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腹泻性猪病的防治
时间:2009-12-18 10:53:08来源:作者:山峰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365农业网VCD商城

     近年来,复杂的猪腹泻性疾病对较多饲养生猪农户、畜牧场、饲养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发展生猪构成了很大的危害,且致病因素复杂,猪只发病症状极近相似,临床上很难诊断。

    1 致病因素

    1.1 病原性
    1.1.1 病毒 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副粘病毒、细小病毒等,多以冠状病毒为主。
    1.1.2 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魏氏梭菌、葡萄球菌等。
    1.1.3 寄生虫 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螺旋体等。
    1.2 营养性
    1.2.1 饲料中粗蛋白过高,仔猪消化道胃肠功能未发育成熟,消化机能不够完善。
    1.2.2 母源性初乳摄入不足,免疫球蛋白少,免疫低下。
    1.3 生理性 猪只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低下,神经调节功能不足,免疫功能降低。
    1.4 神经性 过度惊吓,造成神经紊乱,调节失去平衡。
    1.5 应激性 饮冷水,饲料中有冰块,转群不适当,换料不当,温度低下,初生仔猪冷应激。
    1.6 中毒性 主要是饲料发霉变质引起霉菌中毒,还有曲霉菌或黄曲霉菌中毒。

    2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毒性腹泻多以冬末、春初常发病。

    3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略有增高,精神沉郁,萎靡不振,背毛蓬松,皮肤松弛,食欲减退,严重废绝。呕吐喜卧,拉黄色、绿色、灰色、赤色稀便。病程时间长的可致仔猪部分死亡。

    4 病理变化

    持续性腹泻,引起机体脱水而引发酸中毒,体内电解质丢失,碱性物质随着稀便排出体外,酸碱比例失衡,pH值下降,眼结膜发绀,内分泌失调,血糖下降,供氧不足,神经紊乱。

    5 剖检变化

    几种腹泻几乎相同,剖检无特殊区分,猪只死后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肠系膜轻度充血,肠壁充血、个别坏死。重者胃底出血,胃粘膜轻度脱落。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按致病因素采取对应性治疗手段。
    6.1.1 病源性腹泻以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辅以抗病毒药物;寄生虫性腹泻在用上述药物同时还要用驱虫药。
    6.1.2 营养性腹泻要调配好饲料,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增强机体抵抗力,产生抗体。
    6.1.3 生理性腹泻以调节生理功能为主,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维生素B1、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
    6.1.4 神经性腹泻要人为自觉控制,减少惊吓。
    6.1.5 应激性腹泻要多在管理上下功夫,减少应激。
    6.1.6 中毒性腹泻要正确鉴别毒物来源,进行对症抢救治疗。
    6.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搞好预防接种,如接种细小病毒苗、二联六价基因苗、K88、K99苗、水肿苗、大肠杆菌苗等。
    6.3 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畜舍、器具、饲槽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