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提高种鹅生产效益的关键措施
时间:2010-03-15 15:58:01来源:作者:许可
     鹅为产蛋量较少的家禽,产蛋的季节性很强,休产期较长,种鹅开产月龄一般在7-8月龄,育成期也相当长,如不采取综合开发的技术措施,饲养种鹅的经济效益往往不高。近年来,肉鹅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发展迅速,种鹅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种鹅饲养的综合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种鹅养殖户(场)的高效生产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1、综合规划,提高效益,种养结合,因地制宜
  
    天然牧草—种鹅—鱼综合生产模式:一般每公顷水面可养鹅300-500只,水边及库池周围有充足的青草,供鹅食用,可以把种鹅的粪便充分利用变为鱼类的食物,同时利用鱼池肥泥,可以肥地,增加牧草产量,节约化肥用量,为了防止水体过度污染以及防止鹅群过度分散影响交配和消耗能量,一般应在水面靠鹅棚一侧用网围出一定区域,以便于鹅群的饲养管理。
  
    果林—草—鹅综合模式:就是利用果园或林下草地饲养种鹅。
  
    人工种草—鹅结合生产模式:就是把种植业和养鹅结合起来,利用空闲地或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籽粒苋、苦荬菜等作为鹅的饲料,这个模式主要适用于草地和塘汲较少的平原农区。
  
    2、适时调整种群结构,发挥种鹅的繁殖潜力
  
    鹅的繁殖能力与鸡和鸭不同,一般母鹅第2个产蛋年比第1年产蛋量高,并可保持到第3-4个产蛋年,并且第2-4产蛋年,母鹅所产的种蛋,合格率明显高于初产年,孵出的鹅苗质量相应提高。公鹅的交配能力则在1-3年为最强,因此要发挥种鹅繁殖潜力,提高商品鹅生产质量,有必要增加种鹅的利用年限,改变每年清群的做法。
  
    为保持鹅群持久旺盛的生产能力,不影响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应采用全进全出制度,考虑到育种因素,种鹅繁殖的年龄变化因素,种鹅采用3年全群更新1次最好。
  
    3、选择适宜的品种
  
     鹅的品种不同,其生产性能差异很大,选择适宜的品种饲养是获取高产的前提高和基础。为适合于深加工的要求,规模化养鹅应选择纯白羽,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好,适应性强的品种或配套系进行饲养。目前主要优秀品种有籽鹅、狮头鹅、马冈鹅、白鹅、豁眼鹅,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体形中等,羽毛白色,胸阔臀宽,颈长向前弯曲,似弓形,胫粗而直,整个体躯呈长方形,并产蛋多,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好,生后180-240天开产,年产蛋量为100枚左右,多者可达180枚,蛋生是118-131克,蛋壳白色,是肉鹅生产的优秀母本,可选用法国莱茵鹅作为父本生产杂交商品鹅,成年时羽毛纯白,商品鹅,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
  
    4、做好鹅的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配合饲料。鹅以食草为主,但不能满足生产发育或生产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因此,必须加喂精饲料,特别是蛋白饲料的补充,对增强鹅的体质是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也很重要,除青草外,还要根据鹅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补充不同的配合饲料。
  
     在放牧时要注意青草的品质,被工业废水污染的青草,生长在污水中的草,田边地头被农药污染的青草均不能吃;有霉变的谷物、饲料不能用。特别是已发霉的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最高。除此之外,还要特别了解放牧环境和栖息的地方,鹅病发生的情况尤其是注意有无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做好鹅群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合理安排好,满足不同鹅群对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等条件的要求。细心观察每群鹅的采食、交配、产蛋、排粪情况,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及时诊沼。鹅舍、运动场要每日清扫,定期消毒,垫草要勤换勤晒,用具要每日清洗,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喷雾消毒法,即将消毒药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地方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液的浓度,按各种药物的说明书配制,一般用农用喷雾器来喷洒。
  
    做好疫苗的预防注射工作。①对鹅雏的免疫注射。未经小鹅瘟疫苗注射的种鹅所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鹅应出生后注射抗小鹅瘟血清,每只0.3-0.5毫升;②对种鹅进行免疫注射。小鹅瘟疫苗在种鹅开产前1个月左右进行第1次注射,开产后10-14天进行第2次注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