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生物增氧助鱼类安全过冬
时间:2011-07-01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湘
: 15px;line-height:24px" colspan="2" bgcolor="#FFFFFF">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约为1℃~3℃),因此,鱼类的安全越冬是北方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在漫长的冰封期如何保证冰下水体维持足够的溶氧,避免鱼类发生窒息,历来是鱼类越冬问题的焦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早在1979年~1982年与大连水产学院等单位协作,进行生物增氧课题研究并取得成功。本项目通过对越冬池冰下水体主要理化因子及生物状况的变化规律调查研究,建立了一个利用生物增氧越冬,保持池水氧平衡的科学模式。本成果在北方地区迅速推广开来,于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用于改善水质、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达到鱼类安全越冬的目的。
生物增氧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越冬池塘 越冬池塘面积以5亩以上为好,池塘深度必须达2.0米~2.5米,有效水深达1.1米~1.8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每升25毫克~50毫克的范围内较合适。只要渗漏不严重,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均可作为生物增氧越冬池。越冬前要清除池底污泥,或将池水排干,晾晒3天~7天,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洒。
放鱼密度 最大冰厚时,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每立方米500克~600克,冰下平均水深不足1.5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每立方米300克~400克。入池前,鱼种要用3%~5%的食盐水消毒。
  施肥 冰下施肥可以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提高其产氧能力。浅水池在封冰一个月后开始施肥,深水池可晚些。施肥采用冰下挂袋法,每次每立方米水体施硝铰4克~5克,过磷酸钙2克~3克,每月施1次~2次。
  控制浮游动物 利用药物或生态防治,控制冰下浮游动物的发生与发展,既减少耗氧,又保证了浮游植物的增殖(产氧)。如果发现水下浮游动物量过高,要及时泼洒每升1毫克~2毫克晶体敌百虫进行杀除。
  补注新水 越冬池塘如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可不必补水。当水位下降较多时就应及时补水,但切忌一次性大量补水,以免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扫雪 及时扫除冰面积雪(包括乌冰上的积雪),保证冰下光照。不论是明冰还是乌冰都要及时扫雪,扫雪面积越大越好。如不能全部清扫,可扫成雪趟,以南北走向为好,扫雪面积应达池塘的80%以上。越冬面积较大的渔场最好配备小型的扫雪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乌冰情况下,表层水的产氧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为明冰的70%,只要池塘深度适当,保证充足的植物营养盐,乌冰下的光合作用也可以产生足够的溶解氧,使鱼类安全越冬,但最好还是重新打出明冰带,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