研究分析表明,夏季猪病既有病原性的疫病,如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这些疫病常出现单病原或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有非病原性因素,如养殖环境恶劣、饲养管理水平差,表现为生猪热应激、中暑、中毒等。为此,南京市邀请专家为广大养殖户出谋划策,专家建议采取如下预防控制措施:
1、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减轻热应激。具体做法:一是控制生猪入夏前催肥,避免生猪过肥发生热应激;二是控制饲养密度,肥猪可按1平方米/头进行分群饲养,降低猪群密度;三是调整饲料与饮水,选择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体增热少的饲料和青绿多汁新鲜饲料及清凉饮液,努力增加生猪饮食欲和补充维持生猪的体液体能;四是在饲料和饮水中适当加入抗应激药物或增喂消暑饲饮,如饲料中可添加大豆黄酮素、牛磺酸、维生素C、维生素E等,饮水中可添加维生素C、多维素和黄芪多糖等,或增喂清凉绿豆稀粥、新鲜西瓜等;五是改善养殖环境,猪舍屋顶可利用藤蔓宽叶植物遮阳隔热,舍内增加电风扇等调风设施,保持圈舍阴凉通风,并及时排出圈舍内刺激性湿热污浊气源。
2、加强防疫消毒,灭蚊灭蝇灭鼠,防范病原污染养殖区。具体做法:一是实行多级封闭式防疫管理,如在入场区、入栋舍等入口处设立地槽式消毒池,有条件的可同时在入口通道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对所有进出人员与物资车辆等严格消毒,防范病原入侵;二是对场区、圈舍等环境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大消毒,日常可每周消毒1-2次,发病时应每日消毒1-2次。常见消毒药物与方法:①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法,配成1-2%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门前地槽消毒及场舍走道与空圈舍等环境的喷洒消毒,用于圈舍消毒时1-2小时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同时要注意,使用该药时别喷溅到皮肤粘膜等部位,且该药对金属物有腐蚀性;②过氧乙酸消毒法,配成0.1%~0.5%过氧乙酸溶液对圈舍内外环境、用具等进行喷洒或浸泡消毒,也可用于带猪消毒,但带猪消毒时不要直喷入猪的眼睛;③石灰乳消毒法,现配10~20%的溶液,涂刷圈舍的天棚、墙壁、围栏等处进行消毒;④百毒杀消毒法,配成0.01~0.03%的溶液用于圈舍、环境及用具等进行消毒,以及强力消毒王、特效碘消毒液、菌毒敌消毒剂(原名农乐)、来苏儿(皂化甲酚溶液)等消毒药物均可参照说明书配制后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大量滋生繁殖,减少生猪接触感染病原的机会;三是做好消灭蚊虫蝇鼠等工作,减少虫媒叮咬传染。
3、科学免疫,多苗兼顾,增强生猪特异性免疫力。具体做法:根据不同猪群猪龄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除做好政府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外,还应做好生猪其它疫病的预防和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并跟踪抗体监测,使猪群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处于最佳保护状态。免疫抗体监测可与所在地动物防疫人员或畜牧兽医站联系。
4、严禁病猪调入和调出,严格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出或传入。具体做法:一是对病猪严格实施隔离和禁止售宰,对病猪或隐性感染猪的便尿等排泄物和污染物,以及场区内病死或死因不明猪和其他动物死尸等按规定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污染和疫情扩散;二是严控生猪调入,若生产需要新购生猪的,在充分了解调入地疫情的同时,严格实施检疫后凭有效检疫证明调猪。生猪调入后应严格隔离观察,至少隔离观察45天,在确定健康并驱虫后方可混群饲养。
5、加强病原监测,做好药物预防,消除疫病隐患。具体做法:一是根据本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在圈生猪病原(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监测;二是根据监测结果有针对性进行抑杀性用药或隔离饲养或淘汰感染猪,减少免疫抑制病的危害和内源性诱发疫病的机会;三是预防性抗菌毒用药推荐以中草药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合成类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耐药性和影响发病时的治疗效果。
6、综合治疗,规范用药,提高病猪治疗效果。生猪发病后,要立即主动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发病报告不要超过24小时,并结合养殖环境、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切忌盲目乱治。通常做法:一是加强养管与护理,减轻热应激反应,促进病猪体能恢复,增强病猪体质和抗病能力;二是实施病猪与健康猪隔离,有病治疗无病预防,减少病健接触传染的机会;三是对养殖环境增加消毒次数,严格对死猪及病猪便尿等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消毒灭原;四是规范用药,有条件的在用药前要采集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和菌体药敏试验,提高用药效果。对单纯病毒病应以加强管养增强抵抗力为主,辅以抗继发感染治疗;抗菌毒药物尽量使用中草药制剂,少用化学合成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应严格参照说明书,并注意配伍禁忌,忌乱用滥用药物,努力减少抗药性、毒副作用、药物残留及二重感染的发生,同时补足体液,加快药物等有害代谢物质的泌尿排泄,协同治疗效果;五是对无治疗价值或濒临死亡的病猪作淘汰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六是对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主动报告并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依法实施快速处置。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