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植
大棚内严格防治灰霉病
时间:2012-08-08 16:52:08来源:作者: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病害。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容易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者损失50%以卜。因此,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
    一、棚菜灰霉病发生特点
    1、灰霉病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
    2、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死。
    3、灰霉病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二、防治原则
    近年来随着大棚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当今作物中重要的病害之一。特别是棚室瓜果类及豆类蔬菜灰霉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由于此病原菌是真菌,产孢量大,繁殖速度快,发病周期短,又极易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造成生产中用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遵循“早、准、换”的防治原则可有效提高灰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1、早:“早”就是一定要加强田间诊断,在发病前及初期防治。如防治太晚,特别是见果实发病才开始施药,则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根据蔬菜在定植前、开花前、花期、开花后3~5天、幼果迅速膨大期是灰霉病易侵染发病期,这五个关键时期要分别及时用药防治。开花期每7天施1次药,重点喷花,结果期施药重点喷幼果,兼顾叶正反面,施药时除对植株全面喷药外,还要兼顾植株周围的土壤和棚室墙体及支柱等处。并对有病的果柄进行点涂杀菌剂,局部防治以防病部复发或扩散;对发生在茎秆上的病斑应及时对病部采用抹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同时在生长期内要经常观察植株病害发生情况,要及时摘除蔬菜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并摘除覆盖果实的小叶以利果实见光,缩短结露时间,以减少灰霉病的侵染点。发现病花、病果、病叶应及时摘除。摘除要在上午有露水时用地膜将病部包严后再摘除,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
    2、准:“准”就是根据当地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类型来选择防治药剂。药剂要无毒无污染,以利生产无公害蔬菜。
    3、换:“换”就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药剂,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而降低防效。在发病前、发病初期、中期选不同的药剂,交替用药。
    三、症状识别
    1、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叶片、茎蔓,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引起花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扩散后,使幼瓜变软、腐烂和萎缩,病部先发黄,后长出自色霉层,霉层由自色逐渐变为淡灰色,病瓜生长停止,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边缘明显,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层。茎蔓发病后,易折断,引起烂秧。
    2、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先从残留的花或花托浸染,再向果实或果柄扩散,使果皮出现灰白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变软腐烂;后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大量灰褐色霉层,果实失水僵化。番茄灰霉病也危害茎叶,成株期病斑始见于叶片,由边缘向里呈“v”字形发展,并产生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着生少量灰霉,叶片最后枯死。
    3、茄子灰霉病。苗期发病,子叶尖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使幼茎缢缩变细,从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感病后出现近圆形褐色病斑,后叶片或茎部均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成株期主要危害果实,叶片、茎秆也可发病。幼果发病,果蒂周围部分先长出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凹陷腐烂,表面产生轮纹状或不规则状的灰霉。叶片发病,在叶缘或叶片上产生茶褐色大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其上密生灰霉。严垂时茎秆、叶柄也可产生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霉。
    4、韭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山尖端向下逐渐产生淡灰褐色至自色小斑点,上下两面都有,扩大后呈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并相互融合成大片枯死斑,常半个叶片到整个叶片焦枯。空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还可在割口处往下形成半圆形或“IV”字形病斑,病斑呈黄褐色,表面产生灰褐色霉层,引起整簇韭菜腐烂,严重时成片枯死。
    四、综合防治措施
    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蔬菜灰霉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湿度为发病的主导因素。由于冬春季节大棚内的生态条件平稳,病害容易发生。对蔬菜灰霉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抓好配方施肥,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培育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采取科学的通风透光措施。保持棚膜清洁,增加透光率。合理密植、减少荫蔽、改善光照条件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上午保持较高的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夜间特别是下半夜应适当增温,避免植株结露。
    3、理浇水。浇水要选在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浇水,同时要控制浇水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湿度。
    4、及时清除病残体。对病叶、病果和病枝要及时摘除,装在塑料袋内,带到棚外集中处理,以防止病菌再次浸染。
    5、抓好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有烟熏、喷粉和喷雾法。烟熏法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的百菌清烟311JR-215%的克菌灵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于傍晚分点放置,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大棚烟熏1夜,次日开棚通风。喷粉法即在傍晚喷5%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喷药1公斤,喷后密闭大棚过夜。喷雾法即选用40%的百可得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60%的防霉宝可湿性超微粉剂600倍液喷雾,喷雾宜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喷雾后要及时通风,以降低湿度。烟熏法和喷粉法效果优于喷雾法,因其不增加湿度,防治较为彻底。此外,番茄、茄子在用2,4~D蘸花时,可在其稀释液中加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用,可阻止病菌浸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既保果又省工省药。药剂防治应于发病初期开始,每隔7天左右用药1次,以连续用药2~3次为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