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植
生姜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时间:2012-08-02 15:25:37来源:龙沼镇邮政局作者:宋良国
  一、需肥规律
  生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氮、磷、钾三元素以及钙、镁、硼、锌、铁等各种元素,其中以氮、磷钾三元素吸收量最多。
  姜在幼苗期生长量小,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较少,据分析,这一时期,生姜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占全期吸收量的12.25%,其余87.75%是在旺盛生长期吸收的。在姜整个生长期内,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氮38~42%;磷(P2O5)10~12%;钾(K2O)44~49%,全生长期内吸收钾最多,磷居第三位。
  二、施肥原则
  以姜薯专用肥为例,在耕地播种前,将姜薯专用肥与有机肥一起作为基肥和种肥施用,施肥量应占全期施肥量的1/4。
  立秋前后,姜株多处在三股杈阶段,是生长的转折时期,此时可结合拔姜草进行第二次追肥,称为“转折肥”或“大追肥”,追肥量占全期施肥量的1/2。9月上旬,当姜株具有6~8个分枝时,也是根茎进入旺盛生长期,需再追一次肥,追肥量占全期施肥量的1/4,对于肥力较差的姜田,这次追肥尤为重要,可促进姜块迅速膨大,并可防止早衰。
  上述几次所追肥料中应含氮、磷、钾及其他中微量元素,各营养元素的比例就针对土壤营养状况,符合生姜的需肥规律,以充分满足生姜各生长阶段对各营养元素的不同需求。在施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前重后轻,或施肥时期过于集中,以免造成前期植株徒长,使大量养分流失,而后期缺肥,使植株枯黄早衰产量降低。
  三、合理施肥
  不少姜农反映,以前施用后效果较好的一些化肥,现在用后感觉效果不如以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和各种化肥所含营养元素比例不合理以及当前施肥不合理有关。
  1、磷酸二铵:磷酸二铵含磷46%,含氮18%,是一种高磷低氮的高浓度化肥,据分析,前几年由于土壤中磷的含量比较低,无法满足生姜的需求,施用了二铵以后,生姜增产效果显著,但随着二铵的连续多年施用,土壤中的磷已不再缺乏,再施用二铵效果自然不会明显。如果继续多年施用二铵,还会造成土壤中磷的含量过于丰富,以致抑制生姜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妨碍生姜的正常生长。
  2、尿素或碳酸氢铵:尿素或碳酸氢铵用量过多,如果再和磷、钾肥比例失调,其结果不仅会造成氮素养分的流失和浪费,导致土壤板结,生态环境恶化,还会造成植株徒长,使植株的抗病力减弱,姜块品质下降等不良后果。
  3、三元素复合肥:三元素复合肥是近几年来姜农施用后效果较好的一种肥料,但专家认为三元素复合肥的元素比例并不适合生姜生长的需求。三元素复合肥含氮15%,磷15%,钾15%,施入土壤中供给生姜的氮、磷、钾的量大致相同,这与生姜在全生长期内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不适合。另外,生姜生长所必需的硫、铁、锌、锰等元素,三元复合肥无法供给。
  4、农家肥为主:生姜施肥应以农家有机肥料为主,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肥效持久,能在土壤中缓慢分解,供植株在整个生长期吸收利用。此外,施用有机肥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并可避免速效养分的损失,提高速效化肥的利用率。但在施用有机肥料时必须将其腐熟彻底,施用前最好进行消毒。
  由于生姜的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多,而且随着植株的生长对养分的需要量逐渐增加,不同区域的土壤对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量不同,土壤和有机肥的供应往往无法满足生姜的生长需求,因此除施足基肥外,还必须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分期适量地追施化肥。有专家建议在生姜生长期,根据其需肥规律以及土壤供肥效应,对其进行配方施肥,以便做到合理施肥。在姜田施用化肥,多了会造成浪费,并可增加投入,还会产生肥害,少了则会导致供肥不足而影响产量,只有在了解土壤供应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施用氮、磷、钾、硫、铁、锌、锰、硼等营养元素的用量及比例,才能满足生姜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因此必须进行配方施肥。
  5、无公害施肥
  ⑴产地环境条件。指影响蔬菜生长和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生姜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格,以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的土壤为宜。无公害生姜生产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⑵整地施肥。生姜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1:1:16。施肥时应根据其需肥规律、土壤总养分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有机肥应达到无公害化卫生要求。
  一般每667平方米优质有机肥施用量不低于5000公斤。磷肥基施,结合耕翻整地与耕层充分混匀,适当补充钙、铁等中、微量元素。
  6、化肥与姜瘟病
  有姜农反映,在生姜生长过程中施用了化肥后,结果姜瘟病的发病率高了。专家认为,姜农应该对这种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在姜田中如果大量单纯地施用氮素化肥,往往会导致姜的植株徒长,致使其抗病力减弱,从而易诱发姜瘟病。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按正确的元素比例施用化肥,进行配方施肥或施用高质量的生姜专用肥,就可使生姜健康生长,并能够抵抗瘟病,增加产量。
  四、肥水管理
  播种后,浇足底水,保证苗齐苗壮。幼苗期保证供水均匀,不可忽干忽湿,以免植株生长不良,新生叶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状态。进人生长盛期,需水量多,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3天浇最后一水。
  6月中旬至9月中旬,结合浇水,追肥2~3次,第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5公斤,此后每次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
  五、化学除草
  姜幼苗期长且生长缓慢,在我省,这一时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杂草为害十分严重,近年来用化学除草剂消灭杂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目前,姜田普遍推广的是用除草醚杀草,采用喷雾法或毒土法均可。
  1、喷雾法:喷雾法是趁土壤潮湿时,每亩用0.75~1公斤除草醚,加水稀释至定量(一般每亩加水100公斤左右),然后将药液均匀地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保持上面湿润,杀草效果一般可达85%,对姜苗较安全。
  2、毒土法:每亩用0.75~1公斤除草醚,先将药剂撒在少量细土上,将土、药混匀,通常每亩用预先筛过的半干半湿的细土15~25公斤,充分混匀后,堆放10~14小时,于播种后,趁土湿润时,将毒土均匀撒在姜沟周围地面上即可。
  上述除草方法药效一般可维持30~40天,每隔35~40天,要按上述方法再施除草剂一次,可基本上控制姜幼苗期杂草的大量发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后,植株已经封垄,杂草发生渐少即可不用继续化学除草。除了除草醚外,拉索、氟乐灵和胺草磷等也可选用于姜田除草。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