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时,发现有10%左右的胴体肋骨有断裂痕迹,经调查分析,初步认为是由于生猪阉割时保定不当引起。有关情况,已形成《猪肋骨断裂的起因》一文,已在中国兽医杂志2001年第10期刊出。为了证实病因分析的可靠性以及测算猪肋骨断裂对育肥猪生长及养猪效益带来的影响,我们按照常规阉割操作,试图复制本病。试验在我市的盐都和城区的部分养猪场进行,随机选择了8头仔猪,分别在阉割时进行加压保定(试验组)和轻压保定(对照组)观察其饲养情况,阉割前及屠宰前分别称重记录,以及屠宰后的胴体检查结果,见附表1。
表1 胴体检查结果
组别 编号 性别 始称重(kg) 屠宰称重(kg) 肋骨断裂情况
试验组 1 公 26.5 78.0 2
2 公 28.5 81.5 1
3 公 12.5 72.0 1
4 母 22.0 80.5 1
合计 90.5 312.0头平均增重 55.38
对照组 1 公 32.0 86.0 无
2 母 26.0 79.5 无
3 公 12.0 73.0 无
4 母 17.5 78.0 无
合计 87.5 312.5头平均增重 57.25
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一生)内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天平均少增重1 875 g,以每100 kg毛猪600元的价格计算,每头少收入11.1元。通过屠宰检查胴体,肋骨断裂2根的1头,断裂1根的2头,肋骨形成断裂裂痕的1头。除试验组4号猪形成裂痕,其余3头猪都形成了骨组织增生的骨瘤,肋骨断裂位置在第6肋骨左右的肋弓处,肋骨断裂2根的1号猪形成的2个骨瘤在同一水平线上呈排序状。
控制措施:在基本弄清猪肋骨断裂的原因的基础上,为了控制猪肋骨断裂的发生率,我站通过召开全县(市、区)兽医站站长会议,深入基层专题讲座,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等方式,积极宣传猪肋骨断裂的防范措施,告诫广大兽医人员在生猪阉割过程中,适力保定,防止类似情况发生,通过广泛宣传,收到了预期效果。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经过盐都县、东台市、城区、市肉联厂等屠宰点的1 446头屠宰生猪进行调查,肋骨断裂52头,占屠宰猪的3.5%,比宣传前的10.4%下降6.9个百分点。我市是养猪大市,2002年出栏生猪461万头,按降低6.9%发生率计算,可减少肋骨断裂31.8万头,提高我市农民养猪效益353.0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