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缢蛏的敌害防治技术
时间:2010-04-21 08:59:14来源:作者:王敏生
    缢蛏  俗名蛏子,属海产瓣鳃类软体动物。是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海涂的重要养殖对象。缢蛏壳薄,体软,且营穴居生活,对敌害及环境变化的防御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各类海洋生物的食害,帮有“唐僧肉”之称。现将几种主要危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箭鳗 

  体呈圆筒形,口甚小,背部青黄色,既能进又能退,故有“倒生鳗”之称。喜穴居养蛏田积水处,日夜食害蛏子,每年6~10月间均有发生,尤以8--9月间最烈。 

  防治方法:配制1.2%--1.3%浓度的氰化钠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蛏田积水处,箭鳗即了洞而死(此药仅对红色血液的鱼类有杀伤力)。每667米2 (1亩)用量:泥质涂150--250克;少质涂150--200克,加水配制上述浓度后喷洒蛏田,效果较好。也可在晴天大干潮时用手或鳗刀捕杀。 

  2、涂刺 

  体扁平,背甲青灰色,具有数条环节,休侧生有数对毛足。体长0.6--1厘米。它虽不食害蛏子,但经常成群集结涂面,爬松泥土,破坏蛏子穴居环境。每年春季危害最烈。 

  防治方法:

  ①疏通水沟,排除积水,使其露出涂面被烈日晒死;

  ②配制0.35%浓度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养蛏田效果好。时间要求在晴天中午干潮后进行。 

  3、肉食性腹足类 如红螺、荔枝螺和斑肉螺等。

  这些在常以腹足盖住蛏穴,迫使蛏子因缺氧而上升洞口,随即吸食其肉。每年4~10月间均有发生,以5~6月危害最烈。 

  防治方法:配制0.2%~0.3%浓度的石灰水溶液喷洒蛏田,迫使螺类爬出涂面,即可用手捕捉。也可用五氯酚钠杀除,用量为10克/米2 (粉剂),喷洒涂面,即能杀死螺类90%以上。 

  4、海涂污染的防治 

  在潮流缓慢、涂质肥沃的海涂,特别是多年养殖的老涂,容易受硫化物污染,散发出强烈的恶臭。尤其在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涂泥中不断散发出硫化氢(h2s)等有毒气体,造成蛏子缺氧中毒,导致蛏子大面积暴死。 

  防治方法:

  ①在播种蛏苗前,海涂必须经过深翻曝晒,使海涂中的硫化物得以散发和消除,减轻对蛏子的毒害;

  ②提供轮作轮养,一般海涂养蛏不宜连续养3年,应有1年的休养生;

  ③采收蛏子要干净、彻底,尽是减少漏蛏,防止残留在涂层里的蛏子腐烂变质,产生有毒物。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