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体外抑菌试验及中草药体内筛选试验结果,组成两个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作治疗保护试验,同时测定感染病鸭口服中草药制剂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对药物作用机理作初步探索。结果显示“肠炎康1号”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肠炎康2号”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72.7%)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而“肠炎康2号”中、低剂量组为差异显著(p<0.05)。中草药制剂在促进病鸭康复的过程中影响了体内自由基的活动。
鸭;肠炎沙门氏菌;中药复方制剂;机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1988年郭玉璞等报道了北京西郊某鸭场2周龄左右的鸭群中,两度发生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死亡率为43%,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郭玉璞等,1988),当时选用氯霉素(现禁用于食品动物)防治,取得满意的效果。因为抗生素杀菌力强,特异性高,疗效显著,因此,治疗禽细菌感染主要选用抗生素,但这种单一成分的抗生素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抗药性;而且抗生素也不能完全、可靠、合理地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刘守怀,199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其治疗效果大不如前,而且出现药物残留等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的情况,这不仅关系到畜牧生产和畜牧经济,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广泛关注的政治性问题(王泽洲等,2002)。
2002;褚跃成等,1998)。同时中草药成分的复杂性、种类繁多、组合的无限多样化,可用以对付细菌的抗性突变(徐仲吕,1990)。
SOD)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系统成员之一,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OR),保持机体组织细胞免受损伤。它能使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丙二醛(MDA)等脂质过氧化物。SOD测定和MDA测定联合应用,既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又间接反映机体组织细胞受病原攻击引起损伤的严重程度(何永明等,2003;赵海全等,2001;郭定宗等,2000;杨保收等,1999;Goodnough,1999)。机体发病时使用药物治疗,药物对机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的影响,反映药物的疗效和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中草药制剂对鸭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进行治疗,并检测服药后雏鸭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旨在了解中草药制剂对鸭感染该菌后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作用机制。
1 材 料
1.1 中草药 “肠炎康1号”由石榴皮,黄芩,苦参,大青叶,艾叶,诃子, 白头翁,甘草组成;“肠炎康2号”由石榴皮,黄芩,火炭母,穿心莲,白头翁,瞿麦,赤芍,甘草组成。所需中草药均购自佛山市中医院。
1.2 氟甲砜霉素 注射/口服型,含量规格为5%×100mL,生产批号为“20030118”,齐鲁动物保健品厂生产。
1.3 菌种 试验所用肠炎沙门氏菌,为本实验室从水禽病例中分离,本实验室、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志贺氏菌专业实验室和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作血清型鉴定。
1.4 试剂盒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和丙二醛(MDA)测试盒 由南京建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5 实验动物 “仙湖3号”1日龄雏鸭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种鸭场提供。
1.6 仪器 LG10—2.4A型离心机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
6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惠普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重庆利迪现代水技术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2 方 法
2.1 中草药对实验性鸭肠炎沙门氏菌的疗效试验
2.1.1 中草药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药,烘干后各称取500克,加水5~10L,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药液,药渣加水2.5~5L煮沸后煎30分钟,过滤药液,合并两次药液,用文火浓缩至500ml(药液中生药含量为1g/ml),灭菌备用。
2.1.2 试验菌制备及计数 将供试验肠炎沙门氏菌种(RS07)接种到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箱培养16~18h。琼脂平板涂抹法(傅先强等,1997)计算试验菌的菌数为:10.0×109cfu/ml。
2.1.3 药物疗效试验 随机选择297只体况正常的7日龄“仙湖3号”雏鸭,分为1、2、3、4、5、6、7、8、9组,每组33只,依次为中草药“肠炎康1号”高、中、低剂量组,中草药制剂“肠炎康2号”高、中、低剂量组,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羽鸭胸部肌肉注射肠炎沙门氏菌培养物稀释液(1.0×109cfu/mL)0.15mL攻毒。攻毒6 h鸭群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症状后,分别按饮水量的4%、2%、1%将复方中药煎液加到相应中草药复方制剂高、中、低制剂组鸭群的饮水中,自由饮用,连用3 d;氟甲砜霉素对照组每1L饮水加1mL氟甲砜霉素注射液,自由饮用,连用3 d。健康对照组不攻毒,饮水中不加药,感染对照组只攻毒不喂药。观察7 d,统计死亡数和保护率。试验重复1次。分组及处理见表1。
2.1.4 疗效评价 (1)在试验期间,出现鸭肠炎沙门氏菌病症状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心、肝、肺和肠道等特征性病变,并分离出相应病原菌,判断为感染死亡。根据存活鸭数计算保护率。(2)数据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表略)
2.2 感染鸭服药后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
2.2.1 样品采集(中草药治疗组选“肠炎康1号”高剂量组) 攻毒后于12、36、60和84h,每个时间段各组分别随机选择10只鸭,自颈静脉采血,置37℃温箱2h,自然析出血清。收集血清,置-4℃保存备用。
2.2.2 测定方法 SOD活性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分别按试剂盒规定的方法测定。试验重复1次。
2.2.3 数据处理 数据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确定差异显著性。
3 结果
3.1 药物治疗效果 两中草药复方制剂饮水给药均能有效控制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死亡率,中药“肠炎康1号”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中药“肠炎康2号”高剂量组及氟甲砜霉素对照组对人工感染肠炎沙门氏菌病鸭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感染对照组的自然保护率(72.7%)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中药“肠炎康2号”中、低剂量组的疗效显著。结果见表2。重复试验,与原结果差异不显著。(表略)
3.2 感染鸭服药后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 攻毒12 h所取样品中,中草药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MDA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攻毒组、抗生素治疗组、中草药治疗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攻毒36h采集的样品中,对照组 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与中草药治疗组以及攻毒组与抗生素治疗组之间MDA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攻毒60h采集的样品中,对照组与中草药治疗组之间SOD活性的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各组间MDA含量的差异不显著。84h采集的样品中,中草药治疗组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攻毒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结果见表3~表10。
4 小结和讨论
4.1 肠炎沙门氏菌(SE)属于无宿主特异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宿主包括人和各种动物。SE不仅能引起家禽发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被污染的家禽产品作为肠炎沙门氏菌的携带者,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Baskerville等,1992)。据报道,日、美等发达国家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40%~80%是由禽沙门氏菌引起的,其中主要病原为肠炎沙门氏菌(Mellroy等,1989)。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佐藤静夫,1995)。1989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召开了一次有关家禽及禽蛋中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问题的紧急国际会议(Impey等,1989)。
4. 2 研究表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鸭肠炎沙门氏菌病效果很好,但不是唯一选择。(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