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蛋鸡饲养管理经验谈
时间:2009-12-18 13:34:08来源:作者:大山
 蛋鸡的品种改良技术已有多方面的突破。蛋鸡品种改良的走向是提早母鸡的性成熟,改良成较小的体型,较高的产蛋高峰,抗病性增强。而品种改良的性能达成,有赖於营养的加强和饲养手段的配合,这亦是所谓的优良的品种,均衡营养的饲料及完善的饲养管理,为经营蛋鸡事业的三要件,缺一不可。

        诸如过去蛋鸡育成期由 20 周龄达到初产,演变到今日 18 周龄开始初产,这完全是经由遗传改良及营养加强,管理技术的配合,缩短蛋鸡的育成期,提高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蛋鸡育成前 8 周,骨架的生长达 85%,在 15 周龄後就不再成长骨架,可见前 8 周的饲养是相当的重要。

        蛋鸡的饲养管理从育成期到产蛋期,应随时提供鸡的基本需求 饲料、光线、空气、饮水、空间及卫生。任何一项需求的不足,一定会对生产性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0 8 周龄的饲养管理

        上述 0 8 周龄的小母鸡,在育成阶段,因骨骼发育达 85%,在这阶段除体重的增加外,更应注重骨骼生长,所以建议在 0 8 周期间应饲喂小鸡料,以促使骨骼完全发育。

    (一)雏鸡的育成管理

        1.进雏前 1 周小鸡舍、育雏器须清洗乾净及彻底的消毒。

        2.开始育雏时,在床面铺纸 ( 旧有纸袋拆开可供使用 ),7 天後才可以拿掉铺纸。

        3.鸡舍在小鸡到达前 2 小时开始给温,育雏保温器需调整到育雏所需温度 ( 29 30℃ )。

        4.饮水器放置於保温源旁,在饮水中添加 5% 葡萄糖或电解维他命,防止小鸡因公母鉴别,马立克疫苗接种及长途运输所造成的紧迫。

        5.给料:小鸡到达後先给饮水,3 小时後再给饲料,每 3 4 小时喂饲 1 次,一天给予 6 8 次 ( 少量多次 )。在 3 天内饲料拌水,以湿饵喂食。

        6.保温以小鸡舒适为原则。一般观察小鸡活动情形,作为温度的调整依据。如温度过高,小鸡会离开温源,有不安、喘气、脱水、衰弱的现象。温度过低,小鸡在温源处挤一堆吸啾声不断。在台湾夏天 1 周後可逐渐停止保温,春秋季约 2 周,在冬天约需 3 4 周。

        小鸡停止保温,应逐渐减少温度及时间,可从中午减少起,直到全天不保温。

        7.湿度:育雏时相对湿度至少应达 60%,可以在地板 水,或在育雏器上置水盘,这样对於湿度,有调整的作用。

        8.淘汰:雏鸡在最初 1 周死亡数较高,管理者应常检视,同时淘汰健康不佳小鸡 ( 如雏白痢、跛脚、弱小鸡等 ),减少疾病传染。

        9.换气:保温期间,常因保温过度,使得舍内密不通风,这容易诱发 Marck's 病、呼吸器病,而且影响小鸡成长及活力。至於通风方面应严防贼风,必要时开窗户调节加温系统,保持育雏器内温度。

        10.空间:开始育雏,每一育雏器可容纳约 350 只小鸡 ( 笼饲 ),但不可超过 400 只,平饲可容 500 只,随小鸡生长逐渐加大空间,或分开。

    (二)剪嘴的方法

        剪嘴是蛋鸡的重要工作,应慎重执行。过度剪嘴会造成废鸡,剪嘴不足造成啄肛、啄毛,死亡率增加及终身饲料的浪费。小母鸡建议在 7 10 日龄施行剪嘴原因是:1.所受刺激紧迫较少。2.易於止血。3.节省劳力。施行方法有二:

        1.烧烙剪嘴法:烧烙器构造简单,类似焊枪,可手握操作,左手捉鸡右手握烧烙器 ( 孔径大小分 6 个孔,鸡大小均可使用 ),小鸡嘴啄塞进孔内,距小鸡鼻乳前方约 10 元铜币厚度,旋转,约 2 秒钟烧烙,经烧烙後嘴啄不切断,但数天後因神经、血管烧死,而逐渐萎缩、脱落,此法操作简单、确实,不易出血,不影响食料及鸡只的发育。

        2.烧灼剪嘴法:此法是把小鸡嘴啄以高温的切刀,将嘴喙切断,此法在国外普遍被使用。

   (三)移动

        1.小母鸡生长过程中,因饲养管理需要,应须移动,小鸡在育雏舍内饲养 6 周後,将鸡移入中鸡舍,饲养至大鸡 ( 约 18 周 ),再移动至蛋鸡舍。

        2.移动小母鸡,因环境改变,及捉鸡的紧迫,容易诱发疾病,建议利用夜间进行,因鸡只在暗夜睡觉,不易惊动,容易捕捉。

        3.移动後,注意防风保温。

        4.在移动前应清洗鸡舍及消毒,但在移动小鸡後,利用天候较佳,且暖和的中午,施行 ( 优碘液 ) 喷雾消毒。

        5.移动前後 2 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维他命或抗生素。

    (四)换料

        小母鸡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所需要的养分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换饲料,小母鸡在 8 周龄前完成 85% 的骨骼发育,在 0 8 周时应饲喂「小鸡料」( 因为小鸡料可供给骨骼完全发育 ),而在 8 周後更换为「中鸡料」。

二、8 18 周龄的饲养管理

        在这段育成期间,小母鸡已进入中鸡、大鸡的育成期,由於品种技术的改良鸡的体型较小,初产期亦提早,所以在饲养管理上,亦有所改变;为了使小母鸡在 18 周龄达到标准体重,建议使用中鸡料,到初产为止。小母鸡在育成期到初产,必要完成的两项重要工作,其一是检视体重和骨架发育。其二是疾病的防疫接种计划。

   (一)检视体重和骨架发育

        在小母鸡的育成工作,主要是养成一批健康精壮整齐度高的小母鸡,且符合标准的体重与骨骼发育目标。目的是:1.增加初产时蛋重。2.更高的产蛋高峰。3.维持更长久的产蛋高峰。

        1.体重的测定:鸡的育成要求达到标准体重外,亦应着重於体重均一性,小母鸡在 4 周龄後,每 2 周测定一次,以公克为单位。

        鸡群的平均体重上下 10% 的鸡数,达 80% 以上,代表是一批发育整齐且良好的鸡群。

        2.骨架发育的测定:小母鸡 4 周龄开始,每 2 周测量 1 次骨架发育,一般是测量脚胫的长度,由足掌至踝关节的部位,以公分为单位,至少应有 90% 的鸡脚胫长度在标准长度上下 5%。

        如果测定结果和目标体重及骨架标准的差距过大,或者整齐度差的话就应找出原因,是否剪嘴不良、密饲、过冷或过热、疾病、内外寄生 感染、营养不足或给料不均、通风不良等。

        小鸡如体重不足,应增营养,直到体重达到标准。若超重可降低营养或实施限饲计划。( 表 1 )

 

表 1、蛋鸡标准体重与脚径长标准

<--mstheme-->
周       龄<--mstheme-->1<--mstheme-->2<--mstheme-->3<--mstheme-->4<--mstheme-->5<--mstheme-->6<--mstheme-->7<--mstheme-->8<--mstheme-->9<--mstheme-->10<--mstheme-->11<--mstheme-->12<--mstheme-->13<--mstheme-->14<--mstheme-->15<--mstheme-->16<--mstheme-->17<--mstheme-->18<--mstheme-->19<--mstheme-->20<--mstheme-->体重 ( 公克 )

脚长 ( 厘米 )<--mstheme-->

60

34<--mstheme-->

110

41<--mstheme-->

175

49<--mstheme-->

240

58<--mstheme-->

340

65<--mstheme-->

440

74<--mstheme-->

535

81<--mstheme-->

620

87<--mstheme-->

705

94<--mstheme-->

785

97<--mstheme-->

855

99<--mstheme-->

930

101<--mstheme-->

1000

102<--mstheme-->

1065

103<--mstheme-->

1130

103<--mstheme-->

1195

103<--mstheme-->

1260

103<--mstheme-->

1335

103<--mstheme-->

1410

103<--mstheme-->

1460

103<--mstheme-->

   

表 2、蛋鸡防接种计画

<--mstheme-->
日  龄<--mstheme-->4日<--mstheme-->7日<--mstheme-->8日<--mstheme-->10日<--mstheme-->14日<--mstheme-->18日<--mstheme-->35日<--mstheme-->42日<--mstheme-->70日<--mstheme-->112日<--mstheme-->119日<--mstheme-->疫苗

种类<--mstheme-->

ND+IB<--mstheme-->CRD   油质  0.5 Dose<--mstheme-->IBD<--mstheme-->POX<--mstheme-->ND+IB<--mstheme-->IBD<--mstheme-->ILT<--mstheme-->ND+IC油质<--mstheme-->ND+IC油质<--mstheme-->CRD油质1Dose<--mstheme-->ND+EDS+IB三合一或ND+IB

或ND+EDS<--mstheme-->

方法<--mstheme-->喷雾

点眼<--mstheme-->

皮下

注射<--mstheme-->

饮水<--mstheme-->穿刺<--mstheme-->喷雾

饮水<--mstheme-->

饮水<--mstheme-->点眼<--mstheme-->肌注<--mstheme-->肌注<--mstheme-->肌注<--mstheme-->肌注<--mstheme-->

   

    (二)疾病的防疫接种计划

        疾病的发生归类有传染病 ( 细菌性、病毒性 )、内外寄生 感染、原 性、霉菌性,及中毒性,或营养缺乏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它特有的徵候,因此管理者应随时观察鸡群状况,及早发现鸡病的发生,并请兽医师给予适当的诊治。

        1.疾病发生的徵候

        (1)精神不振食料量减少。

        (2)鸡只开口呼吸,发奇声 ( 夜间观察 )。

        (3)排异样便。

        (4)产蛋聚降,无壳蛋增加。( 产蛋期 )

        (5)鸡死亡数异常增加。

        (6)鸡站立不稳。

        (7)外观眼睑浮肿、流鼻水、鸡冠发痘或萎缩或变色。

       2.防疫接种计划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以特定的病毒,或细菌的特异性抗原接种到健康鸡体,产生免疫抗体,以抵抗外来的病原。因各地各场的疫情不同,因此设计的计划应优先考虑各地的环境。疫苗的接种,应选在健康无紧迫的时间接种,如气候变化,或移动的同时,疾病发生等均不适施行接种。

        表 2 防疫计划供参考,可依各场情况,而订定最适当的防疫计划。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小母鸡从育成舍移动至产蛋舍,就代表一群被育成的优良品质的小母鸡,将进入另一新的“生产阶段”,因此经由产蛋的管理计画,激发母鸡最高的产蛋性能,以期达到饲养的经济效益。这时应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其生理要求,就如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饲料、光线、饮水、空间及卫生。

    (一)迁移至产蛋舍

        1.小母鸡在 18 周龄达成体重标准,即将进入初产,这时可迁入蛋鸡舍。

        2.产蛋舍在小母鸡迁入前,须先做好清洗及消毒的工作。

        3.迁移前後 3 天,饮水或饲料添加电解维他命或抗生素。

        4.迁移时,工作人员捉鸡应小心,避免骨折及损伤发育中的生殖系统。

        5.当体重达到标准或产蛋达 1%,开始喂予高峰产蛋用饲料,准备初产的来临。

    (二)点灯管理计划

        1.光照的影响

        光照会影响下列各项结果:a.初产日龄。b.蛋重。c.总蛋重。d.死亡率。e.生长。f.饲料换料率。g.行为。

        2.光照的原理

        眼球受到光线的照射,经由视神经的传达,作用於内分泌腺体 ( 视丘下部,脑下垂体前叶 ) 分泌贺尔蒙 ( FSH 滤泡激素、LH 排卵素 ) 经血液传递,作用於卵巢、卵泡,促进卵巢发育及卵泡排卵。

        3.点灯方法

        (1)一个 60 烛光的灯炮,适用於 8 坪地面积。在目前台湾传统开放式笼饲的鸡舍相距 12 尺,距地面 6 尺高处,装置 1 盏 41 瓦特灯炮即可达到点灯效果。

        (2)小母鸡育成期间以最长日照时间为基点,作为固定的光照时间,如日照时间不足则以点灯补足之,直到小母鸡达到初产标准体重,才开始逐渐增加点灯时间;每周增加 15 30 分,直到 17 小时为止 ( 日照+光照 ),如果鸡群体整齐度不一或有多产双黄蛋及脱肛现象,则点灯时间应 15 分/周缓慢增加。

        (3)产蛋期间,光照时间可逐渐增加,或保持不变,但不可减少光照时间。

        (4)应随时更换损坏的灯炮,及清洁灯炮,维持灯炮照明度。

   (三)寡产鸡的淘汰

        产蛋期间,管理者应淘汰消耗饲料,但不产蛋的病鸡或寡产鸡。根据 1985 年 Dr.  Gordon  Ballan 估计,在 50 周龄的鸡群中,不生产或低产的蛋鸡比率分别为 1.7% 和 16.9%,到 62 周龄时,不生产的蛋鸡将达到 8.5%。因此管理者於鸡只产蛋时期的最後 5 个月,平均每月至少应淘汰 1% 的蛋鸡。

        不生产的蛋鸡所消耗的饲料约产蛋鸡的 75% 摄食量,如饲料每公斤平均为 6.25 元,则不生产的蛋鸡每只每月将浪费 14 元以上的饲料费,所以从鸡群中淘汰这些不生产的蛋鸡,将可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

        1.特徵

        (1)鸡的鸡冠萎缩、乾涸或变色,虚弱有病的样子。

        (2)鸡的嘴喙、脚胫和肛间区域,黄色着色程度较多产鸡为深。

        (3)鸡的泄殖腔紧缩,耻骨宽度狭窄 ( 高产鸡耻骨间隔约 3 指头宽,耻骨至胸骨间隔约 4 指头长 )。

       2.经济效益

        (1)蛋鸡因疾病造成不生产或低产的情形下,仍继续消耗饲料,且这些蛋鸡可能生产品质差的鸡蛋。

        (2)淘汰这些蛋鸡,有助於控制和减少疾病的传播。

    (四)强制换羽

        蛋鸡开始产蛋 8 个月後,产蛋开始低落,如实施强制换羽,在 2 个月後,可另造产蛋高峰期,延长产蛋期限,同时也可改善蛋壳品质,符合经济效益。

        在台湾因季节因素,蛋价变动起伏甚大,经营者通常在蛋价低迷时,利用产蛋後期的鸡群,实施强制换羽,期望 2 个月後蛋价的回升。

        实施强制换羽是使鸡遭受生理上的紧迫,致使鸡的羽毛脱落。采用的方法有断料、断水、减少光照。

        强制换羽的方法:

        1.施行强制换羽前,先淘汰病鸡及寡产鸡。

        2.停止给料,每日每百只喂饲含钙的牡蛎壳 700 900 公克持续 3 4 日,藉不平衡的饲粮,使鸡只产生紧迫。

        3.停止给水,断料後才开始断水。

        4.减少光照:关掉人工光照,但在密闭式鸡舍内,每天实施 8 小时光照。

        5.开始给料:给料前应补足空位或空笼的鸡只,以控制鸡只食量。停止给料约 10 14 日,平均体重降至原来的 70%,鸡群开始脱落羽毛时,应可以开始给料。给料的方法是渐进的增加,第一天给饲料量 30 公克/只,每 3 天逐渐增加 15 公克,增加到正常量为止。

        6.点灯:强制换羽开始实施 30 日後,开始点灯,每周增加 1 小时,增加到光照时间达 17 小时为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