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
时间:2009-12-14 10:18:01来源:作者:山峰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365农业网VCD商城

    宁波市鄞州区梅湖万猪场在生产工艺上实行配种妊娠、产仔、保育、生长肥育四阶段全进全出工厂化流水作业。2001年年终存栏19859头,其中公母猪1892头,后备公、母猪232头,出栏优质瘦肉型商品猪34850头。

    近三年来,实施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技术,推广仔猪早期断奶,早期补铁、补硒,提前补料和饲喂优质全价饲料,加强兽医防疫和消毒工作等技术措施,使母猪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每头母猪年产仔2.2胎,年提供仔猪22.2头,60日仔猪重21.5kg。仔猪成活率达到95%。全场料重比3.23:1,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把工厂化猪场仔猪生产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生产力状况是仔猪生产的先决条件,养好仔猪首先得养好母猪,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⑴ 母猪营养

    妊娠初期 母猪配种后3周内受精卵形成胚胎,此时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营养。给母猪以低能量,低蛋白的妊娠饲粮(de≤3.0兆卡/kg,cp≤13%),日喂2.0kg,即能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对不是过瘦的母猪不要摄入过高的能量和蛋白,以减少胚胎的早期死亡。据研究,配种后1~3天内胚胎死亡最为严重。

    妊娠中期 母猪配种4周至14周,通常只需维持正常需要后略有积存就可。这阶段应以中等饲粮(de≤3.1兆卡/kg,cp≤14%),视母猪体重膘情日喂2.0~2.2kg,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增加母猪的饱腹感,减少死胎发生。

    妊娠后期 通常仔猪初生重的60%~70%来自产前11~16周阶段的生长,因此对这阶段的母猪要加强营养,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的需要。此时要较高营养水平的饲粮 (de≤3.1兆卡/kg,cp≤16%),日喂2.9~ 3.2kg,以提高仔猪初生重及均匀度。但过度采食会引起泌乳期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增大,泌乳减少,从而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哺乳期 哺乳期饲养目标是,促进母猪食欲,提高泌乳能力,离乳后尽快转入下一繁殖周期。母猪哺乳期饲养的营养需要与其泌乳密切相关。哺乳母猪每天需要的能量几乎75%用于泌乳,当饲料营养摄入不足或不能满足其泌乳需要时,就会动用体内的脂肪来满足产乳需要,从而导致母猪掉膘和体重下降,直接影响下一胎的生产性能,因此,哺乳期的饲喂策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采食。泌乳期的采食量对其下一胎产仔的重要性,随着断奶日龄的提前而越来越显著,所以对哺乳母猪应采用高营养水平的饲粮(de≤3.2兆卡/kg,cp≤17%)。一般母猪在临产前 2~3天适当减料,分娩后2~3天适当控制采食量,以后由少到多逐步增加饲喂量,生产后3~4周, 日采食量达到6~7kg,进入断奶前1周适当减少饲喂量,日采食量在5~6kg左右。

    配种期 配种前的母猪应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可以参照哺乳期饲粮,日喂3.5~ 4kg进行催情补食,促进母猪发情和排卵,并可缩短断奶至配种的间隔时间和增加产仔数。

    ⑵ 母猪管理

    增加母猪产仔数的关键是适时配种,配种过早或过迟都会损失部份卵子,从而降低产仔数。一般母猪允许公猪爬跨后配种,间隔8~24小时进行第二次配种。母猪配种后赶入定位栏单独饲养,使母猪有一个安静的受精过程。配种公猪应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做好配种记录,一般成年公猪每周使用3~5次。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母猪流产及受胎率低下。

    工厂化猪场均采取自繁自养,以防场外疾病的引入。从外场必须引进种猪时须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保引进种猪的健康水平。平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猪场所有后备公母猪和生产公母猪在配种前进行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猪瘟、猪口蹄疫、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的免疫预防。

    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仔猪生产与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平时应做好每头母猪的生产记录,对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应及时淘汰,保持合理母猪群结构,母猪淘汰率一般在30%左右。2 仔猪管理

    ⑴ 待产与产仔

    产房经清洗消毒后,母猪于产前1周转入产房待产,产前要驱除母猪体外寄生虫。母猪在产仔期应提供安静、清洁的环境,减少母猪临产期胎儿死亡。母猪临产时奶头用 0.5×10-6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仔猪接产后用抹布去除口腔和体表的粘液,脐带结扎后用 2%碘酒消毒,而后放入保温箱。母猪发生难产的需及时做好人工助产。

    ⑵ 产房环境

    母猪最佳环境温度为16~25℃,仔猪28~ 32℃,给仔猪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养好仔猪的关键。冬春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做好通风防暑、降温工作。

    ⑶ 及时喂乳,固定奶头

    仔猪出生后10~20分钟内必须吃到初乳,仔猪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获得免疫力。在吃过1次乳后方可进行剪牙、断尾、剪耳号等工作,以免降低仔猪抵抗力。对于弱小的仔猪要从母猪身边取走,放到保温区饲养并人工饲喂初乳或代乳品。对整体产仔的可进行几窝仔猪间的适当调整,包括仔猪数量,均匀度两方面,一般每头母猪带仔10~12头。仔猪大小分窝,保持同窝内仔猪均匀。而后需人工固定奶头1~3天,保证每头仔猪有固定的奶头。

    ⑷ 提早补料

    仔猪料应具备良好的适口性,消化率,营养水平,日粮中应含有脱脂奶粉、乳清粉等容易被消化吸收的营养成份。仔猪补料在 4日龄左右进行。同时为预防贫血,在3日龄注射铁、硒合剂,提高仔猪存活率。给仔猪提早补料,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和机能,促进胃肠发育,早日适应固体饲料,为早期断奶打好基础。

    ⑸ 预防下痢

    根据各自生产场情况,对母猪注射k88、 k99双价工程苗、猪传染性和流行性腹泻疫苗,来提高母源抗体水平,预防下痢。但猪舍内保持清洁、干燥也是预防下痢的关键,有下痢情况时应对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新生仔猪可口服链霉素溶液1~2滴,预防下痢。

    ⑹ 仔猪断奶

    断奶时应采用去母留仔的办法,给仔猪有一个过渡适应的时期,一般为2~3天。断奶后对个别体重低于5kg的仔猪必要时可重新寄奶,提高育成率。

    3 保育猪管理

    保育猪管理的重点是控制腹泻,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新鲜的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应根据体重一般差异不超过2kg,在适当的饲养密度下进行分群饲养。在分群后10天内应给予断奶前同等饲料,保持日粮不变。如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乳仔饲料,在断奶后仔猪采食可以敞开喂料,一般不会引起仔猪下痢。但保育猪在环境方面的要求较高,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并使舍内空气新鲜,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场内实际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和保健计划,做好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为仔猪的健康生长提供栏内外适宜环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