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方案
(一)技术关键
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技术,以节水抗旱为主要手段实现大面积水稻丰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是旱育秧、厢式免耕、粗量推荐施肥、地膜覆盖、东西向、小苗直插、适度密植、三围栽培,是一项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的有机整合。其技术关键是:
1、推行旱地育秧。通过改水育秧和两段育秧为旱育秧,不仅可以大量减少育秧环节用水及育秧和栽秧用工,而且能确保秧苗早发高产。在钙质土区推行旱育秧应注意选择PH相对较低的苗床土,并重视调整酸碱度,防治秧苗缺铁黄化。
2、测田配方施肥。选择有机肥代替无机肥,根据区域土壤养分供应特点和覆膜条件下水稻高产的需肥规律,在肥料施用上注重控制氮肥用量,科学施用磷钾肥和锌肥,实行一次性精量推荐施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
3.地膜覆盖。沿厢面滚动膜捆,使地膜紧贴厢面。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大大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减少氮素的氨挥发损失,也能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秧苗早发,抑制田间杂草生长。
4、地膜打孔,小苗直插。运用地膜打孔技术,覆盖地膜3—7天,地温提高到12℃后,用大三围打孔器在膜上打孔。每三窝组成等边三角形,呈“三围立体”模式。
5、东西向,4.5—4.8尺开厢,三围密植。落实“三围”栽培,提倡每亩栽16000窝左右,按4.5尺开厢5-7.5(寸)。通过“三围”栽培可以节省用种和栽秧用工,减少苗间竞争,促进田间通风透光,协调水稻个体与群体矛盾。倡导免耕规范开厢,通过改传统翻耕为规范性的开厢免耕,既节省整地用工,又减少水的渗漏损失,促进水在全田的均匀分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节水灌溉。水稻虽然是需水和耗水量最大的农作物,但只要能满足其生理用水甚至可以旱作。以满足不同生育阶段水稻生理用水为原则,贯彻节水灌溉思想,杜绝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大水漫灌。
7、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选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
8、 “稻—菜”模式
水稻收获后,为了使农民增收,种植蔬菜成了最佳选择,最高收入可达2000元/亩,最低收入300元/亩。形成“稻—菜”模式,搞节水农业后水稻一般可以提前一周时间收获然后种植蔬菜,这段时间气候更利于蔬菜光合作用,使得蔬菜产量更高。种植蔬菜后土壤养分更适合水稻生长、提高产量。所以“稻—菜”模式收入比“稻—麦”一般高出20%—5倍左右。两年的示范实践证明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早熟早收、抑制杂草和增产增收效果。早熟早收还有利于二季田晚秋作物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技术要点
1、培育旱育壮秧。苗床地以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排灌条件好,管理方便的蔬菜地为佳。对PH较高的苗床地应提前7-10天施入硫磺粉调整。种子播前应用药剂浸种消毒、催芽至露白。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苗床播15-25克种为宜。播种前苗床内泼浇充足水分,以确保全苗、齐苗。
2、规范开厢。在距上下田埂1.5米处起宽25厘米左右、深20-30厘米的围沟,以见梨底层为最好。对面积较大的沟槽田,在田的正中开一道宽25厘米左右、深20-30厘米的腰沟。厢沟宽15厘米左右、深10-15厘米,厢面宽度135厘米,开沟铲起的泥土均匀撒放于厢面,打碎泥块,达到田平泥融。整田前,均匀撒施腐熟的农家肥,去掉田中硬物和未腐熟秸杆。
3、施足基肥。在整平厢面前,一次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尿素20-23公斤,过磷酸钙35-45公斤,氯化钾6-8公斤,硫酸锌1.0-1.5公斤,施农家肥的应适量减少化肥用量,肥料与厢面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4、盖好薄膜。为节约投资、方便操作,可选用0.005毫米厚、170厘米宽的单层超微膜,一般每亩用量为3.3-4.0公斤。厢面平整后,以滚动膜捆的方法覆膜,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防膜下长草。
5、膜上打孔。在覆膜后3-7天,等地温提高到12度时再用特制的行距27厘米,窝距20厘米,用此规格三围打孔器打孔。
6、及时移栽。覆膜后,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确保秧苗尽快成活。根据茬口的不同将秧龄控制在15-30天,移栽期尽量提前。每穴栽1苗。
7、水分管理。在水稻移栽后保持沟中有水、膜面无水,严禁串灌、深灌。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掉厢面水层,确保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两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受旱,应及时灌水。
8、水稻覆膜栽培,分蘖旺盛,若不及早加以控制,将会增加无效分蘖。对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当每亩总茎蘖数23万穗左右时,排出沟水,晒田控制分蘖。晒田标准;厢面不发白,沟中不陷脚,地面见白根。后期容易受旱的田块不宜提倡晒田。
9、看苗追肥。对后期脱肥的田块,可用尿素作根外追肥,浓度一般以1.5%—2.0%为宜。亩用尿素溶液50-70公斤。对于脱肥严重的田块,可灌淹2-3厘米深的水,亩撒施尿素4-5公斤,让水自然落干即可。
10、病虫防治。水稻覆膜栽培,病虫危害相对较轻。但由于其早发快发,病虫危害时间提早,要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的防治。以当地的病虫预报为主要依据,选择对口农药,做到及时有效地防治。
11、适时收获。在收获前15天排干水晒田。水稻成熟后要及时抢晴天收割,收割时要做到低留稻茬,方便地膜回收。
12、回收地膜。为防止地膜对土壤的污染,水稻收获后要及时揭膜,彻底清除残膜。
13、蔬菜栽培:根据市场和本地实际,选择优质高效蔬菜品种种植。①在水稻散籽后,可准备茄子、四季豆等蔬菜育苗,待水稻收割后,及时栽植;②可在水稻收获后,种植芹菜和土豆稻草覆盖种植,加强管理,提高农民增收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