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选择分蘖力强、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型偏大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如Ⅱ优602、B优827等。
二、适龄壮秧
采用无盘旱育秧、软盘旱育秧或湿润保温育秧,视秧龄长短确定播种量,采取精细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适龄壮秧。塑料软盘旱育秧和湿润保温秧按相应的技术规程进行。
三、大田耕整
(一)翻耕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翻耕、耙细整平后施底肥,再耙一次后保留浅水,按(1.5-1.6米)开厢理沟,沟宽20-30厘米、深10-15厘米,待沉泥后栽秧。
(二)免耕
前作收获后及时泡水、平田,不需翻耕稻田,但要捶糊田坎防止漏水,田内按1.5-1.6米开厢理沟,沟宽20-30厘米、深10-15厘米,以利排水。移栽前7-10天,进行化学除草。然
后灌水泡田、施底肥,待水层自然落干2-3天后栽秧。
四、适时早栽冬水田或早熟蔬菜田,一般移栽秧龄25-30天,叶龄2.5-4叶的中小苗。油-稻或麦-稻两季田,移栽秧龄50天以内。
五、合理定植及移栽方式
三角形种植:以30厘米*3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移栽密度、单窝3苗呈三角形栽培(苗距6-10厘米),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宽窄行栽植:宽行40-43厘米,窄行23-27厘米,株距17-20厘米。免耕田中、大苗栽插,可采用撬窝移栽方式。
六、平衡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佳。施肥量视稻田肥力而定,一般亩施纯氮10-14公斤,氮、磷、钾配比2:1:1-2,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施肥方式:坚持“减前增后,增
大穗、粒肥用量”的施肥原则。氮肥中底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底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分蘖肥在移栽后5-25天内分2-3次及时追施,穗 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粒
肥在抽穗后10-15天亩施尿素2-3公斤。
七、节水灌溉
前期(分蘖期):分蘖前期湿润或浅水干湿交替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分蘖)达到每亩15-18万苗排水晒田,如长势很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应
在全田总苗数达到每亩12-15万苗开始排水晒田。中期(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浅水(2厘米左右)灌溉促大穗。后期(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
八、科学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期进行1-2次人工除草。前作收获后和移栽返青成活后酌情施用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化学除草剂。
九、防治病虫采用以高频灯诱杀、BT杀虫剂及其他生物农药或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十、适时收获
当全天达95%以上稻谷成熟时及时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