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春养肉鸡重在提“率”
时间:2012-08-06 15:55:08来源:龙沼镇农科站畜牧组作者:洪学
    春季气候寒冷多变,舍温很难控制和掌握,稍不留意,就会使肉鸡患感冒。同时,春季又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管理稍有疏忽,就会使肉鸡感染出染病,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春季饲养肉鸡,要确保养殖效益,加强饲养管理是关键,提高“四率”是保证。其具体的是:
    一、提高雏鸡成活率
    1、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按饲养计划修建好育雏舍,备足用具,冲洗干净地板、墙壁、天棚等,用两种以上不同药物进行交替消毒或熏蒸消毒,用具浸泡消毒。修好照明设施,做好试温、调温工作,堵塞风洞、鼠洞等。
    2、选好优质鸡苗:选择健壮、羽毛清洁有光泽、活泼好动、叫声响亮、眼大有神、脐部愈合好、个体大小一致的雏鸡。
    3、适时调整:饲养密度、温度、光照等要按雏鸡日龄大小、公母鸡的要求调整。
    4、按时免疫:按时接种疫苗,免疫防病,使雏鸡在30天成活率达97%以上脱温出栏。
    二、提高饲料利用率
    肉鸡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防疫费、人工和能源等组成。其中饲料费占养鸡成本的70%左右。因此,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鸡效益的重要措施。
    1、适调料槽:料槽大小、深度要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设计,育雏逐步转为用料槽。脱温鸡后料槽槽底尖、肚大口小,两边上缘应加2厘米的卷边,以防鸡进入槽内抓出饲料或采食时饲料外溢浪费。料槽放的位置要适宜,槽的上缘比鸡背高出两厘米,防止饲料被掀到槽外浪费。
    2、合理搭配日粮:要选择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在配料时要按鸡的品种、日龄大小、公母、用途等来确定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尽量做到原料种类多样化;最好育雏鸡喂商品颗粒雏鸡料,脱温后逐步喂自配全价料,以满足鸡在各个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又不浪费饲料。
    3、定时定量饲喂:投料做到少放勤添,一次投料量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防止浪费。
    4、做好饲料保管:饲料要放到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防止饲料氧化、霉烂变质,鼠、鸟偷食等。
    5、适时断喙:肉鸡雏鸡7~10日龄进行断喙,可减少饲料被掀出槽外浪费。
    6、适时驱虫:鸡放在野外散养,易吃到有寄生虫卵的污泥、浊水、污物,感染寄生虫,育成鸡阶段应驱虫1次,不驱虫则鸡吃的饲料转变成营养后被虫吃掉,鸡吃料不增长,养鸡变养虫,浪费饲料,增大成本开支。所以,一定要进行定期驱虫。
    三、提高育成率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1~3日龄33~35℃,4~7日龄32℃,第2周29~32℃,第3周26~29℃,4周龄后18~25℃。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肉鸡健康生长,相对湿度以0~2周龄65~70%、3周龄后55~60%为宜。
    2、实行低密度饲养:低密度饲养的目的在于提高肉鸡的均匀度和出栏率,推荐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为第1周30~40只,第2周20~30只,第3周15~20只,第4周10~15只,5周龄后6~10只。
    3、控制光照:为了降低猝死症、腹水症和腿病的发生率,中鸡期应适当限制光照,其程序为1~3日龄24小时,4~6日龄23小时,7~42日龄16小时,43日龄至出栏23小时。
    3、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影响肉鸡生长发育,这一点在冬季尤为重要。垫料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如潮结、发霉应及时更换。
    4、免疫:按时接种疫苗,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疫病感染,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5、公鸡去势:公鸡个体比项鸡重一倍,产值大,盈利多,但必须去势,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公鸡去势一般在其开啼一星期后进行。去势方法是阉割。阉割前12小时最好只喂水,使肠道排空,减少阉割时流粪。去势选择晴天早上进行,可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成活率,使育成率达到98%以上。
    四、提高商品率
    1、减少外伤的措施
    ⑴饲养期间密度要合理:垫料尽量稍厚些,保证笼底或网面的平整且无尖硬物;采用笼养或网上饲养的,要加一层有弹性的塑料网垫,以减少胸囊肿的发生,同时减少仔鸡伏卧时间,避免胸部受压时间太长。
    ⑵减少捕捉次数:要用栅栏小心围捕,尽量减少捕捉次数和强度。断喙和疫苗接种时须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维生素,以减弱应激因素的作用。时间最好在天黑后或天亮前,采用淡蓝色或红色灯光照明捕鸡,不要惊动鸡群,防止炸群。
    ⑶运鸡要用专用鸡笼或运雏箱:装鸡的笼底应铺垫软草或草垫子,笼网或箱体上不要留有钩、刺,以防刺伤鸡的体表。运输途中要细心管理,小心慢行,防止振荡和摇晃。装卸车时,应小心装上抬下,防止向一侧倾斜或颠倒。
    2、预防和降低应激
    应激对肉鸡造成的危害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各种不同的应激源可引起鸡的“全身性适应综合症”,严重影响商品肉鸡的质量。缓解和调整应激因素主要在环境、管理、卫生及生理等方面下功夫。也可借助以下三类药物:
    ⑴预防用药:可减弱应激因素对机体的作用,如安定镇痛药、安定药、镇静药等。
    ⑵适应用药: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力,起缓解和调节刺激因素的作用。如地巴唑、延胡索酸、维生素C、刺五加和人参等。
    ⑶对症药物:指对抗应激症状的药物。
    3、保证商品色泽的措施
    ⑴尽量不养杂毛鸡:如黑毛鸡,青黑喙鸡,青黑脚鸡。
    ⑵喂给黄色素饲料:在肉仔鸡的饲养后期,应喂黄玉米或添加黄色素饲料,使屠体呈黄色。
    ⑶防止外伤:在饲养后期,出栏抓鸡、运输途中、屠宰时都要注意防止碰撞、挤压,以免造成血管破裂,皮下淤血,影响商品的色泽。
    ⑷宰杀时控制煺毛的水温:烫毛的水温低于65℃,真皮不会脱落,加工后屠体仍保持深黄色。水温如果超过65℃,真皮被烫落,其屠体则呈乳白色。
    4、尽早出栏,保证肉的质量
    肉用仔鸡达到上市体重的饲养期越短,耗料就越少,经济效益也就越好,而且肉质随着日龄的增长,其细嫩、多汁的程度也将变差。因此,从提高肉质的角度考虑,只要达到上市体重,饲养周期越短越好。另外,在饲养的后期,屠宰前10天左右,应停止或少饲喂能影响鸡肉味道的药品及有鱼粉的饲料,应高度重视“药残”问题。
    5、采取相应措施,适应出口检验标准的变化
    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对进口禽肉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检查制度”,全面提高了卫生检验标准。其主要内容有:排除病鸡,杜绝抗生素、硫胺等抗菌剂和农药的残留,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并严格限制一般的杂菌数。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合理地按规定选药用药;要选择无或低农药残留饲料,解决防止细菌污染的问题,以保证人民的健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