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治
时间:2009-12-10 12:16:49来源:作者:山峰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365农业网VCD商城

 

新疆某村的牦牛发生了体温升高、急性肠炎、颈咽喉以及胸前皮下水肿的疾病,经过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1   发病情况

 

初发病共16头,年龄均在2岁内,其中死亡4头,其余12头治愈。发病牦牛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低头拱背,毛粗乱,食欲减退到不食,二三天后出现腹痛下痢症状,咳嗽频繁,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粪便初为粥状后水样并混有黏液和血液,恶臭,随之在颈部、胸前和腹部皮下出现水肿。最后发病牦牛皮肤发绀,腿面部明显肿胀,呼吸高度困难,体温下降而迅速死亡。整个病程为4~6天。

 

2  病理变化

 

经对3头死亡的牦牛剖检,主要病变是:咽喉、颈部、胸前皮下呈浆液性浸润,切开即有黄色透明液体流出,其皮下多有出血点。心包有淡黄色积液,肝脏肿胀、变性,脾脏未见肿大。消化道可见出血,比较特殊的是瘤胃黏膜上有很多黄豆大的大量水泡,切开流出淡黄色液体。

 

3  诊断

 

(1)采颈部皮下水肿液,胸腹腔渗出液涂片,美蓝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

 

(2)取水肿液鲜血琼脂培养24 h后,在鲜血琼脂上长出半透明露滴样菌落,不溶血。涂片镜检菌体为革兰氏阴性。

 

(3)取5倍稀释的肝磨碎液0.2 ml接种于2只小鼠于24 h小鼠均死亡。剖检可见肝肿大、出血、心脏出血,取肝抹片镜检,见到两极着色明显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

 

4  防治措施

 

对症状明显的牦牛,及时应用青霉素(每头300万IU~400万IU,每天2次)和链霉素(每头200万μg~300万μg,每天1~2次)联合肌肉注射,连用3~5天,同时配合退热、强心和口服补液治疗,共治疗牦牛14头,治愈12头。对疫点内未发病的牦牛先应用青、链霉素联合肌肉注射3天后再与外牦牛群同样接种牛出败疫苗,可有效地控制疫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