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时间:2010-03-01 15:23:16来源:作者:陆飞
    春播马铃薯一般选用脱毒、早熟的品种,如费乌瑞它等。一般在出苗后60天即可收获,收获期正值南方的马铃薯已卖完,而北方的尚未成熟,利用这一市场淡季上市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抓好马铃薯出苗后的田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大鲜。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最外列齿扩大为犬齿,前端齿较大,但较疏,前端中央无齿。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金黄色,发光颗粒为橙黄色。背鳍浅黄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未缘黑褐色,臀、腹及胸鳍为鲜黄色,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大黄鱼与小黄鱼外形较相似,区别依据是:大黄鱼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鳞8~9列,而小黄鱼为5~6列,大黄鱼第二臀鳍棘长大于或等于眼径,而小黄鱼的则小于眼径。大黄鱼尾柄长与尾柄高之比(3.4~3.7)大于小黄鱼(2.7~3.4)。
  
  大黄鱼曾是我国重要经济鱼之一,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北起黄海南部,经东海、台湾海峡,南至南海雷洲半岛以东。该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近海中下层。大黄鱼生殖季节有春、秋两季,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作为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因过度捕捞,资源破坏严重。经过多年研究,1990年开始批量育苗,商品鱼养殖从1992年开始不断扩大规模,产量逐年增加。养殖省份从福建开始,并向浙江、广东,海南等省辐射。养殖方式从网箱养殖向池塘养殖拓展。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克左右。养成阶段的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枯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较鱼块具较多优点: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营养全面。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妒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待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pH8.0。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