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植
“防”是控制小麦丛矮病危害的关键
时间:2009-12-25 12:10:28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尚香

近几年部分麦田丛矮病有所回升,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小麦播种出苗期温暖干燥,有利于丛矮病的传播危害,二是插花田种植作物不同,带毒灰飞虱多,传播机会就多。 一、丛矮病的症状及危害。小麦丛矮病是杂草带毒和灰飞虱刺吸后传播给麦田的,对小麦危害有两个高峰,一是秋季出苗后灰飞虱危害小麦,使麦苗发病,冬季灰飞虱一般在麦田及田间杂草中越冬。二是来年小麦返青后灰飞虱继续传毒危害小麦,即小麦冬前苗期和春季返青期都能感病,但是发生越早危害越重。麦苗感病以后,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矮化,分蘖明显增多,形成矮丛状。冬前感病的,发病严重的植株冬前枯死不能越冬;感病较轻的植株,越冬后不能拔节,有的不能抽穗,有的抽穗后灌浆不饱满,危害程度差别很大。返青期感病的一般危害程度较轻。因此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秋苗的早期侵染。 二、防治措施。1.清除杂草。种麦前大范围清除田间田边、路边及沟边杂草,减少虫源和毒源。2.适期播种。提倡连片种植。温暖天气灰飞虱活动活跃,传毒力强,小麦播种越早感病危害越重,所以避免早播,适期播种可明显减轻麦苗发病程度。同时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田种值,也可有效消灭田间毒源和虫源。3.药剂防治。一是搞好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二是要狠抓一个早字,在小麦出苗现垄初期和返青初期尽早喷药进行防治。出苗50%时进行喷药,对于小块麦田,特别是靠近闲地、棉田、道边、树地边的麦田要全田喷施,大面积连片麦田要防治四周,防治宽度为3~5米药剂保护带,间隔5-7天再喷一次,每桶用药10%吡虫啉15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毫升;或用40%乐果每桶30毫升对水喷雾。4.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据调查,感病植株一般仍能出现正常分蘖,因此利用冬春季节对病田进行偏肥偏水管理,可增加病株健蘖比例,促进成穗,弥补病害损失。 (辛集市植保站陈书乔等)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