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冬季育雏怎样保温
时间:2009-12-08 08:53:37来源:作者:赵慧
         雏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在于给予雏鸡适当的温度。冬季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雏鸡为了相互挤压取暖,容易造成扎堆现象,影响采食和活动,造成伤残,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冬季育雏一定要重视雏鸡的保温工作。           一、掌握适宜温度         雏鸡生长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2日龄育雏器温度35℃~34℃,育雏室温度25℃~24℃;3~7日龄育雏器温度34℃~31℃,育雏室温度24℃~22℃;第二周育雏器温度31℃~29℃,育雏室温度22℃~21℃;第三周育雏器温度29℃~27℃,育雏室温度21℃~19℃;第四周育雏器温度27℃~25℃,育雏室温度19℃~18℃。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的低,使舍内有一定温差,雏鸡就可随意选择所需的适宜温度,有利雏鸡的生长;育雏温度必须保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否则饲料再好也不能养好雏鸡。           二、选择保温形式         雏鸡的保温有多种形式,有用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热水管、地下烟道保温等,其中用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地上热水管的原理和管理方法比较相似,其保温原理是将热源安装在小鸡上方一定的高度,通过辐射热使小鸡取暖。         管理方法是:雏鸡到达前,先预热,使育雏器温度达30℃,雏鸡运到后,要先停留片刻,待雏鸡稍安定后搬运入舍,轻轻放进热源处。         在采用平养方式育雏时还必须有护围。护围由软竹篾织成,有的用硬纸板做成,一般高40厘米,长度5米左右。一个保温伞要求配有一个护围。其主要作用是,将雏鸡集中在热源周围,防止走散,尤其是避免雏鸡远离热源到角落里去,导致冻死;另一作用是挡住小股寒风的袭击,保证保温效果;第三是将饮水器和饲料桶都放置护围内,让雏鸡更易摄食和饮水。育雏第一天,护围内的面积约比保温伞面积大一倍,或在红外线灯下1.2米直径范围,以后在此基础上每天加大10%左右,在7~15日龄时可撤去护围,让雏鸡自由活动。而地下烟道保温与上述的保温方法有所区别,它是将热源安装于地板下面,热向上运动和蒸发扩散,使小鸡的腹部及至全身获得温暖。           三、及时调整温度         上述温度仅作为参考,应用时要根据育雏季节、雏鸡品种、体质强弱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初冬时温度应稍高些;肉用仔鸡宜高,蛋用雏鸡可稍低;外界气温高时育雏器温度稍低些,天气冷时稍高些;弱雏高些,壮雏低些;电热保温伞高些,煤保温伞低些;有疾病时高些,健康时低些等等。         一般的保温伞都附有温度调节器,自动调节温度,但使用时应随时检查其性能,以保证正常工作。对于育雏伞,每周要把温度调低1~2次,如无温度调节器则逐渐将育雏器提高,以此办法逐渐降低育雏温度。如用煤炉供温,当需要较高温度时,要少加、勤加煤炭,使炉火长时间红旺,在温度需要较低时可封住一部分炉门。         测温用的温度计,要挂在育雏室内与雏鸡背齐的高度处。不要太近热源,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温度是否合适,除观察温度计外,还可以根据雏鸡的活动情况去衡量。夜间外界温度低雏鸡歇息不动,育雏器的温度应比白天提高1℃。         平常虽然可利用温度计来检查舍内温度,但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够的,还应该根据雏鸡的动态来判定温度是否合适,尤其是夜间观察雏鸡的睡眠状态更为重要。温度正常时,雏鸡均匀分布在育雏温源周围,无明显堆集现象,睡态伸展舒适,行动悠然自在,食欲旺盛,饮水正常,叫声轻快,羽毛平整光亮。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温源或墙角附近,并发出“吱吱”叫声,互相挤压,缩颈拱背,羽毛蓬乱,眼半开半闭,身体发抖,行动缓慢,食欲差;温度高时,雏鸡精神不振,远离温源,呈分散状,大量饮水,张口呼吸,食欲差,羽毛蓬乱。根据雏鸡的表现,及时调整温度。           四、注意观察,防止打堆         饲养员的日常观察是养好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初冬季节尤其要注意观察鸡群的冷热情况,防止打堆。打堆是雏鸡因寒冷而紧密堆集在一起的现象,有时高达五六层,半径达几十厘米。这是育雏上常见的现象。打堆时雏鸡由于正常的代谢产热排不出去,雏鸡堆很容易过热、过湿,堆内缺乏空气,从而使雏鸡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昏厥,严重者会大批死亡。发现打堆时要及时用手或吆喝声将雏鸡赶散,这项工作称为赶堆,赶堆工作在育雏头三天尤为重要。除赶堆外,还要及时升高育雏温度,堵塞穿堂风口,创造温暖舒适的育雏环境等。           五、缓慢脱温         从雏鸡转入中鸡前应做好脱温工作。脱温要逐渐进行,注意不要使环境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开始时可晚上给温,白昼停温。6~7天后,待雏鸡逐渐适应自然温度时再完全停温。脱温的时期往往是雏鸡开始换羽的时期,这时除注意增加营养和补充维生素外,假若脱温技术不当,则会引起食滞,消化不良,发育受阻,严重时还会造成大批死亡。脱温期的室温以20℃为宜。           六、处理好保温与换气的关系         因保温需要,育雏室内往往比较密闭,空气容易污浊,影响雏鸡的健康和生长。若在育雏舍内烧炭、煤供温,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易引起中毒等现象。做好通风换气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有效方法,所以,育雏室内应有通气设备,通气设备除用百叶窗、通气孔外,通气窗的面积与育雏室的面积比例为1:30。另外,最好用布窗换气,使外界冷空气流进室内时,逐渐变暖和,并可防止冷空气在室内流通过快。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