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365农业网VCD商城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猪瘟多以非典型猪瘟为常见病型。同时猪瘟又常与仔猪副伤寒、伪狂犬病、喘气病、猪肺疫、水肿病、白肌病、PRRS等混合感染,造成病变与症状的复杂多样化,给临床诊断与防制带来诸多不便。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许多省市的猪的一种以无名高热、贫血、黄疸为特征,用多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治疗无效的流行病。在兽医临床上,常将猪附红细胞体病误诊为慢性猪瘟,从而造成该病的流行,导致了猪群(仔猪尤甚)大批死亡。据王宝琴等报道,自2001年7月在粤西地区首次发现猪红细胞体病以来,流行广泛,猪只感染率已高达60%~90%。马海利等从山西省晋中、太原、大同、阳泉等地市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的猪只静脉采血1702份压片镜检,均检出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100%;笔者也曾对豫、鲁、皖等省区部分猪场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以豫东、鲁西南、淮北等为中心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不仅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而且还与其它疾病并发或继发,造成了症状多样化及病变复杂化。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亚急性、慢性患猪,治愈率可达86%以上(仔猪除外)。
1 发病情况
1.1 豫、鲁、皖地区曾不时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于2周左右得到控制,发病猪只95%预后较为良好。而同年8月,山东省莘县某猪场225头猪,先后发病的120头,出现精神沉郁,恶寒怕冷,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冷水。经用抗生素、贝尼尔、血虫清治疗后,效果不佳,先后造成65头猪死亡。据临床统计,发病率为55%(120/225),病死率为54%(65/120)。
1.2 河南省周口市某个体养猪户喂养的猪群发病,
2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毛乍,弓背,喜卧,体温多在40.5~
3 剖检变化
3.1 急性死亡的病猪,体表呈不规则片状紫红色,血液稀薄;淋巴结切面多汁湿润,有出血现象;心肌变软,心室扩张,内存多量凝固不良的紫红色血凝块;肺呈现炎性水肿,心叶、尖叶部分出现暗红色肝变区;肝、脾轻度肿胀,脾尖端及边缘有大小不一隆起的暗红色梗死灶;肾呈土黄色肿胀,可见出血点;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盲肠、结肠黏膜上的淋巴小结明显肿胀坏死、脱落,形成多发性溃疡肿。浆膜、黏膜及皮下脂肪有出血和黄染现象。
3.2 慢性死亡的病猪,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扁桃体、喉头部出血、水肿;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脾脏边缘及尖部有固缩样出血性梗死灶,表面凹凸不平;肾脏呈灰白色外观,可见黏膜、浆膜及脂肪组织黄染明显并有出血性浸润;回盲口处可见多处钮扣状溃疡灶。
4 诊断
4.1 显微镜观察无菌采集病猪耳血滴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稀释,置320倍的光镜下看到红细胞呈锯齿状、菠萝状等,附着虫体的红细胞上下震颤或左右运动;并见有些游离在血浆中能收缩、伸展、转体等运动的虫体。血液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见虫体被染成紫红色或粉红色,其中央发亮,形似空泡;用2%的碘液活染后,可见附红细胞体被染成棕黄色,且附红细胞体逐步停止活动。
4.2 细菌学检查无菌采取新鲜病料心、肝、脾、淋巴结等,触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菌体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接种,置
4.4 猪瘟DOT-ELISA诊断试剂盒的应用笔者曾用猪瘟DOT-ELISA试剂盒(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对5个发病猪场的猪抽样检测,结果是血清底物溶液中均出现圆圈或棕红色斑点。
5 防治
5.1 血虫清(河南省华康制药厂)5~10 mg/kg体重,深部肌注或静注,1次/天,连用3天即可。
5.2 对非典型猪瘟并发附红细胞体病可采用自拟“清瘟抗毒散”添加于饲料中,或水煎让猪自饮或个别灌服。方药:当归
5.3 对群发性混合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抗瘟灵”(河南省华康制药厂生产),每头份50~
5.4 在流行初期对发病猪群可紧急预防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4~8头份量/头,以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免疫力,种母猪还应在配种前10~15 d注射一次(2~4头份/次),以使仔猪得到可靠的保护。
5.5 预防本病应在饮水中添加金霉素(50 mg/l),或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四环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