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文蛤暂养育肥技术
时间:2010-05-05 09:12:49来源:作者:赵慧
    一、池塘设计

    池塘以2000~4000平方米为宜,过小水质、水温易变,过大饵料难以培养,操作不便,暂养和出池劳动强度大,文蛤的贮存和销售压力增大。

    据观察,文蛤在生活过程中,随出水管排出的排泄物黏附在出水管附近的底质上,在饵料生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这些排泄物会越积越多,影响文蛤的生长。所以在池塘设计时要有利于这些排泄物的清除。池塘设计在池塘的长度方向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以0.2%为好。另外,在排水一端多设几个排水口,一般每隔3米设一个排水口,这样会使池塘排水流畅,不留死角。池塘总深1.5米,水深1.0~1.3米。换水时开动增氧机,池塘水被搅动起来,底质表面的文蛤排泄物也会被搅动浮起,随水流排出池塘外。

    二、底质

    文蛤的养殖对底质要求很高,底质最好取自文蛤养殖区,这样环境条件相似,使暂养的文蛤很快适应新环境,缩短生长停滞时间,快速进入生长阶段。底质的理化指标要符合要求,使用前要经过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漂白粉消毒,消毒液要经过过滤,防止滤渣混入底质。消毒后的底质要经过日晒,可以进一步清除病菌,疏松底质,为文蛤创造一个良好生存环境。底质在池塘中厚度应达到25厘米左右。

    三、饵料

    为了保证暂养池有充足的饵料供应,应该专池培养藻类,这是文蛤暂养育肥的关键所在,藻类可以定向培养,也可以培养天然藻类。定向培养藻类可以选择小球藻、金藻等优质单胞藻。在池塘中用有机肥定向培养小球藻比较容易,而且营养全面,能够满足文蛤生长发育的需要。

    藻类培养池在培养藻类之前,首先用50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彻底清塘,并且要搅动池底淤泥以杀灭各种虫卵。约7天后施入腐熟的鸡粪500克/平方米作为基肥,然后注入新鲜过滤海水,以海水中的天然藻类作为藻种进行培养。注入海水时要用300目的筛绢过滤。以后根据水色情况搅动池底,使池底基肥中的营养物质溶于水中,增加水中的营养盐,使藻类大量繁殖。用鸡粪培养藻类效果极佳,可以使池塘中藻类具有极高的浓度,为文蛤暂养池源源不断地提供饵料。一个饵料池可供给3个同样大小的文蛤暂养池提供藻类。

    由于海水中的天然藻类混杂,有时优势种不是我们想要的,比如含有甲藻等有害藻类。这时就不能培养天然藻类,必须定向培养。土池定向培养藻类方法是在室内进行藻类的一级及二级培养,室外藻类培养室进行三级培养,然后接种到藻类培养池即可。定向培养藻类,培育池应该带水清塘。

    四、暂养密度

    暂养密度可按3千克/平方米计算,规格约3厘米左右、已经达到上市规格的文蛤。暂养时间一般是从9月份开始,暂养20~30天即可。密度不宜过大,因为文蛤滤食藻类的能力非常强,密度过大藻类跟不上,达不到暂养育肥的效果。另外文蛤密度太大,底质中的硫化氢和化学耗氧量都会显著增加,容易造成文蛤死亡。文蛤的死亡具有明显的扩散性,传播速度极快,一般10天左右就能引起整个池塘文蛤的大量死亡。文蛤一旦发生大批死亡,再进行水体消毒、药物泼洒等措施已无济于事。所以在文蛤暂养过程中,不应该过分追求放养密度,而应该综合考虑。

    五、管理

    每天定时投喂藻类。可用水泵把藻类培养池的水泵入文蛤暂养池,补充饵料,使文蛤暂养池的水有淡淡的颜色即可。

    暂养池水环境管理要掌握好水质指标,一般盐度为5~28,pH值为7.8~8.5,水温为1.2~3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单胞藻浓度为50万个/毫升以上,氨氮与亚硝酸盐不超过0.4毫克/升。平时做好水温、水质监测工作,定期测量水质理化指标。通过观察水色来调节饵料生物的浓度,水色应保持淡的黄绿色,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之间。

    每天要注意观察藻类培养池的颜色,保证颜色较深,使藻类有一定的浓度,透明度保持在15厘米。

    六、换水

    文蛤暂养池每天投饵,所以不用换水,但应排水,以便排除池塘中的文蛤排泄物。文蛤每天的排泄物是很多的,而且都在底质表层,容易使底质变质,即使使用微生态制剂也需要排除废物。排水前可用增氧机搅水,把底质上的文蛤排泄物搅起,让这些废物随水流排出池外。

    文蛤经过1~2个月的暂养育肥,可以大幅度提高肥满度,有效降低文蛤体内大肠杆菌和重金属含量,增加文蛤的食用安全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