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禽痛风研究现状
时间:2009-12-18 13:19:32来源:作者:山峰

 

   禽痛风(Avian gout)是由于禽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显著升高,进而以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周围、胸腹腔及各种脏器表面和其他间质组织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病禽行动迟缓、腿与翅关节肿大、厌食、跛行、衰弱和腹泻为特征。其病理特征是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病理剖检时见到关节表面或内脏表面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痛风可分为关节型痛风(articular gout)和内脏型痛风(visceral gout)两种。

   禽痛风遍布于世界各地,为家禽常见、多发病之一。鸡、火鸡、水禽、鸽、鹌鹑等均有发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国外统计,痛风的发病率约为16%~50%。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和美国等国将产蛋鸡群发生的死亡原因主要归咎于痛风。我国对禽痛风的发病率和损失情况虽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据报道大部分的禽通风是大批量发生、且死亡率较高。近年来本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特别是集约化饲养的鸡群,由于饲料生产、饲养管理水平中有许多可诱发痛风的因素。因此,禽痛风是我国养禽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病因  禽痛风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仍不断有新的病因被发现和证实。据文献统计,病因有数十种之多,而且两种类型痛风的发病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现归纳如下。

1.1 尿酸生成过多

1.1.1 遗传因素 在某些品系的鸡中,存在着痛风的遗传易感性。应该说引起关节型痛风的主要是遗传性因素,某些品种的鸡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有缺陷,即使饲喂正常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也会引起痛风。有些研究者还从关节型痛风的高发鸡群中选育出一些遗传性高尿酸血症系鸡。

1.1.2 高蛋白饲料 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特别是大量饲喂富含核蛋白和嘌呤碱的蛋白质饲料,可产生过多尿酸。这类饲料有动物内脏(肝、肠、脑、肾、胸腺、胰腺)、肉屑、鱼粉、大豆、豌豆等。研究表明,如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饲喂蛋白水平含量稍高的饲料,虽然会使血浆尿酸水平一过性升高,但不会发生痛风。有实验在22.5%和43.97%两个蛋白质水平上进行连续42天试验,虽然发现血浆尿酸升高,但未出现内脏型或关节型痛风。不过有报道在成年鸡的日粮中加入去脂肪的马肉和5%尿素,使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达40%,结果引起了痛风。

1.2 尿酸排泄障碍

1.2.1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嗜肾株(nephrotropic strains)、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以及传染性肾病和雏鸡白痢的病原均可引起肾脏的病变,造成尿酸排泄障碍,而引起痛风。近来有报道隐孢子虫感染尿道引起鸡痛风以及出血性多瘤病毒感染引起鹅痛风的病例。

1.2.2 中毒性因素  包括一些嗜肾性化学毒物、药物及细菌毒素等。能引起肾脏损伤的化学毒物有重铬酸钾、镉、铊、锌、铝、丙酮、石炭酸、升汞、草酸等。化学药品中主要是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喹乙醇以及氨基糖类抗生素等;而霉菌毒素中毒因素更显重要,如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桔青霉毒素和卵孢毒素等。人类用于高尿酸血症的别嘌呤醇药物中毒时也可引起禽类的内脏型痛风。

1.2.3 饲养管理性因素 许多报道表明,高钙日粮是造成痛风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程金科、黎晓敏和作者等人先后用高钙日粮成功地复制出痛风病例。禽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也能导致肾小管和输尿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造成尿酸排出受阻。其次钠/钾比例失调可诱发痛风和尿石症。另外,一些其他维生素缺乏或过量,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A过多,泛酸,、生物素、胆碱等缺乏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肾脏疾病,引起痛风。家禽水供应不足或食盐过多,造成尿液浓缩,尿量下降,也被认为是内脏型痛风常见的病因之一。鸡舍环境过冷或过热、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地面阴暗潮湿、空气污浊、鸡群密度过大、拥挤等均可引起肾脏损害,易发痛风。

2  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家禽与哺乳动物对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的排泄有明显的区别,即哺乳动物主要是将氨通过鸟氨酸循环,经精氨酸酶转变成尿素,由肾脏排除。而家禽,由于肝脏缺乏尿素合成酶——精氨酸酶,而不能将氨转变成尿素,同时禽肾脏中也无谷氨酰合成酶,而不能使氨由谷胺酰携带,因而其蛋白质代谢产物氨只能通过嘌呤核苷酸合成与分解途径,以生成尿酸的形式而排泄。此外,肾脏是禽体内尿酸代谢最重要、最关键的器官,它不仅是禽类尿酸生成的场所之一,而且是尿酸排泄的惟一通路。禽类尿液中的尿酸约占总氨的80%,主要通过肾近曲小管活跃的分泌作用而排出。所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状况直接决定着禽类尿酸代谢的正常与否。

    当禽类饲料中蛋白质和核蛋白含量过多或由于遗传因素使得尿酸产生增多,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肾脏功能受损,尿酸排泄障碍时体内尿酸大量蓄积,可使血液中的尿酸水平达到100~160 mg/L(正常为15~30 mg/L)。有报道说,由于尿酸在水中溶解度甚小,当血浆尿酸量超64 mg/L时,尿酸即以钠盐形式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内脏的表面及皮下结缔组织等沉积下来,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应指出,尿酸盐在内脏器官表面的沉积,不会是单纯由于尿酸盐过饱和而发生沉淀这么简单。如果是这样的话,血管应该是第一个受到损害的部位。有人推测,可能是发生内脏型痛风的家禽的细胞内液的成分发生了某种改变,而使尿酸盐溶解度降低。虽然肾脏的原发性损伤是痛风发生的物质和形态学基础,但并不是所用的肾脏损害都可以发生痛风,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则一般是很少伴发痛风。主要表现为肾小管疾病的肾病常可致痛风,从而认为这主要可能与肾小管是尿酸转运和分泌的主要部位有关。

3  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病禽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羽毛松乱,精神委靡,禽冠苍白,不自主地排出白色黏液状稀粪,含有多量尿酸盐。母鸡产蛋量降低,甚至完全停产,有的可发生突然死亡。在临床上,以内脏型痛风多见,而关节型痛风较少发生。

   内脏型痛风  主要是营养障碍,病禽的胃肠道症状明显,如腹泻,粪便白色,肛门周围羽毛上常被多量白色尿酸盐黏附,厌食,虚弱,贫血,有的突发死亡。不同的病因其症状稍有差别。

   关节型痛风  一般也呈慢性经过,病鸡食欲降低,羽毛松乱,多在趾前关节、趾关节发病,也可侵害腕前、腕及肘关节,关节肿胀,初期软而痛,界限多不明显,中期肿胀部逐渐变硬,微痛,形成不能移动或稍能移动的结节,结节有豌豆大或蚕豆大小。病后期,结节软化或破裂,排出灰黄色干酪样物,局部形成出血性溃疡。病禽往往呈蹲坐或独肢站立姿势,行动困难,跛性。

4  病理变化  内脏型痛风最典型的变化是内脏浆膜上(如心包膜、胸膜、肝脏、脾脏、肠系膜、气囊和腹膜表面)覆盖有一层白色的尿酸盐沉积物。肾脏一般发生肿大,白垩样;肾实质及肝脏有白色的坏死灶,其中有尿酸盐结晶。在严重的病例,肌肉、腱鞘以及关节表面也受到侵害。内脏浆膜上尿酸盐的沉积肉眼可以观察到,而内脏实质中的沉积需在显微镜下才可见到。内脏器官的浆膜比实质受到的损失严重。病程较长的病例可见尿石,常呈白色,形态不规则。尿石是由微晶体和多晶体组成的致密团块,这些晶体的成分为尿酸钙和尿酸钠,而其中的钙和钠又可随机地分别被镁和钾替代。组织学变化主要集中在肾脏。肾小球肿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肾小囊囊腔狭窄;近曲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出现颗粒变性,部分核浓缩、溶解。肾小管管腔变窄呈星形甚至闭锁,有的管腔内有细胞碎片及尿酸盐形成的管型。在对一次暴发的痛风病连续进行的研究中,4周龄小母鸡肾脏眼观正常,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小的局灶性皮质肾小管坏死;7周龄小母鸡肾脏眼观肿大,镜下见肾小管坏死和管型,肾小球中有嗜酸性小球,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此外,特征性的变化是肾脏组织中可见由于尿酸盐沉积而形成的痛风石tophus)。后者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由分散的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坏死的组织中,周围聚集着炎性细胞、吞噬细胞、巨细胞、成纤维细胞,但也并不是在所有痛风中

均可见到。

    各种不同的因素造成的痛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稍有区别。(1)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阻塞性痛

风。早期发生的损害不是发生在肾单位的尿酸分泌部位,而是发生在输尿管和集合管系统。在发生高尿酸血症和内脏尿酸盐沉积的同时,还会在近曲小管中形成痛风石、发生炎症和间质的纤维化等症状。(2)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株感染的病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病毒粒子:凡有病毒在的区域,细胞质液化、细胞器溶解;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3)高钙高蛋白饲料引起的痛风,肾小球肿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肾小囊囊腔狭窄、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上皮肿胀、颗粒变性、细胞核浓缩溶解、近曲小管细胞中线粒体增多。

    关节型痛风病变较典型,在关节周围出现软性肿胀,切开肿胀处,有米汤状、膏样的白色物流出。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都可由于尿酸盐沉积而呈白垩颜色。关节周围的组织和腿部肌肉偶尔会有广泛性的尿酸盐沉积。光镜下,受损关节腔出现尿酸盐结晶,滑膜呈急性炎症,受损肌肉中有大量尿酸盐结晶,周围出现巨噬细胞。发病时间长的病鸡在滑液膜、受损关节的软骨和骨、肌肉、皮下组织及肾脏等处可见到痛风石。

   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水平持久增高至150 mg/L以上,甚至可达400 mg/L。血中非蛋白氨(NPN)也相应增高。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嗜肾株感染时,除可造成鸡血清尿酸升高,肌酐含量也会升高,可出现血清钠与钾浓度下降、脱水等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变化,并且出现血液pH值降低。

5  防制  由于本病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治疗效果较差,因而应以预防为主。由于痛风的发生大多与营养性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鸡的品种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全价饲料。首先蛋白质含量要适当,注意氨基酸平衡。确保日粮中各成分的比例,特别是钙、磷的含量。病鸡不宜长期应用磺胺类、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碳酸氢钠用量不超过0.5%,时间不超过4天。注意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和维生素A由于高温潮湿等因素被破坏。在鸡的管理方面应该按照鸡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光照制度、适宜的环境温度和供给充足的饮水。保持禽舍清洁、通风,降低禽舍湿度。针对传染性因素,主要是严格免疫程序,搞好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减少与病原接触的机会。

   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据报道,别嘌呤醇(7-碳-8氮次黄嘌呤,Allopurinol)的化学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是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抑制剂,能减少尿酸的形成,按10~30 mg/kg体重,每天2次,口服,可抑制尿酸的形成;饲料中添加铵盐类可酸化尿液,从而可减少尿酸盐结晶的形成;丙磺舒主要是促进尿酸盐的排泄,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但对急性痛风无效;辛可芬可用于急、慢性痛风;另外,双氢克尿噻、碳酸氢钠、乌洛托品和地塞米松等治疗痛风都有一定的效果。通过调节鸡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方法也可治疗痛风,常用的有补液盐(配方: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2 g,加40℃作用的饮用水1 000 ml,另加维生素C 500 mg/kg体重,维生素B1 10 mg/kg)饮水,一般用药后第2天即停止死亡。市售肾肿消、肾肿解毒药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中草药在家禽痛风的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草药治疗的原则是“利水渗湿、抗菌消炎、健脾胃和调整气血;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如肾肿痛风散,组方有海金沙、金钱草、泽泻、木通、猪苓、滑石、茯苓、川芎、白术、大黄等,每公斤体重0.5~1.0 g1日分2次混料饲喂,据说有较好的效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