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植
小麦孕穗期间管理方法
时间:2012-08-03 17:21:40来源: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作者:薛玉霞
    拔节孕穗期是小麦从起身拔节开始至抽穗开花前这一段生育时期,亦称生育中期,一般处于2月到3月上、中旬,历时一个多月。这一时期,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需水最多,茎、叶迅速生长,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拔节孕穗期是决定穗大粒多、壮秆和最后确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
    一、生理特征
    小麦拔节期前以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为辅;拔节后逐步转为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为辅的生育阶段,小麦拔节其外部表现为基部节间伸长,生长速度加快,春季分蘖不再发生,原冬前和开春返青后发生的不能成穗分蘖开始枯黄退化。麦株内部幼穗进入小花分化期,还有最后3片叶将渐次抽出。这是决定单位面积成大穗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因此,及早识别其生理特征特性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掌握群体动态,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1、分蘖的两极化:小麦拔节期分蘖达到高峰以后,分蘖向两极分化,主茎和大蘖迅速生长,最后抽穗成为有效蘖,发生晚的高位小蘖生长减慢停止,终而死亡,成为无效蘖。调查中发现我县小麦死蘖高峰期为在拔节期5~10天左右,死蘖幼穗的发育进程多止于小花原基至雌雄蕊突起阶段。
    2、无效蘖的形态特点:在分蘖死亡过程中,外部首先看到同伸叶迟迟不出,即心叶不出,甚至顶叶已经展开,心叶仍未长出,形成喇叭口状的空心蘖;另一种情况是虽有心叶,但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状的缩心蘖,与心叶特征改变同时,该基部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黄。
    3、两级分化的原因: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主茎与分蘖之间的营养物质呈现相对独立状态,主茎和大蘖营养体健壮,根系发达,吸收及合成的营养物质多,小蘖营养体少,根系弱或无自己的根系,吸收及合成的营养物质少,因此形成物质分配不均衡,导致小蘖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使发育受到阻滞,与主茎及大蘖在穗分化上的差异增大,最后穗分化停止而死亡。
    二、田间管理
    1、施好拔节、孕穗肥,促壮秆大穗  
    ⑴起身肥:凡小麦前期生长量不足,密度低的弱苗必须及时追起身肥,一般于拔节前10~15天追尿素7公斤。壮苗、旺苗不施肥。
    ⑵拔节肥:施用数量与品种的耐肥性及植株的前期生长有关,已达到壮苗标准的每亩可追尿素3~5公斤。旺苗不施,弱苗适当增施。
    ⑶孕穗肥:凡没有施拔节肥的,孕穗有缺肥症状时,要施孕穗肥。一般在旗叶露尖时,每亩追尿素2~3公斤。
    2、抗旱防渍,养根护叶  
    小麦拔节以后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这时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以70~80%为好,干旱时应及时进行灌溉,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小麦受渍后,根际呼吸受阻,引起烂根黄叶而早衰,同时渍害会引起病害,故应注意及时搞好清沟防(排)渍工作。  
    3、防止倒伏  
    倒伏小麦田块一般要减产20%左右,严重的要减产40%。  
    防止倒伏的途径,在栽培上应注意合理密植,科学运用水肥,并采取镇压、深中耕、喷施硕丰481矮壮素等措施培育壮苗,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株间光照条件,促使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力。硕丰481可使小麦壮而不旺,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施用时亩用水剂10毫升兑水50公斤喷施。  
    小麦倒伏后,可采取叶片喷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清沟防渍降低湿度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一般不宜扶绑扎把,扶绑扎把易造成烂叶、烂茎,叶片会失去光合作用,结果提早成熟,粒重更加减轻。  
    4、防治病虫害  
    气候温暖湿润,或施用氮肥过多、过迟,麦苗生长茂密,麦田常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条锈病应在田间出现中心病团时立即用药防治,白粉病应在田间病叶率达2%左右时,每亩可用15%粉锈宁5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如有纹枯病发生,当田间病株率达20~30%时,每亩可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15%粉锈宁75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3月上、中旬,随着气温上升,会出现麦圆蜘蛛(包括长腿蜘蛛)及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为害。对麦圆蜘蛛,当百株虫量达500头以上时,应及时防治,每亩可用2%阿维菌素或10%三高新螨王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对地下害虫,用敌百虫毒谷或毒耳顺垅开沟撒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