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二)
时间:2009-12-10 13:32:42来源:作者:山峰
  六、母猪哺乳期饲养管理
    母猪哺乳期要完成哺乳仔猪和恢复自身的双重任务,高能高蛋白、适口性好的饲料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同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使母猪吃进更多的饲料,规范的接产操作及产后护理是保证母猪健康的保证。
    1、饲料营养
    我们知道,不论饲料如何变化,产出的奶的成分是比较恒定的,为保证大量产奶的需要,母猪除通过饲料转化外,还会动用体内贮存的物质如脂肪、钙等。如果饲料中营养不足,往往出现泌乳不足,动用体脂过多引起消瘦,动用体内钙过多引起瘫痪等。所以在哺乳期应供应足量质优、全价的饲料。
在哺乳母猪料中,人们往往会提供高质、量大的蛋白,却容易忽视能量的供应,导致价格很高的蛋白过量代替能量饲料和过多动用体脂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理想措施是给饲料中添加油脂,哺乳母猪全价料能量应在13.4兆焦/公斤以上,蛋白16%以上。钙、磷及维生素D3的适当供应可以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人只考虑钙、磷和维生素D3的量,没考虑相互间的比例,也会造成缺乏某种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合适的钙磷比例为1.3:1。
    添加油脂是提高饲料中能量比例的有效措施,同时可提高适口性,增加猪采食量,添加比例可在1-3%不等。
    2、饲喂方式
    哺乳母猪采用哪种饲喂方式众说不一,共同之处是生后前几天逐渐增加喂量,7天后尽可能多的让猪多采食。我认为使用潮拌料分顿给料要优于干粉料自由采食。潮拌料适口性优于干粉料可刺激猪采食,便于掌握猪采食情况,这一点在夏季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定时饲喂也便于粪便清理,有利于保持卫生,防止各种疾病。
    3、母猪接产和难产处理
    (1)接产程序:正常接产程序,接产人员或饲养员都能掌握,但一些人在工作时却容易大意,如仔猪吃奶前对母猪阴部和乳房清洗消毒,挤去部分初乳,或消毒清洗时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消毒效果。
    (2)难产处理:现在出现难产的处理方式多采用注射催产素和掏猪两种方法,甚至有的接产员在尚未出现难产时就注射催产素或掏猪,这样往往造成对母猪不利的结果,为保小猪而损失大猪的办法不可取。是采用催产素还是人工掏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年龄大体格瘦弱的母猪在产后期出现努责无力,可采用注催产素方法;而长时间努责却产不出猪则可能是胎儿过大或两仔猪挤在一起或胎位不正,则应采取人工掏猪的方法。人工掏猪对母猪十分不利,很容易造成产道感染,必须做好手臂及用具消毒。
    (3)产前后营养供应:母猪产仔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应激,能量大量消耗,抗病力下降,肠胃蠕动迟缓,却要负担恢复体力与产奶的双重任务,人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小猪护理上,很少考虑大猪情况,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产期母猪护理措施,供参考。
    A、供给高能高蛋白饲料 人们考虑到产后母猪消化机能下降,往往少喂或不喂饲料,这样只能使其更加虚弱,不利于身体恢复和以后的产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哺乳料中加入10%葡萄糖,5%优质鱼粉和抗菌药物,以补充产仔过程中营养的大量消耗,预防产后感染。
    B、少量多次饲喂 减轻消化道负担,必要时可把不乐意站立的猪哄起,让其采食。
    (4)环境控制:母猪哺乳期最适温度为20-22℃,生产中,许多饲养员为保证仔猪温度,往往提高舍内温度,甚至高达27℃以上,高温的结果是降低了母猪的采食量,产奶量减少,部分母猪出现喘气急促现象,还会使仔猪出保温箱不愿回去,出现腹泻等症状。控制好温度是能否养好母猪和仔猪的关键措施。
    一些猪场采用深坑网上饲养法,坑内粪尿到母仔断奶转走时才清理,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对母猪和仔猪产生慢性中毒,影响健康,定期冲洗地沟,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应列为猪场工作程序。
    七、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规模猪场哺乳仔猪的管理不单纯是一个成活率的问题,而且有断奶整齐度。体格的过大差异将为以后的仔培、肥育带来不便,影响猪群正常周转及均衡生产。为此提供个体均匀,断奶体重大、生活力强的仔猪是哺乳期仔猪饲养的主要目标。
    1、及早吃上初乳,仔猪生后体内贮备能量有限,如在短期内不能补充,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同时,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各种病原的侵袭。所以建议仔猪生后尽快吃上初乳,不必等产完再让其吃奶。为防止记不清可用记号笔将吃过初乳的仔猪做上记号,如有可能记住其吃哪个奶头的奶更好。
    2、固定奶头,这一方法许多人都很赞成,但却做不到,主要是太过繁琐、工作量大、时间长。没有专业接产值班人员的猪场,很难办到。下面的方法可以试一试:1)、平时把仔猪捉进保温箱中, 定时放出哺乳;2)、用一档板将强弱仔猪分开;3)、先让弱小猪哺乳,全部吃完奶时最后捉进弱小猪,使其有更多的吃奶时间;4)、用记号笔记住每个仔猪的吃奶位置,这样做工作尽管繁琐,但每窝小猪只需2天时间就可固定。
    3、补料、补水、补铁
    仔猪生后生长过快,易使部分成分缺乏,如Fe、Se、葡萄糖等。生产中,如果补料方法不当,往往效果不理想。下面介绍一种补料方法:在仔猪生后7天先在保温箱出口处放一长宽各30cm,高2cm的铁盘,盘上放一些补料和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让小猪在路过时对鹅卵石产生兴趣,无意中闻到了补料的香味,从而吃上补料;然后随仔猪的增大,将铁盘移动到可盛放多一些饲料的补料槽边,一两天后拿走。笔者这一方法在许多猪场试用效果很好,使所有仔猪都能完成断奶前开食。
    4、如何对待初生弱仔猪
    出生弱小的仔猪在正常情况下很难在断奶时达到初生健仔同样的体重,但在有精力的情况下重点培养,会尽可能缩小断奶时的体重差距,方法有如下几条:(1)固定奶头,让弱仔吃上奶水多的奶头。(2)并窝,将几窝中弱小的仔猪集中在一窝,让一头产奶多的母猪哺乳。(3)分开喂奶,让它们比健壮仔猪多吃几次初乳。(4)人工补奶,由人工挤出母猪奶,通过奶瓶或胃管饲喂,使之吃到相对多的奶。如将上述几个办法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5、如何饲养无奶小猪
    有时会出现产仔后母猪无奶或母猪死亡的情况,或早产仔猪无法吃上母猪的初乳,营养和抗病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往往不易成活。我们参考一些资料,设计了以下方法;可以避免无奶仔猪的大面积死亡 :(1)初乳冷冻贮藏:将产奶量大或带仔少的母猪初乳挤出,分成25ml的小包装,放在冰柜中冷冻保存。(2)对无奶的仔猪,每天500ml(分10-20次)用奶瓶或胃管饲喂,两天后改用人工乳(牛奶或奶粉等配制)。热奶时解冻要缓,不可用60℃以上热水解冻,以免破坏免疫球蛋白。(3)尽可能早地让仔猪吃上高档乳猪补料,这样饲喂可能生长速度较慢,但对后期生长影响不大。
    胃管饲喂方法:(1)左手臂搂住小猪,左手抓住小猪前腿,使其自然舒服。(2)用一端部磨钝的输液管顺仔猪口中插入,到咽部时,通过对咽部的刺激,仔猪会出现吞咽动作,顺势将输液管插入食管,到达胃部贲门时阻力增大,用力插管可听到“卟”的声响,说明已插入胃中,顺势插入5cm左右。检查未插入肺中时即可通过注射器推注或高吊瓶流入。该法掌握熟练后速度很快,笔者曾试过部分猪很成功。
    6、断奶时调圈:断奶时让已到日龄但体重太小的猪和产期稍晚但生长正常的猪互相调换,即保证了转出仔猪的整齐度,又防止弱小猪转入仔培舍不易成活的弊端。一些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机械地套用全进全出的理论,不论个体大小同时转出,往往造成仔培时期弱小仔猪的大批死亡,或形成僵猪。给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引起同行业者的注意。
    7、哺乳仔猪温度控制
    仔猪出生后调节体温能力差,必须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仔猪保温箱内温度可由初生时的32-35℃逐渐降到断奶时的23-25℃。由于我们不可能每天去测仔猪躺卧区温度,只有通过仔猪躺卧时的状态确定其温度是否适宜;如仔猪温度适宜,就会均匀平躺在保温箱中,睡姿舒适;如温度偏高,仔猪会四散分开,将头朝向有缝隙可吹入新鲜空气的边沿或箱口;如温度低,则会挤堆、压垛。温度太高时,部分小猪会躲在箱外,时间长则会受冷腹泻。
    有人把小猪躺卧区木板很快撤去是错误的;因为尽管上面有烤灯,温度适宜,但其下方由地面传来的温度却是冷的,时间长易造成腹泻。
    哺乳仔猪的饲养,只要把握好温度、湿度、卫生,供给充足的奶水,很容易养好,哺乳期成活率达到98%以上已不再是新鲜的事。
    八、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难养是困绕当前规模猪场的最大难题;疾病复杂、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它各阶段,导致了许多养猪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1、断奶仔猪难养的原因分析
    从各猪场了解情况分析,造成断奶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断奶后仔猪缺乏母源抗体保护,易受各种病原的侵袭;母乳中有许多种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减轻各种病原菌的危害,保护仔猪哺乳期的顺利渡过。
    (2)断奶应激:A、饲料应激 现在仔猪大多在28天断奶,仔猪从以母乳为主立即过渡到以饲料为主,消化系统尚不具备完全利用饲料的能力,会导致消化器官的损害(如肠绒毛结构被破坏,绒毛变短),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B、环境应激 断奶后仔猪从产仔舍转到仔培舍,生活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如饲养员、温度等,都会给仔猪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C、抓猪转猪应激 断奶时的抓猪、转猪对仔猪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应激。D、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后,在机体内会出现抗原抗体相互中和的过程,相应降低机体抗病能力。E、高速生长应激 有人说过一句话:“仔猪是饲料效率最高的时期,是脱离母乳后生长速度相对最高的时期,高速生长是最大的应激。”这是很有道理的。
    (3)疾病侵袭:现在危害仔猪的病越来越多,支原体、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痢疾、副嗜血杆菌病、水肿病等;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圆环病毒感染和兰耳病毒感染,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各种病原菌感染。
    2、饲养管理要点
    清楚了原因,我们就会发现断奶仔猪并非多么难养,只要控制好各种病因,就可以顺利渡过仔猪断奶关,根据本人在近年来各猪场工作的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1)顺利完成由母乳到饲料的过渡 母乳中营养以乳蛋白、乳脂肪及乳糖为主,仔猪断奶前的消化系统也是针对母乳中成分分泌消化酶,而消化饲料却需要其它酶,而这些酶在仔猪断奶时只能分泌很少或不能分泌,仔猪需要从母乳到饲料的酶系统的过渡,过渡过程要缓而不能急。A、加强断奶前补料工作,使仔猪断奶前就能采食相当数量的饲料,消化系统可以分泌一定数量的消化酶。B、断奶时准备一种过渡饲料,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乳糖和乳蛋白、乳香剂、维生素等,以保证断奶期间仍能采食到可以消化吸收的营养,避免仔猪动用体内贮备的营养,造成减重过大。C、料中加酸制剂,断奶前胃酸分泌很少,而消化饲料蛋白的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才具有活性,添加酸制剂可增加胃液中酸度,激活胃蛋白酶,促进对饲料蛋白的利用。D、饲喂方式 继续沿用断奶前饲喂方式,逐渐过渡到适合仔培猪的饲养方式;如采用少喂勤添方式,必须保证每头小猪都有足够的采食时间和空间。在生产中,部分猪场在自由采食槽中采用少喂勤添方式,往往使部分弱小仔猪不能吃饱,造成群体中个体差异加大。
    (2)创造适宜环境 环境特别是温度应激是仔猪断奶后问题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猪断奶前生活环境优越、稳定。有保温箱,温度适宜,下有铺板,既使舍内温度有所变化,保温箱内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小环境,所以仔猪在哺乳期能生长正常。而到了仔培舍,没有了保温箱,没有了烤灯,也没有了垫板,特别是一些粗心的饲养员参照产仔舍内温度给仔培猪控温,使仔猪所需温度条件远远达不到要求。温度的巨大落差的结果是仔猪采食量低,易患腹泻,抗病力下降,经常挤在一起。在所有应激因素中,我认为温度的应激是最大的。
    所以说,给仔猪断奶后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养好断奶仔猪的关键,在这方面我有如下建议。
    A、继续给仔猪提供保温箱及垫板、烤灯。随仔猪抗病能力增强,逐渐撤离,这个过程约需两周。撤离顺序是保温箱——烤灯(或电热板)——垫板。一些猪场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断奶过渡正常。
    B、供给适宜温度灵活掌握。很多资料介绍了断奶仔猪生存最适温度,从23-28℃不等。我认为,供给断奶仔猪的温度要参考以下几点:一是断奶前的温度,二是有无保温设施,三是仔猪躺卧是否舒适,单纯地评价温度范围在生产中并不现实。因仔猪所需温度受气流、潮湿度、有无挡风设施及垫板等的影响。特别是仔猪躺在网上和木板上的差异相当大,如有木板时舍温为23℃的话,在网上至少需要25℃以上。
    C、给仔猪充足的休息时间。猪的天性是好吃、懒动、长得快,我们在管理上往往会忽视仔猪喜睡觉的天性,特别是领导、同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关心,不定时地进出仔培猪舍,每一次都会使敏感猪惊起,甚至炸群,这种影响的伤害后果很严重。甚至一些饲养员查病猪时喜欢把熟睡的猪哄起;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D、注意通风方式。仔猪对风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冷风、贼风,所以仔培舍通风要缓,采用窗户通风,减少从门通风。
    E、转入前对仔猪舍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舍。在无菌环境中生存,猪很少发病。
    (3)减少注射疫苗应激 在断奶到60日龄期间,尽可能减少注射疫苗次数,如必须注射也要注意方式;一些猪场要求给仔猪注苗时必须将猪抓住,我认为如果技术员比较熟练的话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因抓猪时给猪造成的应激也是很大的。不熟练的人也可以用一木板或铁栏将猪挡在一个角落里,注苗也很方便。
    (4)药物预防 药物拌料或饮水预防仔猪疾病取得明显效果。因仔培段疾病种类多,病原菌复杂,所以建议采用广谱抗菌药物或几种药物混合使用,现在流行的比较理想的配合有:
    A、支原净 100ppm 阿莫西林 400ppm 金霉素 400ppm
    B、泰乐菌素 200ppm 磺胺二甲 150ppm TMP 30 ppm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新世纪公司生产的肺宝480,结合恩诺沙星饮水,或交替使用,效果很好。
    断奶仔猪难养,只是我们没有给其提供足够的好的条件,如果采用综合手段,一定能克服这个难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