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北部多个省份突降大雪,这对养兔生产而言,产生一些如降温、高湿、大雾和光照不足、交通运输不便等诸多不利影响。据笔者调查,由于突降大雪,有的简易棚舍被压塌,有的刚出生的小兔被冻死,有的由于备料不足饲料出现断档,有的兔场出现腹泻和感冒等病症,等等。下面就在大雪之后养兔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笔者的建议,供参考。
1.固棚清雪防塌。由于雪大,降落在简易棚舍顶部的积雪对棚舍造成极大的压力。据调查,不少简易棚舍被压塌破坏,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防止棚舍受到破坏,需加固棚舍,并及时清理顶部的积雪。
2.兔舍保温增温。降雪的同时伴随大幅度降温,对于兔子造成极大的冷应激。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生的仔兔,由于其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很容易被冻死冻伤。因此,对于任何形式的兔舍,第一步要搞好保温工作。如加强门窗的严密性,堵缝洞。兔舍向阳的前面增设塑料棚,或将室外笼舍加盖草苫,然后加盖塑料薄膜。在兔舍的阴面堆积柴草,增强挡风保温能力。总之,只要降低兔舍里面的热扩散,就可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在保温的同时,如果兔舍仅仅靠保温还不能使温度控制在5℃以上,可通过采取不同的增温方式解决。常用的增温方法是设置煤炉。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但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出生仔兔对于煤气十分敏感,略有一点煤气,就会造成其窒息死亡,应该格外注意;有条件的大型兔场,可以增设热风炉,增温效果良好;多数小型兔场,可以使用锯末或兔粪作为能源,在兔舍地面挖掘燃坑(深1米,宽0.8~1米,长度酌情),在燃坑的两侧设置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进气口和一个排气口(与设置在舍外的烟筒相连)。将燃料填入坑内,然后压实,如果燃料干燥可以适当加水。最后燃料离地面15厘米左右,上面封盖一张大小适中的水泥盖板,使之与坑密封良好,不漏气。将燃烧的蜂窝煤放入燃坑引燃,盖好盖板即可。根据舍内稳定情况调节进气口的大小,以控制燃烧速度。根据以往经验,装满一次燃料可以燃烧3个星期以上,保持舍内温度在10℃左右。还可以根据仔兔日龄,将产箱放在盖板周围,以保持较高的温度。如果挖掘燃坑不方便,可用大的柴油桶改造成燃桶。同样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里面装满燃料并压实。一桶燃料能燃烧一周左右。也可在兔舍地面往上垒砌燃烧炕,效果与燃烧坑相近。
3.通风换气降湿。由于温度降低,兔舍密封加强,形成保温与通风、保温与降湿的矛盾加剧。合理解决这个矛盾,是冬季养好家兔的关键。
通风。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晴朗中午,可以适当打开门窗进行通风,以缓解兔舍密封造成的污浊空气积累和湿度过大的问题。通风的时间可根据温度和兔舍具体情况而定,通风量的多少同样取决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差异大小。不可突然大量通风带来不良后果。
换气。是指平时兔舍内设称作一定的换气孔(大型兔舍一般是安装一定的换气扇,根据舍内有害气体含量等指标定时工作),以保证一定量的室外新鲜空气进入舍内,保证家兔正常的呼吸代谢。
降湿。由于兔舍封闭,室内和室外巨大的温差,导致舍内湿度增加。众所周知,高湿是万恶之源。给养兔生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导致众多疾病的发生。比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真菌病、皮肤寄生虫病(如螨病)和体内寄生虫病(如球虫病)。降低湿度是兔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更是大雪之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兔舍湿度。第一,加强饮水系统的管理,严格控制自动饮水器滴水漏水。生产中发现,兔舍湿度的主要原因是自动饮水器漏水;第二,尽量控制兔舍内的非生产用水和禁止往兔舍内倒水;第三,及时清理粪尿,减少其蓄积和蒸发;第四,加强通风换气,通过气体的流动,降低湿度;第五,以上措施仍然不能控制适当湿度的情况下,可以往兔舍内铺撒一定的吸潮除臭物质,如白灰粉、沸石粉等。
4.调料增料贮料。饲料是家兔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同季节要有不同的饲料、不同的饲料喂量和不同的备料方案。
调料。就是对饲料配方的调整。冬季机体散热增加,对能量的需要量高于其他季节。此期饲料配方可进行微调,即适当调整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比如,平时生长兔日粮蛋白质比例为17%,能量为10.45兆焦/公斤,在这个季节可以降低0.3~0.5个百分点,能量提高0.1~0.15兆焦。即蛋白质比例降到16.5%~16.7%,能量提高到10.55~10.6兆焦/公斤。这就通过减少蛋白质饲料的用量,适当增加含能量较高的饲料的比例,如玉米、油脂等。
增料。就是喂料量的增加。动物有随能量的需要量而自行调节采食量的本能。也就是说,在自由采食条件下,吃的饲料的多少是根据其自身能量需要量来决定的。但是,目前多数兔场采取的是定时定量供料,没有给家兔提供自由采食的机会。因此,在这个季节,应该根据兔舍温度的情况,酌情增加喂料量。尤其是对于泌乳母兔和生长育肥兔。
贮料。由于突降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诸多不便。据气象部门预告,今后的雪雨天气依然在不同地区发生。为了保证家兔饲料供应的稳定性,每个兔场都应储备一定的饲料,以备不良天气的连续出现。
5.补充光照。家兔的繁殖对于光照有相当的依赖性。缺乏光照,严重影响母兔的卵巢活动,造成长期乏情。冬季本来日照时间缩短,加之大雪天气和伴随更多的大雾气象,使兔舍的光照受到更广的影响。为了保证家兔的正常繁殖,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实际自然光照时间,每天早晨或晚上人工补充光照,使日照时数达到14~16小时。
6.重点管理。第一,仔兔管理。由于仔兔,特别是刚刚出生的仔兔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活率。从其自身生理需要而言,出生之后前一周要求30℃以上的温度,而这样高的温度是非常难以满足的。根据生产经验,在做好整体适温(5℃以上)的前提下,达到局部高温即可。即保证产仔箱内的温度达到30℃以上,就可以保证仔兔的安全。为此,增加垫草数量,提高垫草质量(柔软、干燥);第二,母兔管理。空怀母兔应该以增加光照和增加维生素营养为突破口,促使其早发情、早配种。泌乳母兔重点是保证营养供应,为泌乳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第三,商品兔管理。冬季育肥的效率低于春季和秋季。因此,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商品兔出栏标准,实行后期快速催肥(以保证营养,控制消化道疾病为重点),达到出栏要求立即出售;第四,兔舍管理。通风换气、保温和降低湿度三者相互联系,同等重要。特别是天气晴朗和大雪融化之后,环境湿度增加,兔舍明显潮湿,应该格外注意。它们是决定冬季养兔成败的重要因素,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
7.预防疾病。降雪、降温、通风不良、高湿,光照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对家兔产生应激,诱发一些疾病。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有:感冒、传染性鼻炎和肺炎、肠炎和腹泻、结膜炎、皮肤病(疥癣病、皮肤真菌病)、球虫病、发情不正常(长期乏情)或久配不孕等。而以上疾病均为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仅仅靠药物和疫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从改善环境条件和加强管理入手,配合药物或疫苗,多管齐下,事半功倍。
此外,冬季气候变化多端,寒流、降雪、大雾等不良天气时有发生,各养兔场(户)应该时刻注意当地气象预报,提前动手,做到有备无患。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