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兽医防疫检疫站,广东东莞 523010)
广东省某养殖户的猪群出现了一种以咳嗽、喘气、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自发病日起,15 d内已死亡15头。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混合感染。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了迅速控制,效果明显。
1 发病情况
此猪场共养猪103头,均为肉用猪,体重约15 kg~20 kg,15日龄时曾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头份剂量免疫接种。本次共有发病39头,陆续死亡15头。场主曾用磺胺、青霉素等抗菌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委靡,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的可见豆状黑斑,高热稽留,体温41 ℃左右,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大便干硬或呈糊状。咳嗽,呼吸迫促,眼结膜潮红,病程较长的猪有的衰竭死亡,有的成为僵猪。
3 剖检变化
各肠段充血、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扁桃体肿大;肾肿大、淤血,表面呈沟回状,颜色呈土黄色,有点状出血;膀胱黏膜有较多出血点;胃黏膜有的水肿,肝脂肪变性而带黄色,肺充血、水肿、淤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猪瘟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剖检病猪,取其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组织。速冻1 min后,进行冰冻切片,厚度为6 μm,切片展贴于洁净载玻片上;经丙酮固定15 min后,用PBS缓冲液漂洗,自然风干;用猪瘟、猪细小病毒、猪病毒性腹泻的三价荧光抗体(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滴加于切片表面,于37 ℃下作用0.5 h后,轻漂洗,自然干燥;封固盖片,镜检。于荧光显微镜视野中,可见组织上皮细胞浆内呈现黄色、绿色或黄绿色,细胞核不着色,细胞轮廓分明,为猪瘟病毒感染阳性。
4.2 圆环病毒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
采用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圆环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取血清,经蛋白酶、RNA酶等55 ℃消化过夜后,提取病毒模板DNA,进行多重PCR扩增,PCR结束后,取15 μL反应产物于10 g/L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透射仪中观察结果。结果显示,圆环病毒Ⅱ型阳性,圆环病毒Ⅰ型呈阴性。
4.3 伪狂犬病毒、致病菌的鉴别诊断
用PCR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同时将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血液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5 防制
鉴于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可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猪圆环病毒Ⅱ型的混合感染。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5.1 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接种。体质强壮,健康状况良好的假定健康猪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头份补防一次;对可疑病猪,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5头份大剂量注射。
5.2 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圆环病毒抗血清0.2 mL/kg,每天1次,连用3 d~5 d。
5.3 全群拌料饲喂,每吨饲料拌强力霉素(200 g)+五甲粉(500 g)+抗菌增效剂(300 g),连喂7 d。
5.4 分析传染来源,封锁病猪场,焚烧病死猪后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僵猪淘汰,对可疑病猪就地隔离观察,凡被病猪污染的猪舍、环境、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经采取以上措施,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6 小结
6.1 近几年来,猪瘟多表现为非典型性[1-4]。而且非典型猪瘟又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繁殖障碍性猪瘟、隐性猪瘟、温和性猪瘟等,在临床上往往难以确诊,这使猪瘟的防制更加复杂。采集病猪扁桃体等组织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病毒可确诊猪瘟,此方法简单易行。
6.2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做好该病的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要加强诊断和免疫监测,坚持自繁自养,有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免疫不合理,常易出现非典型性猪瘟。疫苗剂量不够,也易造成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6.3 猪圆环病毒Ⅱ型及其相关的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与流行,它属于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可以降低猪的免疫应答能力[5-7]。必须对该病毒保持特别的警惕,该病的存在,也可能是引起此次非典型猪瘟混合感染的原因之一。
6.4 这次检测出PCV-2,证实了广东存在PMWS。近年来,东莞一些养猪场的断奶仔猪不同程度地发生消瘦、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现象,曾经从一些发病猪检测到猪瘟和伪狂犬病毒,但未检测到其他病原。这次从发病猪血清中检测到PCV-2,为今后诊断和防治断奶仔猪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各地报道的PMWS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差异很大,这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
总之,猪场应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栏舍定期消毒,以提高猪体抗病能力,减少和切断疫病传染机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