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春季严防禽畜急病
时间:2012-08-02 15:54:21来源:龙沼镇农科站作者:薛玉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畜禽也到了快速生长的季节。此时饲养户应该抓住防疫保健的饲养管理重点。但是,由于饲养畜禽的种类的不同,其饲养管理侧重点也不一样。其具体的是:
    一、羊——抓紧驱虫
  春季是羊消化道线虫病的高发期,羊体内的各种线虫数量大幅度增加。此时驱虫,可以收到一次用药就能驱除羊体内全部消化道线虫的效果,不但可以使羊群快速增重,降低春季死亡率,而且有利于羊群夏季抓膘和防止各种寄生虫虫卵污染草场。其驱虫方法是:  
    目前,驱治羊消化道线虫病效果较好的药物,应首选国产的抗蠕(又名丙硫苯咪唑)。按羊每公斤体重7毫克的剂量给药。将药物拌入饲料或溶于水中,一次给服。一般一次用药即可全部驱除羊体内的消化道线虫。
    二、雏鹅——加强管理
  1、选择健康雏鹅
  健康正常的雏鹅表现为重量适中,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立,叫声洪亮,毛色光亮,活泼,眼睛明亮有神且灵活。发育不良者表现为重量较轻或过重,脐部收缩不良,卵黄吸收欠佳,呈现大肚脐或钉脐并带有血污,软弱无力,叫声尖而低,毛干燥,眼睛无神。
  2、控制好温、湿度
    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必须控制好温度。春季育雏温度一般控制在28~30℃,一周后每天下降1℃,温度下降为16~18℃时,就可常温饲养。
     育雏室潮湿会影响雏鹅生长,且易引发病害;育雏室过于干燥又会使雏鹅体内水分通过呼吸向外过量散发,致使雏鹅体内残余蛋黄吸收不良。育雏室湿度一般调节在55~60%,2周龄后调为50~55%,同时视温度高低调节湿度。
  3、注意开食方法
    雏鹅出壳24小时即可开食。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或维生素。雏鹅开食饲料最好用半生半熟的大米饭。5天后在饲料中加入少量青料。雏鹅会采食后,让鹅自由采食,每天喂6~8次,少喂勤添。
  4、放牧嬉水
    15日龄的雏鹅舍饲,每天放牧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50分钟;15日龄以上的鹅则长期放牧,日放牧5~8小时,放牧要晚牧早归。20日龄以内的鹅日嬉水2次,每次30~60分钟,上岸后理干被毛入舍。
  三、肉鸭——抓好育雏
  1、挑选好雏苗
    要选同一时间出壳、眼大有神、体态强壮、行动灵活、羽毛光泽、腹部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良好、脚蹼肥润、手摸挣扎有力、脚温暖、叫声响亮、泄殖腔收缩有力和湿润干净的雏鸭来养。弱小雏鸭在育雏时往往会相互叠堆而被压死。
  2、过好育雏关
    春季育雏期为1~20天,特别要抓好1~7日龄幼雏期的管理。要有较宽的育雏房舍,加厚垫草,每平方米放20只左右,让雏鸭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要提前做好加温工作,进雏时保持32℃,以后每两天降低1℃左右,直至舍温与外界气温相近。温度的控制,以雏鸭不聚堆为原则。温度适宜,雏鸭采食力强,个体均匀,增重快。养鸭人员需经常观察鸭群情况,对挤堆的雏鸭要将其赶散,每20~30分钟要赶堆一次。否则湿气凝结在雏鸭的绒毛上会导致湿身。要注意通风换气,室内应无刺鼻的氨味,防废气、氨气中毒。有阳光的天气,要把雏鸭赶到避风的地方放牧或晒太阳。要及时把较小、较弱的个体挑出另外组群,加强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和群体的均匀度。
  3、注意饲喂卫生
    雏鸭出壳24~26小时要饮水,最好采用深井水或较温暖的自来水,可在水中投药防病。饮水后1小时即可开食,开食后即可自由采食。不要突然变换饲料。喂料定时,不喂霉料,由采食量,经常铲除料槽边角和底部的霉料。地上平养时最好采用流动水育雏。
  4、加强管理,防止应激
    晚上给予暗光,既便于雏鸭采食又防鼠,最好有人看护。养鸭人员要经常接触、呼唤鸭群,调教其采食、回栏、放牧。初次放水每次10~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白天放牧放水,晚上要把幼雏赶到室内或在运动场上分小群保温,以防晚上寒冷时,雏鸭长时间堆压而造成死亡。给雏鸭播放音乐可以诱导放牧或回栏,也可以减少由声音造成的应激。另外,应注意灭鼠防害。清除鸭活动场地上的杂物,整理运动场,勤清粪。
  四、蛋鸡—— 调整饲料
  1、调料:春季气温回升后,如果继续饲喂能量较高的饲料,则使蛋鸡体重增加,反而影响产蛋率。这时,饲料中代谢能量应降至每公斤2700千卡。其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的比例。产蛋率达50%时,蛋白质含量应为15.5%;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比例提高0.5%,但最多不要超过18.5%。其方法是多加鱼粉、豆饼。
    2、补钙:鸡产蛋多,对钙的需求量相应增大。饲料中缺钙,会使鸡下软壳蛋、无壳蛋,甚至出现啄食蛋壳现象。因此,饲料中的钙要由2~3%提高到4%,磷从0.5%提高到0.6%。如发现蛋鸡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可将盐提高到0.1%,并相应添加一些矿物质添加剂。
    3、补维:为了补充维生素,最主要的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例,可将青菜比例由冬季的15%提高到32%。春季对产蛋率在75%以上的鸡群,每晚8时应加喂15%的颗粒饲料。
  五、猪——防病保健
  春季天气渐渐转暖,正是养猪的好季节。气温的回升,各种病菌也开始活跃。而畜禽经过越冬,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管理失当,极易引发猪病,降低养殖效益。
  1、修复猪舍,搞好消毒: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搞好猪舍卫生,经常对猪圈消毒,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是搞好春季养猪的重要环节。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沉积脂肪少,抗寒能力差。而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保持猪舍温暖、环境干燥洁净、空气流畅,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尤为重要。特别在北方地区,经产母猪一定要实行暖房产仔,这是保证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同时,在春季来临之前,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菌生长繁殖。具体做法是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再用20~30%的石灰乳或20%的草木灰或2~3%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用具洗净后用3~5%的来苏儿水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2、加强防疫,注重营养:春季要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一旦发现疫病,要严格封锁、消毒,强化预防注射,按要求处理好死猪尸体。如果周围地域发生了疫情,除搞好猪舍消毒外,还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猪场,自己的车辆、人员从外疫区回来后要彻底消毒。同时,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健康也有重大影响。高水平的营养供给,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能有效提高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在生产中应按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地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根据猪体重、采食情况的变化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
    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饼类饲料,以增进猪的食欲,同时要补充一些维生素。
    3、精细管理,科学喂养: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但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在气候善变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差错,极易引起仔猪患病,甚至大批死亡。因此,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做好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使仔猪平安度过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预防仔猪痢疾应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同时注意母猪产后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对各饲养阶段的猪只要注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并适量添加复合添加剂。供给清洁的饮水、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使猪能够平安度过春季疾病多发的季节。
  六、奶牛——防寒防病
  春季气温变化大,会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这段时间又是鲜奶需求量的高峰期,所以做好春季奶牛的饲养管理,稳定奶牛的产奶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大奶牛业户应及时注意奶牛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效益。春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饲养管理
  ⑴防寒:春季气温变化大,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20℃。
  ⑵防湿: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持牛舍内的通风良好,牛舍湿度不要过大,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否则会使奶牛受到水分过多的外界刺激,导致其产奶量下降,严重者还会使奶牛患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症。牛舍内注意保温,预防感冒。在控制好牛舍内温度与湿度的同时,还要注意牛舍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及时清理粪尿,注意通风、保持干燥,切忌氨味过大,以免引发奶牛呼吸道疾病。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经常放入一些干草,使其夜晚睡得舒适。切忌牛舍地面结冰,以免奶牛滑倒受伤。
  ⑶暖饲饮:不喂冷冻料和冷水,因为饲喂冷冻饲料和冷水容易刺激牛的肠胃,引发胃肠疾病。妊娠的母牛还容易流产。此外,饲喂冷冻料和冷水要耗奶牛的许多热能,也浪费饲料。应该用温水饮牛和调配精料,并及时清除槽内剩余的水和料。
  ⑷补矿:春季奶牛的草料成分比较单一,在其饲料中必须按配方加入适量的钙和磷,一般每天喂5~15克。给奶牛补充盐时,尽量不要加入饲料中,可以购置盐砖或设置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以防奶牛由于吃盐过多而引发其他不良病症。
  2、防病保健
    要想牛少生病,应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抵抗力。
  ⑴洁草。奶牛食枯草较多,而枯草收贮时易混入杂物,伤害奶牛的肠胃。因此,在饲喂前应仔细检查饲草,剔除杂物,对块根饲料,饲喂前应洗净切碎,以防止引起奶牛食道梗塞。青贮饲料和干草要合理搭配,干草至少要占到食草量的20%,切忌单喂青贮料或突然更换饲草,以免引发牛胃疾病。
  ⑵驱虫:春季奶牛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同时奶牛吃了一夏秋的青饲料,也容易生各类肠道寄生虫。因此春季最好对牛粪做一次检查,及时驱除寄生虫。
  ⑶刷体:刷拭牛体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卫生,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还能促进人畜亲和,便于管理。要每天早晚两次刷拭,每次3~5分钟,要周密刷拭全身部位,不可疏漏。
  ⑷消毒:牛舍、运动场及运动场周围每周至少消毒两次,挤奶前用温消毒液擦洗、按摩乳房,料槽、水槽经常消毒,挤奶器具每次用完后立即消毒、洗净,以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⑸防疫: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防奶牛猝死症和五号病,对已防疫的牛打上耳标,建好防疫档案。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兽医技术员联系,避免因管理不当与疫病预防、治疗不及时造成损失。
  ⑹修蹄:奶牛蹄病的种类包括腐蹄病、蹄变形、蹄叶炎、蹄皮炎、指(趾)间赘生、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在上述蹄病中,以腐蹄病和蹄变形最为常见。修蹄则能有效防治奶牛蹄病,保护奶牛健康,也是为奶牛提供福利的一个方面。传统修蹄主要是利用铁铲或修蹄刀等工具进行牛蹄修整,目前有些地方还使用“电刨子”等工具进行修蹄。无论采用哪种修蹄方法,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定期修蹄制度,每年于春秋季节全群普查或干乳后和产犊后,修蹄一次。
  ②准确判断蹄形,防止过削,前蹄长7.5~8.5厘米,后蹄趾长8~9厘米,蹄底厚度为5~7厘米。
  ③尽量少削内侧趾,使内侧趾尽量高,使两趾等高。在奶牛站立时,蹄面要与趾骨、长轴的角度合适。
  ④蹄底应向轴侧倾斜,即轴侧较为凹陷,在趾的后半部,越靠近趾间隙,倾斜度也应越大。
  ⑤发生角质病灶时,应将趾后方尽量削低,除去蹄底球部和蹄壁的松脱角质,削薄角质缘,并使平缓过渡。创内真皮因受到刺激而增生,如果突出明显而基部狭小,可用锋刀将肉芽组织整个切除。
  ⑥对跛行病牛,修蹄时应先修病蹄,由于一肢跛行,健肢的外侧趾必然过度负重,因患趾常呈减负或免负体重,健肢的负重将会持续。为保证健肢的良好功能,应对其进行功能性修蹄。如跛行严重,健肢不能提起,置病牛于清洁、干燥、松软地面的舍饲环境,可加速病愈,等跛行减轻,再尽快给健肢修蹄。如果修蹄后数日或一周,跛行无明显改善反而加剧,应对有关趾详细检查。
  ⑦凡因蹄病 (真皮损伤)修整后的病牛,均应置于干净、干燥的圈舍内饲喂,保持蹄部的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3、疾病防治
    春季气温多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发牛的多种疾病。因此要做好重大疫病的防疫,及时、科学接种疫苗;保持卫生,定期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预防外来疫病侵入。现将几种常见的牛病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⑴流行性感冒病因:主要是气温多变,突受寒冷侵袭。
  症状:精神沉郁、时有流泪、鼻流清涕、食欲减退乃至废绝,少见甚至不见反刍,体温有时高达41℃以上。
  预防:除加强饲养管理外,应防止天气突变时家畜受寒。发现病牛要及时隔离,并多供给温热饮水。
  治疗:本病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可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液或30%安乃近液20~40毫升,每天1~2次。为预防继发感染,在使用镇痛剂后,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没有减轻时,可适当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
  ⑵瘤胃臌气
  病因:主要是牛的饲料突然由干草改为青草,从而引起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膨胀成病。另外吃腐烂的饲草也会引起这种病。
  症状:反刍停止,拱背,头常弯至腹部,腹部迅速膨大,左边最为显著,呼吸困难,以至出现张口伸舌状态,急性的有发汗、惊恐、不安等症状,重病的行走摇晃或突然倒地死亡。
    预防:不要喂给发霉的饲料,不要一次给牛吃过多的嫩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在放牧前,可喂给适量的干草。
  治疗:①大蒜20克,捣碎,加食油5克,醋15克,混合一次灌服。②在牛口中横放湿木棍,让牛舔食,同时用一根竹杠,从牛腹下伸过,两人分两边握住竹杠在牛腹下慢慢滚压,帮助牛排出气体。③急性瘤胃臌气,应在左侧肷部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排气不宜太快,以免引起急性脑贫血。
  ⑶瘤胃积食
  奶牛瘤胃积食(又称瘤胃食滞)。
  病因:主要是消化不良或吃下过多的发霉饲草。
    症状:患畜停止采食,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通常排少量软粪或稀粪,严重者粪内附有血液和黏液。拱背弯腰,腹部膨大。后期,呼吸急迫,脉搏加快,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预防:合理调制饲料,不喂发霉、腐烂的饲料。
    治疗:内服泻剂,可使用硫酸纳400~500克加水配成10%溶液,并加入鱼石脂20~30克,一次灌服,重症伴有脱水和酸中毒时,可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2000~3000毫升,每日2~3次。
  ⑷牛体表寄生虫病
  病因:主要由于牛舍不经常清扫,疥癣或壁虱等寄生虫寄生于皮肤引起。
  症状:患牛被毛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患部与健康部分界线明显,边缘有细小颗粒状小结,形成痂皮。
  防治:①确保牛体洁净,用2%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②口服虫克星、灭虫丁。③皮下注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