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超稀植的增产关键是在旱育壮秧大苗的基础上,通过超稀植的方法,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合效率的结果。鉴于现有多种插秧规格有弊端,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今
提出几何插秧新方法。
1、何为几何插秧法
就是把秧苗插后通过穴间可连成若干种几何图形的方法。它是根据“蜂巢工程”六边形的设计原理,水稻本身自由生长能适应于蜂巢六边形,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的最合理种植方式。水
稻自由生长时丛生冠为圆形,只有圆形丛生叶片才能自动调节得最合理,光能利用率最高,根系发育也是圆形,土地利用率也是最高。
2、几何插秧法的特点
2.1插后株间形成若干个几何图形,凡是株间三点都能连成一条直线,也就是怎样看都成行。各株间的地上地下空间面积全部相等。即相邻的3穴均为三角形;2个三角形计4穴可形成平行四边形;3
个三角形计5穴形成梯形;6个三角形计7穴,形成正六边形,任一穴周围都有等距的6穴并在同一圆周上形成圆;任一穴都能连成3条直线向6个方向辐射的夹角都是60°;任一穴的两夹角为60°的6条通风空间。
2.2穴距离合理 穴距间均等可使每穴独立生长不干扰,穴间布局合理,实施距离均等严密。实现仿照“蜂巢工程”与昆虫复眼结构排列方式:每穴占地面积合理、形状合理。正
六边形占地面积近似株高1/10平方;空间合理,不单考虑线性距离,面积大小必须精确计算占据空间的系数即以抽穗后计算占株高立方的1/10。
3、几何插秧法的优点与应用效果
3.1简单易行,易于应用推广 因为是超稀植比正常插法省工,又是等边三角形比一般插法能加快进度,实践证明可省工1/4~1/3。即快手1天可插1.5~2.0亩,是“纳鞋底”法,一
说群众就会,不用拉行。
3.2降低生产成本 超稀植从育苗就省工、省种、省成本,每15亩省种20kg,育苗面积减少20%,一般苗成本可降低20~30元。
3.3增产效果明显 此法通过2年多点试验,均超过现有插秧方法的产量,一般增产8%~12%,最高达18%,亩增产20~80kg。
3.4几何插法生育表现 此法是行株距相等,克服了目前田间所有插法的行距大株距小,造成行间封垄晚,株间过早遮阴而影响通风透光的弊病。地下根系也是如此一样,使
之充分发挥水稻单株地上地下自由生长的特点,使单株产量高。几何插秧法表现株高差距不大,但节间略短,茎略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所提高。穗长1~2cm,穗粒数增加7~17粒,结
实率提高2.5%~4.3%,千粒重提高0.5~0.7g。
几何插秧法是超稀植栽培法,必须以旱育秧为基础,在栽培水平较高的稻区应用,均会收到良好效果。
4、几何插秧法具体插法
4.1穴距确定是以株高与株型来确定。以株高为主,株型为辅微调。穴距与株高之比近似黄金分割法(华罗庚优选法)的基础,即0.618。即一般穴距是株高的30%左右,如株高85cm,穴
距25cm,再看株型,如是散穗、穗大可远些,相反紧穗,又小可近一些。
4.2具体插法是以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只要掌握等边三角形的要领即可。眼光(视野)只要看准2穴就能插好下1个三角形。第一步在畦田内任意一处按需要的穴距插标准等边的3穴(构成等边三角形),需
定向时只要一边对准即可。利用插好3穴中的2穴确定插下1穴构成1个等边三角形,以此类推,向下扩展。群众称之“纳鞋底”排列方法。一般穴距21cm,每平方米21穴;每畦四周密插,可插12~15cm,以
利用边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