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猪伪狂犬病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危害养猪业生产最为严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猪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均含有病毒。其病毒通过上述组织液和器官可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生长减缓,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常以慢性、非典型性和隐性猪瘟出现,并多发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常常给诊断带来较大困难,易被人们误诊,从而使猪场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武威市凉州区某猪场2004年发生的一起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情况介绍如下,供探讨。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武威市凉州区某猪场2004年2月开始出现少数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等情况,经各种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在1月份防疫中用过猪瘟疫苗、猪肺疫疫苗及仔猪副伤寒疫苗,其中猪瘟疫苗以凉开水稀释注射。从3月份开始,该猪场18头怀孕母猪相继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情况,且产出的仔猪于产后不久相继出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后期粪成黄色,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部分仔猪在发病后期皮肤出现出血点及皮下水肿等症状,并于不久死亡,病程1周左右,病死率100%。截止4月中旬已死亡未满月仔猪56头,新染病仔猪24头,母猪未发现明显症状。4月24日对全场猪群根据体重不同用5倍~10倍量、染病仔猪以5倍量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对新产仔猪以0.5 mL/头的剂量进行超前免疫注射后,新产仔猪的发病情况有所下降,但对已感染仔猪的效果不太明显。
2 病理剖检
剖检8头濒死期病仔猪和6头病死仔猪,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黏膜充血,肺部充血,病死仔猪4头肺部有坏死灶,淋巴结肿大;5头仔猪脾脏边缘有坏死灶,4头仔猪扁桃体黏膜上形成白色纤维素性假膜。
3 实验室检查
2004年4月20日采取流产母猪、典型病猪和新产仔猪的血液分离血清,典型病猪的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病料送甘肃省畜牧学校实验室做伪狂犬病、猪瘟和仔猪副伤寒病的检测,经过乳胶凝集反应、ELISA和细菌学检测,伪狂犬、猪瘟为阳性,仔猪副伤寒为阴性,诊断为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4 病因分析
从该场的防疫情况来看,造成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伪狂犬病免疫空白造成猪对伪狂犬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二是猪场工作人员因业务不熟悉,疫苗贮藏不当,在免疫注射时未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造成免疫失败;三是滥用某些药物,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5 防制措施
5.1 为减少经济损失,全场猪群采取全面免疫接种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他 猪根据体重不同采取5头份~10头份剂量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生理盐水稀释),并对新产仔猪以0.5 mL/头的剂量进行超前免疫注射;用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大猪4 mL/头,仔猪2 mL/头,30 d后重复注射1次。同时对猪舍进行隔离封锁消毒,将病死猪尸体作焚烧掩埋处理,圈舍、场地、饲槽等增加消毒次数,每天消毒2次~3次。并对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
5.2 完善免疫程序,强化技术规范。要求猪场每年用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进行免疫接种, 猪群每半年免疫接种1次,母猪临产前20 d~30 d加强免疫接种,所产仔猪在2周龄后再进行1次免疫接种。对种公、母猪,应1年免疫接种2次猪瘟疫苗,5头份/次;仔猪进行超前免疫接种,即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马上接种猪瘟疫苗0.5 mL/头,30 min~60 min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6 小结
6.1 猪伪狂犬病与猪瘟的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上容易与大肠杆菌病、单纯猪瘟相混淆,因此要根据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来确诊。
6.2 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病猪应及时淘汰,并查明病因,分析传染来源,隔离封锁发病猪场,扑杀病猪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6.3 完善免疫程序,探讨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控制、扑灭疫病的目的。
6.4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第一,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第二,猪场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1次,粪尿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第三,捕杀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第四,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