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采食量调控技术的实验研究
[导读]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摘要: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从猪采集食物的特征分析入手,对采食量调控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嗅觉 味觉 采食量
0 引言
随着动物科技的高速发展,动物的生长性能较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很多,而饲料的味道更是与动物的采食过程有着直接的联系。大量的试验及生产实践证明,动物尤其是猪畜产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敏感的味觉感受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味觉系统的结构及生理调控机制,有针对性地使用动物偏好的调味剂来提高动物的采食量,特别是对疾病、断奶、换料、热应激及适口性不佳等不利因素导致的采食量不足具有明显的效果。嗅觉和味觉(在视觉的帮助下)是辨别和摄取食物的第1感觉系统。而最终采食行为则主要依靠其口腔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能快速反应食物愉悦与否的嗅上皮细胞。无机离子、单糖和多糖、氨基酸和多肽、食物中的毒素等都能影响动物的采食行为。
1 猪采集食物生理特性分析
1.1 猪的味觉生理研究 人和猪对不同甜味物质的甜度感觉不同。Glaser等(2000)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对人和猪的效果相同,而非碳水化合物对人有很高的甜度,对猪却没有反应。Kennedy等(1972)用蔗糖、葡萄糖和糖精钠配成水溶液喂猪,测定偏嗜效果。结果仔猪对0.005~0.01mol/L的蔗糖溶液有明显的偏好,与对照相比,饮水量超过90%;而糖精钠的结果显示,在0.005~0.01mol/L时,始终未能超过90%,并且在0.1~1mol/L时拒绝饮用。
1.2 猪的嗅觉生理研究 “双料槽模型”及“三饮水槽偏嗜试验”已被广泛用于测定猪对饲料的偏爱程度。McLaughlin 等(1983)用经典的双料槽试验测定猪对不同风味的偏好程度(表1)。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要进行动物试验后才能确定该种香味剂是否有效,并非所有的奶香或果香都有同样的诱食效果。
2 采食量调控的应用试验
2.1 调味剂对仔猪采食量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仔猪料中同时添加香味剂和甜味剂能提高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选用120头断奶的丹麦长白猪(平均体重
2.2 应用调味剂掩盖饲料不良气味和换料产生风味差异的研究
①断奶仔猪试验。仔猪断奶期间的应激使采食量明显下降,Van Heugten等(2002)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香味剂,目的是为了帮助仔猪由母奶过渡到固体饲料(试验第1阶段)和由第1阶段料过渡到消化率和适口性较差的第2阶段料。尽管未能发现乳猪对第1阶段的料比母乳更偏好,但他发现添加香味剂在阻止乳仔猪从母乳过渡到干饲料和由第1阶段料过渡到第2阶段料时采食量下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生长肥育猪试验。全球性蛋白质饲料紧缺导致价格上扬,尤其是豆粕和鱼粉。在猪饲料中使用菜籽粕或“双低菜籽粕”能降低成本。猪对苦味很敏感,菜粕的苦味影响了适口性,从而限制了菜粕在猪饲料中的使用量。同时,更换饲料也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添加香味剂可以淡化饲料中的苦味,使猪对味道产生正面反应。香味剂作为饲料的风味标识或适口性增强剂,可以帮助营养师们在肥育猪料中更好地选用适口性较差、成本较低的原料。添加5%、10%和15%普通菜粕显著降低肥育猪的采食量,添加量达5%时,采食量即显著下降。突然转用含15%普通菜粕的饲粮,采食量下降达21%。但同时添加香味剂,不会对采食量产生显著影响。在含有5%、10%和15%普通菜粕的配合饲料中,添加香味剂采食量分别提高9%、7%和8%(表2)。
Sm.:无菜粕基础饲料;Cx1,2,3:分别添加5%、10%、15%RSM;F:添加香味剂(100mg/kg);ab:显著性标记(P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