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膊尖 穴位:肩胛前沿,肩胛软骨与肩胛骨前角结合部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向后水平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前肢风湿,膊尖肿痛。., 2.膊栏 穴位:膊尖穴前下方约三寸处,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体表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同膊尖穴。 3.抢风 穴位:抢风骨节(肩关节)后方约四寸处,肩峰直下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水平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膀痛,前肢风湿症。 4.冲天 穴位:抢风穴稍上方约三寸许的凹陷中(臂三头肌长头前缘与三角肌间沟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水平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膀滞胸痛。 5.肩井 穴位:在肩端肱骨外上缘,即肱骨大结节上部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斜内下方刺入一寸,毫针刺入二寸。 主治:肩关节肿痛,前肌风湿症。, 6.肘俞 穴位:肘头外前上方凹陷中,臂三头肌止点处。 针法:火针垂直皮肤刺入一寸。 主治:前肢风湿,肘关节扭伤。 7.乘镫 穴位:肘俞穴水平前一寸处,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体表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前肢麻木风湿。 8.夹气 穴位:胸骨两侧腋窝内,左右肢各一穴。 针法:先用大宽针刺破穴位皮肤,然后用夹气针刺入一尺至一尺二寸,随即拔针,出针后将患肢前后摆动数次即可。 主治:内夹气。 9.膝眼 穴位:腕关节角质垫下两侧坑窝中左右肢各二穴。 主治:腋腕肿,腕黄。 10.同筋 穴位:前肢内侧,胸下四指处血管上左右肢各一穴。 针法:小宽针刺入三分出血。 主治:心经积热,小肠结。 11.缠腕 穴位:前后肢寸节骨上,筋前骨后血管上,每肢内外侧各一穴。 针法:(1)小宽针沿血管刺入三分出血。(2)避开血管穿透对侧。(3)避开血管白针刺入五分,提皮换气。 主治:内伤寸节(球节捻挫,腿痛麻木)。 12.蹄窝. 穴位:蹄叉稍上方正中窝,每蹄各一穴。 针法:白针水平穿透,蹄肿时火针穿透。 主治:蹄肿,肚痛,三焦积热。 13.蹄甲 穴位:蹄甲后肢骨窝中即第二、三指骨节间,每蹄内外各一穴。 针法:小宽针稍向后下方刺入三至五分出血。 主治:蹄肿热痛,腿痛。 14.蹄门 穴位:蹄后窝两侧小窝中,中指(趾)屈腱旁。 针法:小宽针水平刺入三分至五分出血,或火针刺入一寸。 主治:蹄肿,抽筋,蹄掌充血。 15.蹄掌(蹄沿) 穴位:毛边与角指掌之间,爪蹄蹄(蹄甲)后四指处,每蹄内外侧各一穴。 针法:小宽针水平刺入五分至一寸出血。 主治:蹄肿,折掌,蹄漏。 16.大胯(有的资料称环后穴,部位相似) 穴位:百会穴斜后卞方约五寸处,股骨大转子后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刺入一寸半至二寸,孕驼慎针。 主治:后肢风湿,胯痛。 17.小胯 穴位:大胯穴斜后下方,大转子后下方,股=头肌内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皮肤刺入一至一寸半。 主治:寒伤腰胯,气滞胯痛。 18.汗沟 穴位:小胯穴后下方约三寸处肌沟中,左右各一穴。 针法;火针水平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寒伤腰胯。 19.巴山 穴位:汗沟穴上一寸处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皮肤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同汗沟穴。 20.路段 穴位:巴山穴直前二寸肌沟缝间,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皮肤刺入一寸至二寸。 主治:鸡爪风。 21.仰瓦 穴位:路股穴下二寸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后肢风湿,麻木。 22.邪气 穴位:汗沟下四指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垂直皮肤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后肢麻木,转筋。 23.掠草 穴位:膝盖骨角质垫下沿、膝外,中直韧带间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 针法:火针向后上方刺入一至二寸。 主治:掠草痛,后肢筋骨痛。 24.阳陵 穴位:膝关节后,胫骨外踝上沿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火针或毫针水平刺入一至一寸五分。 主治:掠草骨痛,后肢筋骨痛。 25.肾堂 穴位:大腿内侧,腹下四指处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 针法:中宽针沿血管刺入三分出血。 主治:肾经积热,闪伤腰胯,小腹生疹(注:肾堂穴下二指为交当穴,针法、主治相同)。 26.曲池 穴位:后肢跗关节内侧血管上,左右肢各一穴。 针法:小宽针沿血管刺入三分出血。 主治:跗关节炎,胃热。 27.昆仑 穴位:跟骨上方,跟腱前的凹陷中左右各一穴。 针法:毫针沿皮下刺入五分(以不穿透对侧皮肤为度)。 主治:跗趾关节肿痛,腰腿痛。 28.弓子 穴位:昆仑穴上方三角区止点处。 针法:小宽针穿透或火针穿透。 主治:后肢肿胀,肚痛。 29.风市 穴位:邪风穴下四指稍向里,左右肢各一穴。 针法:火针,水平刺入一寸。 主治:同邪气穴。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