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蛋种鸡曲霉菌病的诊断
时间:2009-12-18 13:17:45来源:作者:大山

 

 

   从北京某原种鸡场孵出的父母代种鸡分别被3个不同的种鸡场购买,共计20000只。在第4周时出现顽固性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6 000只鸡每天平均死亡10只;7~8周之后,死亡率增加,平均每天死亡20只,一直持续到110天左右。在70~80天左右大群采食量不变,出现顽固性腹泻,有的病鸡伸颈、张口呈腹式呼吸,还有的病鸡面部水肿,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仅为77.4%。取临床发病的种鸡共20只进行剖检,发现在7~8周时,有16只种鸡的肺脏出现菜花样病变结节,气囊表面有大量的干酪样物质,腺胃肿胀,腺胃乳头有部分出血点,脾脏肿大;后期肠道出血,脾脏、肾脏、肝脏均肿大。该种鸡场曾经使用氟苯尼考饮水7天,效果不见好转;再用进口牛制油饮水4天,同时使用新城疫IV系苗紧急接种,病情也没有好转。

   为了彻底查清该种鸡场的病原,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组织病理学、病原分离与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该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34、60、80、110和160日龄的海兰褐种鸡,由大兴某种鸡场提供;10日龄的海兰褐蛋雏鸡,由大兴畜牧场提供。

 

1.1.2 主要仪器 TDL5000B型低速冷冻多管离心机,上海安宁科学仪器厂;CSIII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湖北省医用电子仪器厂;Leica RM2145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1.1.3 培养基 麦康凯培养基、沙保劳氏培养基和卡贝克培养基均按有关文献介绍方法配。

 

1.2 方法

1.2.1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现场取病鸡进行剖检,分别取其病变部位用10%甲醛液进行固定,然后再制成5 μm切片,进行H.E.染色和镀银染色。镀银染色方法:将自然干燥的抹片,滴加溶液Ⅰ作用3~5 min,用蒸馏水进行冲洗,用溶液

Ⅱ冲去残水后,再滴加溶液Ⅱ作用30~60 s,并在酒精灯上稍稍加热。再用蒸馏水冲洗,待干燥后镜检。

 

1.2.2 培养检查 用灭菌接种环取病变组织分别在沙保劳氏培养基和卡贝克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观察菌落的形态和其整个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在培养后,取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滴加1滴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涂片,加上盖玻片进行镜检。

 

1.2.3 动物攻毒试验  将20只10日龄的蛋雏鸡进行分组:A组8只,接种霉菌Ⅰ(来自沙保劳氏培养基培养物);〖JP1〗B组8只,接种霉菌Ⅱ(来自卡贝克培养基培养物);C组4只,对照组。取培养后的沙保劳氏培养基和卡贝克培养基分别用2 ml、5 ml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用接种环将霉菌刮下配成10%溶液Ⅰ、Ⅱ,分别将溶液接种到试验组A、B。接种后,每天对鸡群进行临床观察,将死亡的鸡进行剖检记录。在30天后,将整个鸡群进行剖检,观察鸡群的整体病变。

 

2 结果

 

2.1 剖检变化 早期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肺脏表面出现结节性坏死灶。中期病变集中在肺脏、肾脏和肠系膜,表现为肺脏出现灰白色结节样增生物,直径1~20 mm不等,有的附着在肺脏表面,有的附着于胸腔壁;肾脏肿胀,出现花斑肾;肠系膜出现白色结节样物。后期肝脏、脾脏和肾脏出现结节样增生物;腺胃乳头肿胀,个别腺胃乳头出血。

 

2.2 组织病理学变化 脾脏表面出现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静脉瘀血,部分白髓萎缩、变小,有多量的巨噬细胞和少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气管内侧刷状纤毛消失,假复层柱状细胞黏膜破坏,气管环之间间隙增大,黏膜下层水肿(图4)。胰腺腺泡结构破坏,出现肉芽肿,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表面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沉积,毛细血管扩张并有瘀血,肝细胞索上可见菌丝体,菌丝体伸入肝脏内部(图1)。病理早期肺脏结构基本正常,肺小叶之间有瘀血现象,中期肺脏出现肉芽肿,镀银染色可见肺脏中的霉菌菌体(图2、3)。

 

2.3 分离培养结果  在沙保劳氏培养基(28℃)上生长非常迅速,培养10天菌落直径可达67 cm。分离菌株生长缓慢。菌落刚开始为白色,菌丝体紧密。随着分生孢子的形成,菌落逐渐变为黄色,稍微带有绿色,而菌落的边缘仍为白色。熟的菌落变为橄榄绿色,表面扁平并有放射状褶皱。菌核开始为白色菌丝体丛,后呈棕色或棕褐色,有些分离菌株的菌核比其分生孢子还明显。具有菌核的菌株,其菌落背面有的无色,有的为浅黄色,有的为棕色。霉菌的分生孢子顶囊呈放射状,分生孢子链断裂后呈疏松状。在卡贝克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开始时培养基为黄色,5天之后变成淡绿色,培养基变混浊,有大量的小颗粒状物质悬浮于培养基中。

 

图1 发病种鸡肝脏出现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细胞索破坏,可见到菌丝体(×100〓H.E.染色)(略)

图2 发病种鸡肺脏中的霉菌菌体Ⅰ400 镀银染色)(略) 

图3 发病种鸡肺脏中的霉菌菌体Ⅱ(×400 镀银染色)(略)

图4 (略)发病种鸡气管粘膜部分脱落,黏膜下层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400〓H.E.染色) 镜检观察到分生孢子梗长约100 μm,直径10~65 μm,表面粗糙,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小棘突状,呈链状排列,分生孢子柄壁厚而粗糙。顶囊呈球形或近似球形,顶囊大,的顶囊呈不规则形状,整个顶囊表面通常由两层小梗,也可见到单层小梗(图5、6)。

图5 分离培养霉菌Ⅰ(×100)(略)

图6 分离培养霉菌Ⅱ(略)

 

2.4 动物攻毒试验  10日龄雏鸡攻毒2天后,实验组死亡1只,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全身瘫痪。另有1只雏鸡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不能直立,双腿弯曲,叫声清亮,全身打颤,眼睛不能睁开。其他实验组的雏鸡精神不振,步态拘谨,运动失调,饮水增加,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羽毛粗乱无光泽。对上述濒临死亡的雏鸡进行剖检发现,雏鸡气囊混浊,肺部有白色斑块状结节,肝脏上有白色的小点,十二指肠出血。30天后将存活的雏鸡全部进行剖检,攻毒组雏鸡肺部有大量渗出物出现,肠系膜有白色结节,气囊混浊,气管内有黏性物质,肝脏有白色结节,肠道有出血,部分肠系膜有白色结节。攻毒16只鸡均有类似病变,发病率为80%,其中4只有霉斑出现,占20%,共有6只雏鸡死亡,死亡率达30%。

 

3 讨论

 

3.1 病原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真菌学鉴定及攻毒试验,证实造成本种鸡场顽固性呼吸困难而发病死亡的病原是真菌,特别是在肝脏和肺脏组织切片观察到真菌。镀银染色可以见到真菌菌丝和大体形态。在鉴定真菌过程中,分别用沙保劳氏和卡贝克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和菌落的整体变化,可以确定本试验中病原可为黄曲霉菌。

   攻毒试验也观察到,本次从20只临床病鸡分离出的病原使雏鸡出现相同的症状,可以初步证明造成鸡场发病的病原可为黄曲霉菌。

 

3.2 流行原因的分析和防治对策  发病早期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脏,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肿大,出现顽固性的腹泻症状。在晚期发现部分病鸡的腺胃乳头、肠道有出血症状和淋巴结节出现,怀疑病鸡在霉菌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产生免疫抑制,从而继发新城疫使病程变长。在培养过程中,还分离出大肠杆菌,同时在剖检中发现病鸡的气囊和肺部有大量的干酪样渗出物,所以可以确定感染霉菌后的病鸡继发了大肠杆菌病,从而也使病程加长。

   在真菌数量足以造成感染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环境因素、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等因素,可以暴发该病。感染霉菌后,家禽的抵抗力降低,可以继发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其他疾病,从而使疾病的病程变长。

   曲霉菌对家禽特别是雏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Eggert和Barnhart曾报道了一个

蛋传曲霉菌病例,由于孵化时真菌经蛋壳渗入了鸡胚,致雏鸡很快发生了感染。Clark等报道了发生在孵化期间的曲霉菌病,21个鸡场共21万只雏鸡被感染,死亡率1%10%不等。虽然孵化的蛋没有被感染,但是随处可见出雏盒、孵化器、孵化室和进气管带有霉菌。部分1日龄雏鸡有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5日龄时可见典型病变。本种鸡场的孵出的种鸡在不同的鸡场饲养,都出现了顽固性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各个鸡场的饲料不同,并且发病时间集中在冬天,所以可以排除饲料霉变的因素。因此,本种鸡场的病原可能来自孵化厅,因为孵化厅的湿度相对较大,霉菌污染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孵化厅的消毒。另外,良好的卫生和消毒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惟一策略,及时清除垫料和粪便,更换垫料,注意通风换

气。因为目前尚无可行的治疗方法,病鸡应予以销毁,避免孵化厅和垫料潮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